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重机吊起的“共和国往事”

2022-02-15心声群

北京纪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纪念碑

心声群

1958年4月22日傍晚,天空洒满绚丽的晚霞,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中央,中华第一碑——人民英雄纪念牌巍峨耸立,在夕阳照耀下仿佛镀上一层金箔而熠熠生辉。经过5年零8个月的紧张施工,人民英雄纪念碑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在人们面前一展风采。

此时,从建碑开始就在这里劳动的石雕工匠们,在十块大型浮雕上面做完了最后一遍修饰。负责领导纪念碑美术设计的雕塑家刘开渠和纪念碑工地负责人贾国卿,仔细地检查了每块浮雕、石雕栏杆等工程的质量。每一块浮雕表面都细洁光滑,没有丝毫损伤。浮雕图案线条流畅,巧夺天工,人物、景物栩栩如生;用花岗石铺成的月台地面和台阶,像玻璃板一样平整。在纪念碑南面,园艺工人们正在新铺的草坪上浇水;几天前,他们把两排松树栽在纪念碑的东、西两侧,长达200米。

入夜,纪念碑周围的华灯初放,点缀在松树上的五色电灯,像盛开的花朵,装在纪念碑四个角上的十六盏聚光灯,照射在纪念碑正面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上,闪着耀眼的光芒。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碑身高达37.94米,是我国最大的石碑。

建设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纪念碑的决定。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毛泽东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

1952年8月,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开始动工兴建,北京市市长彭真任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学者郑振铎、梁思成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有17个单位参与施工。经过2000多个日夜的紧张作业,举世瞩目的共和国第一碑终于矗立在天安门广场。

1958年5月1日,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有50万人参加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揭幕典礼。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設过程中,全国共有7116名工人为这项工程挥洒过汗水,其中就有石景山钢铁厂工人的贡献。

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个碑体由1.7万余块花岗石与汉白玉石构成,其中十座浮雕的高度均为2米、宽2至6.4米,总长40.68米;每块浮雕有五吨重,尤其是碑主体,是一块长14.7米、宽2.7米、厚1米、重达103吨的碑心石。

在纪念碑建筑施工中,需要有一台起重力超强的起重设备,而在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一穷二白,全国也没有一台能够将一吨的重物吊起近40米高度的起重机。当时承建纪念碑工程的负责人,为此愁得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有人提出,石景山钢铁厂搞高炉检修需要将大型部件吊到几十米高的炉顶,问问他们能不能帮忙?于是北京市领导亲自给石钢领导打电话询问此事。军人出身的石景山钢铁厂厂长周家骅拍胸脯说没有问题,立刻派修理部的起重高手——八级起重工齐德明 (山东德州人,时年33岁) 带领几个起重工人和吊装设备前往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工地。

石景山钢铁厂的起重工,在多年艰苦环境中练就了一身绝技。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落后的中国工业使石钢缺少大型和专用起重设备,为了完成工程建设和高炉检修中的大件吊装,只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靠“蚂蚁啃骨头”和发挥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石钢起重工练出了一手绝活儿。

石钢有点名气的起重工,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几吨重的设备仅凭几根滚杠、几根撬棍,或平移或直行,行走自如;几吨重的物件吊装,只依靠抱杆、倒链、钢丝绳这类简单的设备和工具,就能又快又稳地送上几十米的高空。

解放后,石钢获得新生,起重工们也真正挺直了腰杆。他们学文化、学知识,参加技术培训,人人如饥似渴地学习,越学越觉得自己知识浮浅,越学视野越开阔,对自己的起重工作开始较真,因为他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工人们开始学习轮轴、杠杆、滑轮、钢丝绳的受力分析和相关计算知识,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练兵和技能比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他们当中有的成了起重大师,有的成了多面手,有的成了重点工程、重点检修项目施工的中坚力量。

