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观察及有效率评价

2022-02-14黄巧英黄启嵩赖建华

北方药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气滞血瘀原发性

黄巧英,黄启嵩,赖建华

(福建省汀州医院康复科,福建 长汀 366300)

痛经属于妇科常见病,病发时患者小腹及腰骶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感,且会伴随有恶心、手足冰冷、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不良症状表现[1]。此病容易影响女性生活质量。本次试验主要研究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即器官无病变的痛经患者,予以该病症患者中药膈下逐淤汤,将从根本上调理病情,并配合实施针灸治疗来快速止痛,以此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实现标本兼治,提高女性身体健康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次研究中对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64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单纯接受膈下逐淤汤治疗与在此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后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64例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主要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接受病情诊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与研究组32例。两组研究对象资料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年龄:18~45(23.28±3.24)岁,体质量指数:18~28(23.35±2.24)kg/m2,病程:1~7(3.85±1.21)年,初潮年龄:12~15(13.02±1.34)岁;研究组中:年龄:16~45(23.28±3.28)岁,体质量指数:19~28(23.58±2.37)kg/m2,病程:1~6(3.28±1.51)年,初潮年龄:12~15(13.37±1.51)岁。入选患者及家属签署试验协议,且试验严格基于《赫尔辛基宣言》医学研究伦理要求准则开展。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符合中医气滞血瘀型辨证分型;青壮年女性;属于当地常住居民,利于治疗合作及随访。

排除标准:继发性痛经[2];月经初潮开始时间>30岁;存在妇科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如盆腔炎等[3];合并血液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性感染性疾病、严重性皮肤病[4];参与试验前接受避孕药物治疗或性激素药物治疗[5];妊娠期、哺乳期;对试验相关中药材过敏;治疗不配合或随访失踪。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膈下逐淤汤治疗:药方组成:取15g延胡索、赤芍;10g川芎、桃仁、当归、五灵脂、枳壳、乌药、丹皮、香附;6g红花;3g甘草。治疗方法:指导患者自月经前5d服用至月经行第2d即可,每日1剂,1个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共服用3个疗程。

研究组接受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膈下逐淤汤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针灸治疗主要以足厥阴肝经为主。取穴情况:将归来、三阴交、子宫、太冲及关元穴作为主穴。配血选取情况如下:若存在乳房胀满症状,加外关穴;若存在腹胀症状,加天枢穴;若存在恶心呕吐或胸闷症状,加内关穴;若存在肋痛症状,加光明及阳陵泉穴。针刺伤后发主要采取平补平泻手法。治疗时间:每次针刺30min,每隔1d治疗1次,自月经前5d服用至月经行第2d即可,1个疗程为1个月经周期,共服用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

共包括3个评价等级,即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评价标准依次表示:结束治疗周期后腹痛等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发生痛经;结束治疗周期后腹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个月未发生痛经;结束治疗周期后腹痛等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存在痛经,但相对轻微;结束治疗周期后腹痛等症状为改善,且随访3个月仍存在明显痛经[6]。有效率为:治愈机率+显效机率+有效机率。

1.3.2 不良反应

对患者发生腹泻、恶心、晕针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并有效处理这些不良反应,保障治疗安全。

1.3.3 痛经时VAS评分

此项指标主要在治疗前、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时评价,VSA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共有10分,若患者痛经时疼痛感越强烈,则此评分得分值越高[7]。

1.3.4 子宫动脉血流指标

此项指标主要在治疗前、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时借助于超声进行检测,均为月经完后3d进行检查,涉及指标有此项指标主要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峰值、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阻力指数、搏动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统计学软件包作为数据处理工具,计数资料以χ2进行差异分析,计量资料以t进行差异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的96.88%高于对照组此指标的68.75%,P<0.05,见表1。

表1 疗效比较[n(%)]

2.2 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6.25%与对照组此指标的3.1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比较[n(%)]

2.3 痛经时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痛经时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阶段痛经时VAS评分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痛经时VAS评分比较分)

2.4 子宫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研究组治疗前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峰值、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1个月、随访3个月及随访6个月阶段动脉舒张末期流速峰值、动脉收缩期流速峰值、搏动指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子宫动脉血流指标比较

3 讨论

中医学将痛经也称之为: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痛等,认为情志所伤、六淫、先天禀赋不足及起居不慎为引起此病的主要原因[8]。气滞血瘀型属于此病常见证型,对于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而言,其会因为血瘀及气机不畅而内生瘀浊,致使经络阻塞,造成子宫内血流减缓,进而产生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症状表现,因此需以行气止痛及活血化瘀为原则进行治疗[9-10]。

《医林改错》首载膈下逐淤汤,提出此药方治疗肚腹血疲之症有良好效果,可用于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具备行气止痛及活血散瘀之效,药方中川芎、当归及赤芍具有养血活血的效果,可在去除淤血的效果,保障不伤及阴血;红花、桃仁及灵芝具有消积祛瘀的功效;丹皮具有活血丹玉及凉血清热功效;香附、延胡索及乌药具有行气止痛功效[11];而甘草可对以上诸药进行调和,主要联用将有效发挥益气行气、养血活血及散瘀止痛治疗效果。针灸属于中医外治法之一,本次试验以针灸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病症时,主要以归来、三阴交、子宫、太冲及关元穴作为主穴,其中归来穴具有调理气机、行气止痛、散寒纳气及升阳举陷效果;三阴交具有疏通下焦,活血通络、除湿祛风效果;子宫穴具有固摄胞宫、补中益气及调理冲任效果;太冲穴具有镇肝熄风、疏肝理气及活血通络效果;关元穴具有温中散暖、泌精别浊、补气益血及回阳固脱效果[12],以上穴位联合针刺,将共济活血散瘀及行气止痛功效。膈下逐淤汤与针灸治疗联合应用后,将显著改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血流及疼痛症状,获得较高治疗效果,实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改善病情,减少痛经复发,在保障良好近期治疗效果的同时,提高远期预后水平,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本次试验结果证实,实施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方案利于提高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病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膈下逐淤汤与针灸均具备良好的行气止痛及活血化瘀治疗功效,单纯应用膈下逐淤汤镇痛见效时间短,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针灸治疗利于快速止痛,且药针结合治疗效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可增强疗效,同时治疗期间不易引起严重性并发症,安全性较高。本研究还证实了,实施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方案利于提高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病症疼痛及子宫血流改善效果。

综上所述,实施膈下逐淤汤联合针灸治疗方案后,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血流明显改善,疼痛度明显减轻,疗效明显提高,且基本不会引起严重性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气滞血瘀原发性
话说血瘀证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