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控制测试及肺功能检测用于儿童哮喘管理中效果评价
2022-02-14卫绮燕文永钊周锦婷潘志伟
卫绮燕,文永钊,周锦婷,潘志伟
(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佛山 52831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特征[1]。近年来,在我国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生活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儿童成为哮喘的好发人群[2]。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在1%~4%[3]。支气管哮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容易引发气道重塑、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推荐ACT(哮喘控制测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测试方式,可对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情况作出评估[4]。肺功能是目前临床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监测指标,在哮喘疾病诊断、治疗、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为进一步探究ACT与肺功能评估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368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已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204例男性、164例女性;年龄在2~13岁,平均(7.52±2.04)岁;病程在1~8年,平均(4.52±1.34)年;体重在10.46~41.74kg,平均(25.62±5.14)kg;病情严重程度分级:104例轻度、127例中度、101例重度、36例危重度。
纳入标准:均满足《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5]中对“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年龄在6~14周岁;PEF(呼气流量峰值)预测值≧80%;意识清醒、对答切题;病历资料完整、齐全;家属均知情,已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者;中途从此项研究退出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合并遗传、先天性疾病者;存在心理障碍者;哮喘急性发作者;研究前接受过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者;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
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参考《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6]:轻度:可以走路,但上楼会咳嗽,休息后会缓解;中度: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肺部存在哮鸣音,需要吸氧;重度:连贯说话会累,存在心跳加快、大汗淋漓、端坐呼吸等症状,需及时接受治疗;危重度:无法说话,存在昏迷、意识不清、缺氧严重、口唇紫绀等症状,不及时抢救就存在生命危险。
1.2 方法ACT测试: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面前当场填写ACT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对日常生活影响、急救药物使用、哮喘症状、呼吸困难、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五项,以1~5级评分法评定,完全控制是25分,良好控制是20~24分,未控制是10-19分,完全未控制是<10分,哮喘控制程度与分值呈正相关性[7]。量表Cronbach” sα系数是0.817,信效度良好。肺功能检测:采用肺功能检测仪(型号:Master Screen;生产厂家:康尔福盛(德国)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检测FEV1(第1 s用力呼吸容积)、PEF(呼气峰流速)、FVC(用力肺活量)。治疗方案:所有受检者均接受统一治疗:予以布地奈德气雾剂,雾化吸入,每日3次,每次100 ug,共计用药1月。
1.3 观察指标以及评价标准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CT评分、肺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后ACT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26.0软件检验,正态分布计量资料(ACT评分、肺功能指标)以“±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F检验,Pearson分析AC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P<0.05,存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CT评分 危重度ACT评分低于重度,重度ACT评分低于中度,中度ACT评分低于轻度,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CT评分(±s)
表1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ACT评分(±s)
注:与危重度组比较:a1t=23.697 a1P=0.000。与重度组比较:b1t=14.678 b1P=0.000。与中度组比较:c1t=4.199 c1P=0.000。
?
2.2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肺功能指标 危重度FEV1、PEF、FVC低于重度,重度FEV1、PEF、FVC低于中度,中度FEV1、PEF、FVC低于轻度,P<0.05。见表2。
2.3 比较治疗前后ACT评分 治疗后ACT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3。
2.4 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FEV1、PEF、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4。
2.5 AC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ACT评分与FEV1、PEF、FVC呈正相关性,P<0.05,见表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由气道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共同参与的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引发反复发作性的咳嗽、胸闷、气急、喘息等症状,一般在清晨或夜间加重,大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或者通过对症治疗后可缓解[8-9]。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气候变化、药物、食物过敏、感染等关系密切[10]。支气管哮喘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极易引发肺不张、纵膈气肿、自发性气胸、肺气肿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一定威胁[11-12]。有研究表明: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准确的方法进行病情评估,可及时反映出气道阻塞情况以及疾病控制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13-14]。
表2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肺功能指标(±s)
表2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患者肺功能指标(±s)
注:与危重度组比较:a1t=2.265 a1P=0.031;a2t=85.0196 a2P=2.997;a3t=3.157 a3P=0.004。与重度组比较:b1t=6.952 b1P=0.000;b2t=3.806 b2P=0.001;b3t=8.321 b3P=0.000。与中度组比较:c1t=6.852 c1P=0.000;c2t=5.284 c2P=0.000;c3t=5.390 c3P=0.000。
?
表3 比较治疗前后ACT评分(±s)
表3 比较治疗前后ACT评分(±s)
?
表4 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s)
表4 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s)
?
表5 ACT评分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
ACT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评价支气管哮喘病情的简易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可辅助临床进行疾病监测管理,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以及哮喘管理的有效性,患者接受度、依从性良好[15-16]。在缺乏肺功能检测的基层医院,可推荐采用ACT进行哮喘管理,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评估临床疗效。本研究显示:危重度ACT评分低于重度,重度ACT评分低于中度,中度ACT评分低于轻度,P<0.05。治疗后ACT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随着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加重,ACT评分会逐渐降低,但经过有效治疗后,ACT评分会明显增高,提示患者病情控制良好。肺功能检测是目前临床评估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气流受限程度的客观指标,也是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本研究显示:危重度FEV1、PEF、FVC均低于重度,重度FEV1、PEF、FVC均低于中度,中度FEV1、PEF、FVC均低于轻度,P<0.05。治疗后FEV1、PEF、FVC均高于治疗前,P<0.05。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越重,肺功能越差,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肺功能有所改善。但肺功能检测对临床医生操作水平要求较高,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必须由受过专业培训的医生完成,对测试系统进行容量定标、环境参数校准,要求受检者可以正确的完成规定的动作,而后进行肺功能检测。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在测试潮气呼吸肺功能时,需要在患儿安静状态下检测。本研究显示:ACT评分与FEV1、PEF、FVC呈正相关性,P<0.05。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ACT与肺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种检测方法联用,可更加准确的评估病情,其中ACT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肺功能检测的频率,为患者节省了一定的治疗费用,在临床实际工作过程中,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单用或联用两种评估手段,避免出现突发性的恶性事件[17-18]。
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ACT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均会降低,两者呈正相关性,加强以上指标检测,可辅助临床诊断、评估病情、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