齐德明就是石钢起重工中的优秀代表和屡建奇功的大国工匠。

齐德明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施工现场,首先看了工程进展情况及周边环境,然后仔细翻阅了纪念碑的设计图纸和各种资料,并询问现场工程师关于纪念碑施工的一些细节问题。之后,他经过反复测算,提出利用主、副抱杆起重安装碑心石的方案。利用抱杆起重,是我国传统的起重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立一根角钢结构的立柱作为主杆,在主杆的顶部拴上几条钢丝绳向四周散开,固定在地面上,确保主杆在一侧拉动下不倒。再从主杆根部向斜上方立一根副杆,副杆的顶部与主杆的顶部用钢丝绳相连,从斜立的副杆顶部安装滑轮,钢丝绳通过滑轮组和卷扬机就可以起吊重物了。副杆相当于吊车的吊臂,缺点是不能像吊车那样可以移动位置。初步想法形成后,齐德明向施工负责人汇报了自己的吊装方案:在现场一侧树立主抱杆和副抱杆。纪念碑的总体高度为37.9米,主抱杆高度为60米,副抱杆为48米;以纪念碑的中心线为基准向外延伸20米,为主抱杆的立点。副抱杆与主抱杆成150度夹角,这样就能使副抱杆的顶部正好与纪念碑的中心线垂直。主抱杆的立点基础,就5年工期而论,用枕木做基础易受风雨侵蚀腐朽,故以混凝土做基础,并埋设螺栓固定;主抱杆顶部的拖拉绳设8根,用直径1英寸的钢丝绳固定。为保证副杆转动自如,钢丝绳的固定点要距离主抱杆在200米以上。抱杆的结构为角钢材料制成的长条方形框架,与传统吊车的吊臂相同,底部装有滚珠轴承转盘,可以在原地转动,滚珠轴承转盘锁在基础的承座上,承座以螺栓紧固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这种起重工具,可以保证整个纪念碑石料的起重吊装。

工地负责人与工程师们聆听了齐德明的方案,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连声说:“您是起重的行家,有经验,就按您说的去办就是了!反正您连人带设备都来了,我们一百个放心,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极为关注的项目,是新中国开国之后的第一号工程,一定要按期完工!”

齊德明补充说:“听说那碑心石是采自山东青岛浮山的紫色花岗岩,重达百吨,开山劈石,千里迢迢,运来不易。请工程师就我所提出的方案,再审核测算一下钢丝绳与滑轮组的受力数据,要把安全系数定得大些,以做到万无一失!”指挥部立即请工程师对齐德明的吊装方案进行审核,结论是完全同意。

就这样,现场土建施工人员按要求打好了抱杆混凝土基础,齐德明和几位起重工用几天时间立好了抱杆,然后进行试吊装。只见在几位工人的密切配合下,主副抱杆、滑轮组、卷扬机运转自如,巨大的石料被稳稳地吊起,现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几天后,纪念碑吊装作业开始,在石钢起重工的精心操作下,在几年的时间里,1.7万余块花岗石与汉白玉石全部安全准确吊装到位,没碰破一块皮、撞掉一个角。即使在吊装百吨重的碑心石时,也从容不迫平稳安全地就位,令现场施工的石匠、雕塑家和工程师们赞叹不已。

就这样,齐德明和几位石钢起重工在天安门广场奋战了五年多,胜利地完成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整个碑体的吊装任务,受到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的表彰和嘉奖。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之后不久,石钢起重工又被委以重任。1958年夏天,在北戴河海滨,中共中央在暑期办公地召开例行会议。会上,中央做出决议:用一年时间,在首都北京建造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建筑,以此庆贺即将到来的1959年10月1日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典。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逢十诞辰是大庆的日子,更何况是为来之不易的新中国第一次隆重祝寿。

1958年9月5日,北京市召开会议,副市长万里传达了中央指示,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到来之前,建好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农业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军事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后十大建筑建设有所调整),这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批标志性建筑。其中举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的会场,号称中国人民神圣宫殿的人民大会堂又是“龙头”建筑,为重中之重,成败与否事关全局。

此时,距离1959年国庆节只剩下不到400天,而这些工程必须具备“最高艺术水平和最高工程质量”的建筑,每一平方米的工程量都要数倍于以往的一般工程。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厦建造用了7年,日内瓦“万国宫”耗时8年,比“十大建筑”只晚一年开工的悉尼歌剧院,则足足建造了14年。且不说“十大建筑”要同时开工,即便只是单独建造一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如此短的工期内完成,也近乎是天方夜谭。

如此繁重的建筑工程量,中国的建筑界“没做过、没见过”,甚至根本“没学过、没听过”,更何况还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

