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病原微生物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2022-02-14陈锋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细菌性

陈锋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人民医院 万年 335500)

细菌性腹泻是由各种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性疾病,大部分患儿起病较急,仅有部分患儿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以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为主要表现,其中腹泻的次数可至每日10~20余次,可导致患儿出现营养不良而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病情危重时甚至可危及患儿生命健康[1~3]。有研究[4~5]表明,细菌性腹泻的发生、发展与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等)密切相关,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由于单独病原微生物与多种病原菌均可引起小儿细菌性腹泻,故临床及时了解该病感染病原微生物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多采用微生物培养鉴定的方式鉴别微生物病原菌的类型,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可能会影响疗效[6]。而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测作为临床消化系统常用的疾病诊断手段之一,可通过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了解感染病原菌的类型及其分布情况[7~8]。近年来,随着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有学者发现其在宫颈癌、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咽炎等临床疾病中的检出率较高,可为临床尽早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高度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微生物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腹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98例高度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57例,女141例;年龄0~12岁,平均(6.74±1.01)岁;病程2~10 d,平均(4.62±0.53)d;腹泻次数3~20次/d,平均(7.85±2.64)次/d。本研究经万年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并批准(伦理字201900154号)。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临床以腹痛、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性质改变;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其他类型腹泻者;合并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药敏试验,对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与分离。收集所有患儿的粪便标本4~8 ml,于2 h内送检。将标本放置在SS琼脂培养基上进行接种,在35℃的环境中连续培养20 h,之后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培养基中的菌落进行检测。完成微生物检测后,采用微生物药敏试纸扩散法(Current K-B method,K-B法)对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进行药敏试验,并于35℃的环境下进行连续培养,时间为24 h。对抑菌圈的直径进行测量,并计算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1.4 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高度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菌检测结果,统计所有菌群及菌种的检出率;分析药敏试验结果,并对比病原微生物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药物的耐药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98例高度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经病原菌检查阳性病原菌共66例,占比22.15%;其中沙门菌检出17例,占比25.76%;志贺菌检出31例,占比46.97%;弧菌属检出10例,占比15.15%;其他菌属检出8例,占比12.12%。见表1。

表1 病原菌检出情况

2.2 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17例沙门菌患儿,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47.06%、47.06%、35.29%、23.53%、17.65%;31例志贺菌中,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29.03%、22.58%、22.58%、19.35%、16.13%;10例弧菌属中,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头孢唑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 分 别 为60.00%、60.00%、60.00%、60.00%、50.00%、80.00%、20.00%、20.00%;8例其他菌属中,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分别为12.50%、25.00%、50.00%、62.50%、12.50%、62.50%。见表2。

表2 病原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2.3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 不同年 龄阶段患儿病原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病原菌检出情况

2.4 不同季节患儿病原菌检出率对比 不同季节患儿病原菌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季节患儿病原菌检出率对比

2.5 不同性别患儿病原菌检出率 298例高度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中,男性157例,占比52.68%;女性141例,占比47.32%;66例确诊病例中,男性34例,占比51.52%;女性32例,占比48.48%。不同性别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细菌性腹泻是临床儿科常见消化道疾病,被认为与季节、年龄、地区、病原菌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患儿的机体及免疫系统发育未完善,在患病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增多等临床症状,而病情严重者则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休克等重症,威胁患儿生命健康[9~10]。临床研究表明,不同细菌所致的腹泻临床类型不同,且表现也各异[11]。故尽早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保证诊断准确率是制定诊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的前提。

正常情况下,肠道的微生态菌群可对病原体的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可调节机体的营养、免疫等功能,但在感染病原菌时则会引起肠道内的菌群失调,导致病情迁延难愈[12]。病原微生物检测是通过对细菌致病菌类型的鉴别,从而了解消化系统疾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的一种诊断方式,也是减少类似疾病发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显示,298例高度疑似细菌性腹泻患儿经病原菌检查阳性病原菌共66例,占比22.73%;以志贺菌检出31例(46.97%)及沙门菌检出17例(25.76%)为主。结果提示志贺菌与沙门菌为本次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菌,这可能是由于志贺菌主要通过粪便-口的方式感染,通过入侵宿主的大肠上皮黏膜并在上皮细胞内繁殖,形成感染灶并引起炎症反应。此外,志贺菌还可增加肠黏膜的通透性,并促进内毒素的吸收,从而引起肠功能紊乱,致使肠蠕动失调与痉挛,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13]。沙门菌属于临床公认的肠道致病菌,多由于误食不洁的食物所引起,在经胃进入肠道后可进行增殖并黏附于肠黏膜的上皮细胞上,进而侵入固有层并释放毒素,导致出现水肿、充血等炎症反应,致使患儿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症状[14]。笪力等[15]研究显示,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其次为沙门菌,与本研究相符。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主要手段,但由于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日益增多,导致细菌抗药性增加,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志贺菌、沙门菌、弧菌属及其他菌属均对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唑林、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结果提示,临床仍需结合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制定诊疗方案以确保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加强细菌性腹泻的预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儿童感染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也是临床重要工作之一。可通过督促儿童勤洗手、不食用不洁食物等方式,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在出现胃肠道症状时患儿应尽早就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患儿的预后。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细菌性腹泻发生率进行统计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性别的患儿细菌性腹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夏季(6~8月)病原菌生物的检出率较高,也提示可重视细菌感染的季节分布规律特点,尽早进行确诊。本研究尚存在研究例数过少、样本量单一等不足之处,故后期需更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以论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测诊断中,以志贺菌的检出率最高,且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其次为沙门菌。临床在治疗中应针对性采取相关措施预防,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预后。

猜你喜欢

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细菌性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盐酸氨溴索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幼年大鼠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与口服钙剂相互作用的研究
新型抗菌药物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的研究进展
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