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2022-02-14覃蕊石振
覃蕊,石振,2,3
(1.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2.青岛大学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山东青岛 266071;3.山东省高等学校生态纺织协同创新中心(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和使命,高等院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已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2]。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当前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3]。
1 高等教育中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方面,梁金[4]等人提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张雪芹等[5]提出,传统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针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创新举措,闫丽等[6]提出,在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下,高等院校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科研训练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开展以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为依托的科研训练。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具有典型的“艺工结合”特点,学生同时接受工程类、艺术类及实践类课程,课程更加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 本科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主要思路及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以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学习目标,本研究结合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特点,以专业必修课程《服装商品检验》为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具体改革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创新改革思路
2.1 教学内容
《服装商品检验》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服装检验标准、服装安全检验、面辅料检验、成品检验、进出口服装检验、抽样技术及要求等。内容融合了服装、纺织、染整、化学、国际贸易、经济法、统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掌握最新科技前沿知识、强化创新思维,课程实践中的服装、面辅料安全检验以及成品检验等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四步三对接”教学模式
《服装商品检验》课程内容虽然涵盖了广泛的知识,但如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是授课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掌握课程知识,通过学习提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四步三对接”教学模式。
2.2.1 自主学习
学生课前需要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知识。自主学习可以通过项目化教学和课前预习两种形式完成。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前布置项目(课程项目、实训、创新创业等),学生在课前完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成果分析及项目总结;课上交流项目实施情况,师生共同参与项目评价,并作为课程考核的组成部分。
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会通过雨课堂等网络平台进行数据监控,包括教学安排完成情况、点击登录次数和在线时间等教师可根据这些信息,对预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2.2 针对学习
学生针对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研讨,结合教师讲解重点突破难点问题,使所学知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对接服装产业需求。
2.2.3 实践学习
学生通过到纺织品检验检疫机构或相关企业进行参观调研,了解最新的检测手段、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通过课堂实操,如:服装外观检验、纺织品感官检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以对接服装产业创新需求。
2.2.4 创新应用
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如:优化服装检验方案、创新样品抽样方法,通过创新技术方法提升服装生产效率和精确度,通过实践有效对接服装产业新技术和新规范。
2.3 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采取项目化教学、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授课、课堂实践、创新创业实践训练相结合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1 项目化教学
在《服装商品检验》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具体实施步骤为:(1)将班级分成小组;(2)每组课前布置一个项目(如课程项目、实训、创新创业等);(3)各组在课前完成方案设计、方案实施、成果分析及项目总结;(4)课堂上各组答辩;(5)师生共同参与项目评价。
2.3.2 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
本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任教师对跨学科知识了解程度不够,通过组建多学科交叉教学团队以增强授课的专业性。比如:组建染整、统计学、经济学等专业教师团队,对服装检验中的化学品检验、进出口贸易、抽样及统计分析等问题进行专业性讲解,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3.3 课堂实操,创新创业实践
有针对性地设置课堂实操环节,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举例:针对“服装外观检验”内容,教师首先向学生系统讲授不同类型服装的外观检测内容、检验要求及外观等级评定原则,在实操环节中,学生根据教师讲解,对样品服装进行实地外观检测,并根据标准对样品服装进行外观评级(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不合格品)。
此外,通过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举例:(1)服装商品检验方案优化设计。针对传统服装检验方案较繁琐、结果客观性较差等问题,优化服装检验方案,尽可能简化程序、加快检验速度、增强检验结果的客观性。
(2)创新服装检验抽样方法。针对传统服装检验抽样方法较随机、样品代表性较差等问题,加强抽样样品的代表性,提升检验效率和精确度,更好地对接服装检验新技术和新规范。
3 《服装商品检验》课程教学评价
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表现情况,《服装商品检验》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及权重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服装商品检验》课程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及权重设定
在《服装商品检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每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前自学和阶段性测试,并将此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部分。该评价模式由传统的单一教师评价模式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的有机结合,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掌握程度、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4 结语
本研究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必修课程《服装商品检验》为例,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引入专业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多学科交叉团队授课、网络自测强化课前预习、创新创业实践训练、企业实地参观、课堂实操等形式让学生转变为课堂的主角。此外,为了更好地评价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该课程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教学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及权重设定。这种混合式教学设计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适合在其他“理论+实践”专业中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