“十大建筑”工程总指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在首都十大建筑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不是有人不相信我们能自己建设现代化国家吗?老认为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吗?我们一定要争这口气,用行动和事实做出回答。”

人民大会堂建筑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主要由3部分组成:东面一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数十个厅堂。

1958年10月28日,天安门广场西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宏伟建筑——人民大会堂破土动工。工程由北京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承建。10月28日,天刚蒙蒙亮,北京市王牌建筑公司——市一建公司的4100多名职工就来到天安门广场,铲起了人民大会堂这座宏伟建筑的第一锹土。从此,工地上热火朝天,甚至除夕之夜都灯火通明、机器轰隆,施工进度突飞猛进。

人民大会堂的主体建筑万人大礼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会场,也是整个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会场宽76米,纵深60米,高32米,分上、中、下三层,可容纳10000人同时在此开会。如此大空间、大承重竟未用一根柱子,令人称奇。是什么力量能够托起这个庞然大物呢?原来,有12榀巨型钢梁支撑起没有一根立柱的屋顶。在施工中,怎样把这76米长、重达600多吨的钢梁吊上去,便成了施工中最大的难题。施工单位的领导一求中国工业中心上海,二求共和国工业长子鞍钢,期望得到帮助,但是两方都拿不出解决方案。当转请苏联专家献策时,苏联专家也一筹莫展。无奈之际,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领导向工程总指挥、北京市副市长万里做了汇报。万里立刻想起了建人民英雄纪念碑时担当起重任务的石钢人,指示他们到石景山钢铁厂搬救兵。于是,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领导驱车来到石钢求助。石钢公司副总经理李杰热情接待了客人,听客人们说明了来意,李杰马上表态说:为人民大会堂解难我们责无旁贷,一定全力支持!于是从修理厂调齐德明、张文水、田宝森等4人,又从安装公司调陈甲田、宋宏柱等8人,由齐德明带队,并用卡车拉着吊装设备,火速奔赴人民大会堂工地。

齐德明一行到达工地后,察看了施工现场与钢结构大梁安装位置,确定以两组抱杆(含副抱杆、卷扬机)立于大礼堂适当地点;以能承载600吨重、10×10的特制滑轮组,穿钢丝绳索于抱杆,另一头引向75马力的卷扬机。经过几天紧张的准备,一切就绪,具备了起吊条件。这时,在施工现场上千人的注视下,只见齐德明手持红绿小旗,吹响哨子,两副抱杆宛若雄鹰的两支利爪抓取长蛇一般,将巨大的钢梁稳稳吊起、提升、转动、调整,历时2小时许,第一榀巨型钢梁稳稳落在大礼堂两侧混凝土柱顶上。吊装旗开得胜,一举成功!工地上一片沸腾,掌声雷动。在场的指挥部领导、苏联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建筑工人都被石钢工人的绝技惊呆了。苏联专家感叹说:“中国工人不愧是杂技大师!你们可以把天给抬起来!”接着,按照这个方法,其余11榀钢梁顺利吊装到位。之后,齐德明一行又吊装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十几榀50米跨度的钢梁,都是一举成功! 石景山钢铁厂的大工匠在人民大会堂工地刮起了“石钢旋风”,工地上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热潮。

1959年初秋,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落成后的人民大会堂迎接的第一个重大活动是国庆10周年晚会,晚会首演式非同寻常,它要展示的是新中国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中国人民昂扬的风貌,因而集中了具有时代精神的一批优秀节目,其中有李德伦指挥的大型交响乐团,有李志民上将指挥的《将军大合唱》,有著名演员李少春领衔主演的京剧《大闹天宫》,有民族舞剧《宝莲灯》以及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独唱等。为大会堂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石景山钢铁厂起重工,作为特邀嘉宾荣幸地出席了晚会,与国家领导人和中外来宾一起共度良宵。

光阴荏苒,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石钢的起重工如今都已经进入耄耋之年,有的已经驾鹤西去。但他们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建设中大显神威的往事,已经载入共和国史册,这段动人的往事像一朵绚丽的钢花,在人们的记忆里永远闪光。

猜你喜欢

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纪念碑
李剑晨《晨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一份从田间地头到人民大会堂的报告
纪念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
俞敏洪在人民大会堂讲话
八月,纪念碑在闪光
陈志德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南阳解放纪念碑》失误严重
“坚苦卓绝的登陆”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