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晓、认同与践行: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积极影响
2022-02-14张爱莲臧妍雯付佳艺
张爱莲,臧妍雯,付佳艺
(山东理工大学 教育与心理研究所,山东 淄博 255000)
文化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有着重要影响[1]。传统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的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2]。有学者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滋养当代社会有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立国、处世、为人”三个方面,其中的处世指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3]。
大学生是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4]。对于大学生而言,同学是他们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同学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要内容。良好的同学关系能够使大学生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得到理解与支持,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与个人成长。而不良的同学关系则会使大学生感到压抑和痛苦,承受孤独与寂寞,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因此,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当前大学生的同学关系存在较为普遍的疏离现象[5],大学生同学交往中的不和谐主要源于同学交往理念存在偏差、缺乏正确的交往技巧、交往主动性不高等[6]。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大学生的同学关系处于较为理想的状态。导致大学生群体中人际交往状态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否较好地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处世观念,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哪些观念对大学生的同学交往产生了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这些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如何,我们面向不同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希望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处世方面的滋养作用。
一、研究方法
首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共计32名,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其中,男生20名,女生12名;独生子女17名,非独生子女15名。调查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观念或说法对受访者处理同学关系、家人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多种人际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通过在线调查平台发布问卷,面向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回收问卷1 491份,除去无效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 440份,有效回收率为96.58%。样本具体构成为:男生521人,占36.2%;女生919人,占63.8%。独生子女510人,占35.4%;非独生子女930人,占64.6%。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151人,占10.5%;来自小城镇的学生343人,占23.8%;来自农村的学生946人,占65.7%。一年级716人,占49.7%;二年级297人,占20.6%;三年级237人,占16.5%;四年级190人,占13.2%。文法类专业学生199人,占13.8%;理工类专业学生630人,占43.8%;艺体类学生153人,占10.6%;其他类458人,占31.8%。对有效问卷采用统计软件SPSS 2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总体情况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影响他们同学交往的10个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评分见表1。
表1显示,大学生对这10个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评分大多在4分以上,表明他们总体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观念有着较高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
其中,知晓度最高的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知晓度最低的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认同度和践行度最高的均是“待人以诚”,认同度和践行度最低的均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对表1所列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评分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看到,大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均明显高于践行度。这表明大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在“知行合一”方面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从表1还可以看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待人以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认同度评分总体上高于知晓度,表明有的大学生此前对这些语句可能不太熟悉,当他们有机会接触这些语句时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度。
(二)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性别比较
由于男女大学生在阅读兴趣、心理倾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男女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为了考察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性别差异,我们对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10个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评分进行了性别比较,将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列于表2。
表2 男女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男女大学生在知晓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语句有4个,均为女生的知晓度显著高于男生。在认同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语句有5个,其中男生对“小不忍则乱大谋”等4个语句的认同度高于女生。在践行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语句有6个,均为男生的践行度显著高于女生,这6个语句是“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小不忍则乱大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目前的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推算,只有不到20年的时间,我国将全面进入超老龄社会,老龄化人口中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将会占据更大比重。目前为止,“三多”问题已经较为普遍,大多数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日常生活通常需要他人照料。综上所述,当前我国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不稳定的问题表现在:其一,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来源渠道单一;其二,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提供者的现行压力大;其三,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大。
(三)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年级比较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年龄和阅历不同,接受教育的时间不同,对传统文化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可能存在差异。我们对此进行了比较,将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列于表3。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评分比较
续表
表3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对“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认同度与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对“待之以诚”“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在这些知晓度、认同度或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的语句中,总体上表现出高年级学生评分显著高于低年级学生的趋势。
(四)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学习兴趣不同、所学课程不同,对传统文化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可能会有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比较。调查问卷中与专业有关的选项有4个,包括文法类、理工类、艺体类、其他类。由于不能确定选择“其他类”的学生来自哪些专业,因此仅对文法类、理工类、艺体类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考察。将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列于表4。
表4 不同专业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评分比较
由表4可见,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调查问卷中影响同学交往的传统文化语句在知晓度上均无显著差异。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认同度和践行度评分差异显著,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践行度评分差异显著。通过多重比较发现,在这些认同度和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的传统文化语句中,主要表现为理工类、艺体类学生对这些传统观念的认同度与践行度高于文法类学生。
(五)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生源比较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前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对传统文化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可能有所不同。我们对来自农村、小城镇、大中城市的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比较,将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列于表5。
表5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评分比较
