履新干部当做好“起”“承”“转”“合”
2022-02-15□王杉
□ 王 杉
韩 潇/图
当前,各地换届工作已接近尾声,一大批干部正式履新,走上更加重要的领导岗位。履新干部承载着党和人民的信任,同时也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新任务、新挑战。开局就是决战,上任就是赶考,履新干部必须下足“起”“承”“转”“合”功夫,开好局、起好步,不辜负组织培养和人民期待。
“起”得稳,才能确保“风正帆悬”。挥笔写字,起笔最难。履新干部初到新岗位任职,往往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起”得稳,才会为新工作夯好基、打好底。履新干部要心态平和沉稳,不能因“条件”“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牢骚满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不能因“得偿所愿”就“沾沾自喜”“高枕无忧”。要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淡化“官”念,做到“进不骄,退不馁”,不断增强自身政治觉悟和胸襟气度。要讲求“章法”稳中求进,面对熟悉的业务不掉以轻心,触及陌生领域不慌乱失措,对应岗位要求强短板、补弱项,以更加担当实干的精神状态和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投入新工作,快速打开工作局面,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承”得顺,才能势如“行云流水”。“承”是“起”的延续。承接顺畅,不可一味求新,更不可放任不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新官不理旧账”,另起炉灶、另搞一套,只顾求“新”求“变”,却对过去政策“不理不睬”,对遗留问题“不管不问”;有的干部觉得“今年将翻篇,明年可归零”,便暂时“甩手”“躺平”;有的干部依靠“惯性”开展工作,只顾烧旺擅长领域的“火”,对“拿不准”的问题不闻不问、等待观望。从浅了看,这是“新旧交接”出了问题;从深了说,是干部的思想意识不到位,遇事不担当、不作为、不负责。“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履新干部要坚守岗位职责,以“换岗不换责”的态度承接好新工作,对标对表全年目标及时查漏补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做好前后衔接,真正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转”得活,才能注入“源头活水”。“转”意味着角色转变,也意味着迎接挑战。干部顺利实现履新的“华丽转身”,不仅关乎领导威信的树立,更影响着整个单位的长远发展。“拾足柴”才能“烧新火”。履新干部要转变思想,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紧紧围绕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主动倾听不同声音,积极吸纳不同意见,扎好“马步”,练就扎实“基本功”,避免少知而迷、无知而乱。要积极摆脱旧思维旧习惯的束缚,在新领域积极探索实践,增加一点“试”的胆量、“闯”的气概,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紧跟时代节拍,努力让自己成为新领域的行家里手,对阻碍发展的框框套套,敢于大刀阔斧改革,敢于弯道超车,打通束缚发展的“肠梗阻”,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合”得洽,才能聚力“乘风破浪”。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各项工作的“火车头”“指挥部”。集体能否统一行动、凝聚共识、迸发力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至关重要。履新干部,尤其是到了重要岗位上的年轻干部,往往对新环境的人和事不够熟悉,需要尽快度过磨合期,快速融入班子、融入集体,才能“合”出凝聚力、战斗力。要将“小我”融入“大家”,既不可“孤芳自赏”,不屑于与班子为伍,也不可“唯我独尊”,搞“一言堂”,要多与干部进行谈心谈话,深入了解不同干部的性格特点、擅长领域、生活状况等,与班子成员思想上同心同德,工作上同舟共济,生活上同甘共苦。要加强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宜,把讲政治、能担当、有作为的“干将”“猛将”选树出来、重用起来,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凝心聚力、合力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