由表5可以看到,在10个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传统文化语句中,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6个语句的知晓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认同度与践行度评分差异显著,对“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践行度评分差异显著。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这些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的传统文化语句中,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评分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
(六)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比较
通常人们认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在对某些传统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上有所体现。为此,我们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比较,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列于表6。
表6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同学交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评分比较
由表6可见,在10个影响大学生同学交往的传统文化语句中,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知晓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仅有1个,即“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10个语句的认同度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在践行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有2个,包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小不忍则乱大谋”。在知晓度与践行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的语句中,均为独生大学生评分高于非独生大学生。
三、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面向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大学生对问卷中与同学交往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大多有着较高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积极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问卷所列传统文化语句的认同度和践行度最高的均是“待人以诚”。这让我们看到,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的诚信教育在大学生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种成效的取得与我国传统文化中诚信思想的传承是分不开的。诚信的基本内涵和要求是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被看作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7]。“诚信”思想深深地蕴藏在儒家文化之中[8]。如“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等经典语句,通过家庭、学校、媒体等不同渠道得以传承,对大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也看到,出自《礼记·学记》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是本次调查中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均相对较低的语句。另一个含义与此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传播非常广泛,在本次调查中知晓度最高,但认同度与践行度并非最高。这表明,有的大学生在同学交往中不太看重相互之间的虚心讨教。事实上,朋友之间互学互助对增长知识、修养德行非常重要[9]。因此,大学生很有必要从传统文化中更多地了解和吸收类似的观念,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与同学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促进共同成长。
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对问卷中所列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明显高于践行度,表明大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观念在“知行合一”方面尚有较大提升空间。“知行”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10],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行”重于“学”[11]。比如,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12]因此,如何促进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知行合一”,是值得教育者关注的问题。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总体来看,女生对问卷中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高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的阅读兴趣和形象记忆优势有关。男生对问卷中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认同度和践行度高于女生,在践行度上的差异尤为明显。男生对问卷所列10个传统文化语句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小不忍则乱大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个语句的践行度均显著高于女生。现实生活中,与女生相比较而言,男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困扰相对较少,部分原因在于男生更好地吸收与践行了我国传统文化中众多有助于人际和谐的观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小不忍则乱大谋”,男生的认同度与践行度均高于女生。通常,人们认为男生比女生更具有攻击性,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不如意,就可能怒发冲冠甚至大打出手,势必会对人际和谐、校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看到男生对“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认同度与践行度均高于女生是值得欣慰的。不过,男生与女生对“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践行度都还有提升空间。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年级差异,主要体现在践行度上,总体上呈现出高年级学生对问卷中多数传统文化语句的践行度高于低年级学生的趋势。这些语句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待之以诚”“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不忍则乱大谋”,涉及虚心、诚信、友善、宽容等有助于大学生同学交往的价值观。这让我们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和所受教育的增加,大学生会更好地吸收和内化这些传统文化语句中所蕴含的积极价值观念,并在同学交往中遵循和践行这些价值观念。有研究者提到,“以文化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关乎知性接受、德性养成以及文化传承[13]。“以文化人”就是通过文化来熏陶人、感染人、教化人[14]。高年级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教育,包括近些年日益受到重视的传统文化教育,因而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践行度高于低年级大学生,这正是“以文化人”的重要体现。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影响在不同专业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理工类、艺体类学生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小不忍则乱大谋”“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认同度、践行度高于文法类学生。原因可能在于文法类学生阅读面较广,价值观念较为多元化,因而更具有批判性思维。这种差异是否还源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尚值得进一步探讨。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影响在不同生源之间也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知晓度上。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6个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均显著高于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对其中部分语句的认同度和践行度也高于来自农村和小城镇的学生。有研究表明,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存在着极大差异[15]。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身处更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环境,更多地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对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观念表现出更高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和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会有更多的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更为充分的滋养。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影响在独生与非独生学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独生大学生总体上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知晓度高于非独生大学生,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践行度高于非独生大学生。独生大学生大多来自城镇,而非独生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导致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影响存在一定差异。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方面比同龄非独生子女发展得更好。独生子女缺少与兄弟姐妹交往的家庭环境,通常会更多地与同学和同龄伙伴相处并交流,而非独生子女与兄弟姐妹之间的交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同学、朋友的交往[16]。这可能也是独生大学生对某些有助于同学交往的传统文化观念的践行度高于非独生大学生的原因。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同学交往的积极影响。同时,也可看到,大学生对某些优秀传统文化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尤其是践行度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有研究者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思想养成上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7]。大学生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提升思想认知,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8]。教育者有必要进一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并以适当的方式面向大学生进行广泛传播,以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这种“以文化人”的过程无论是对大学生提升个人修养、构建更加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心理氛围,还是对促进大学生全方位成长,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