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2022-02-14李旭娅
李旭娅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CT室 郑州 450000)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指在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被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所取代后,出现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情况,通常以不规则且心率加快为主要表现[1]。在房颤发作时,患者的心房规律性收缩能力丧失,血流在缓慢状态下可在左心房内生成血栓,若未及时干预,血栓脱落后会导致体循环、分循环栓塞[2~3]。射频消融术是房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对于伴有左心房血栓患者而言,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增加血栓脱落风险,增加治疗难度与风险[4]。因此,明确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发生情况对改善治疗结局、提高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诊断左心房血栓的金标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 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效能高,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操作相对复杂、操作有创性,导致患者配合度低,且并发症发生风险高[5~6]。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的多层面图像数据成像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且无创的优势,相对于常规单层CT检查,不仅扩大了临床应用的范围,还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临床病灶的检查更为准确[7~9]。目前,临床已有诸多文献对MSCT及超声心动图房颤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分析MSCT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7月至2022年3月医院收治的高度疑似房颤伴有左心房血栓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56.81±8.54)岁;体质量指数(BMI)24.6~28.6 kg/m2,平均BMI(25.43±2.62)kg/m2;疾病类型:持续性房颤23例,阵发性房颤97例;原发疾病:冠心病41例,心肌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1例,先心病8例,风湿性心脏病16例,肺动脉栓塞13例;合并症:糖尿病37例,高血压28例,冠心病41例,高血脂22例。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20220524001)。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房颤;符合超声及MSCT检查适应证;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异常,如肝、肾等;碘对比剂过敏;精神功能障碍,无法配合检查。
1.3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MSCT、血管造影及TEE检查。(1)MSCT:采用PHILIPS 256层Brilliance iCT进行检查,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900 mAs,螺距0.3 mm,重建厚度为1 mm,旋转扫描时间为0.33 s,视野35 cm×35 cm,矩阵512×512,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心脏膈肌面;经肘正中静脉注射60~80 ml碘帕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3388),速率5.0 ml/s,采用20 ml生理盐水冲洗;通过实时对比剂追踪系统,监测层面选择降主动脉,将阈值设置为100 HU,自动触发扫描,完成扫描后行二次延迟扫描,延迟时间设置为25 s。(2)血管造影:于检查前半小时行造影剂过敏试验,口服25~50 mg美托洛尔,指导患者屏气训练;取仰卧位,舌下含硝酸甘油片,将高压注射器及电极导联相连接,使用电压门控技术对单次呼吸末屏气扫描,屏气时间为10~15 s,扫描范围自气管隆嵴至心脏膈面。将碘帕醇经肘静脉注射60~80 ml,速率为4~5 ml/s,采用30 ml生理盐水冲洗,行造影剂实时追踪,至阈值后执行冠脉造影扫描。(3)TEE:采用PHILIPS EPIQ彩色超声诊断系统进行检查,采用经食管超声探头,频率为2~7 MHz,超声心动图选择专用心脏探头,频率为2~5 MHz,对患者的左房前后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上下径及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
1.4 诊断标准 MSCT诊断标准:充盈缺损区域、正常充盈的左房CT差值不低于100 HU;左房内对比剂充盈缺损;未见左房心肌结构。血管造影诊断标准:垂直方向的2个角度均有团块状结构;团状结构边界比较清楚;团块与左房的心肌结构有差异。以MSCT与超声心动图任一阳性为联合诊断阳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采用一致性Kappa检验,以K值评价MSCT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绘制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血管造影及联合对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预测价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以TEE诊断结果为金标准,120例房颤患者中诊断为左心房血栓的有43例(35.83%),阴性有77例(64.17%)。
2.2 MSCT诊断结果 MSCT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为0.582。见表1。
表1 MSCT诊断结果(例)
2.3 血管造影诊断结果 血管造影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为0.508。见表2。
表2 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例)
2.4 联合诊断结果 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为0.875。见表3。
2.5 诊断效能对比 联合诊断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最高,其次为MSCT、血管造影(P<0.05)。见表4。
表4 诊断效能对比[%(例/例)]
2.6 MSCT、血管造影及联合对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 ROC曲线显示,MSCT、血管造影及联合对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AUC分别为0.803(95%CI:0.718~0.889)、0.762(95%CI:0.669~0.855)、0.944(95%CI:0.896~0.993)。见表5、图1~图3。
表5 MSCT、血管造影及联合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诊断价值分析
图1 MSCT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ROC曲线图
图2 血管造影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ROC曲线图
图3 联合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ROC曲线图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房颤在我国整体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7%,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加剧,房颤患病率也随之增加,近11年来的患病率增加近20倍[10]。房颤大多与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如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感染等也可引起房颤的发生。房颤患者在发病后,由于心房无法进行正常有效的收缩,可导致血液无法充盈心室,并对心脏的正常输血量造成影响,当血液淤积在左心房后极易形成血栓,增加了外周动脉栓塞及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1]。有学者研究发现,房颤患者有近90%左右的血栓发生在左心房部位,其中以左心耳最多[12]。因此,尽早明确诊断房颤患者的左心房血栓,有助于预防并发症,为选择手术时机及是否需要做抗凝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TEE已被临床认为是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金标准”,但该方式属于有创检查,部分患者无法耐受。MSCT具有心电门控技术,可对患者的心房、心室结构进行多时相重建,可获得清晰图像,为临床检出左心房血栓提供重要筛查依据[13]。此外,MSCT检查可通过多平面探头全方位对左心房、左心耳进行实时扫描,可区分血栓的形成与自发显影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以TEE诊断结果为金标准,120例房颤患者中诊断为左心房血栓的有43例,阴性有77例;分析MSCT、血管造影及联合诊断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别为0.582、0.508、0.875,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最高,其次为MSCT、血管造影。结果提示MSCT在左心房血栓房颤患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通过联合血管造影可提高诊断效能。分析原因可能是MSCT不仅具有扫描范围广、分辨率高的优势,还有助于清晰呈现左心房、左心耳的形态与大小、心脏血流、肺静脉形态分支等影像学信息;此外,MSCT可同时获得多层面图像的数据,在保证数据采集的同时缩短扫描时间;通过图像重建,可获得较高的时间及空间分辨率图像,将传统CT扫描时患者呼吸产生的伪影影响降低至最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14]。此外,MSCT常用的扫描方案为实时对比剂追踪法,通过设定CT阈值可进行自动扫描,且对比剂的注射速率相对较高,但左心房易出现对比剂湍流而导致无法充分充盈左心房。但经MSCT延迟二次扫描的方式,在保证左心房不存在血栓基础上可充分充盈左心房,提高了左心房内血栓的阳性预测值。陈艳红等[15]学者通过256层MSCT检测持续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优化扫描方案研究发现,二次延迟扫描的MSCT扫描方案可提高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检出率,提示MSCT在左心房血栓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管造影也属于无偿影像学检查方式,具有扫描时间短且辐射量少的特点,在注入造影剂后可通过后期处理方式(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重建等)对左心房内的组织结构变化等进行观察,从而精准评估左心房血栓形成情况。
进一步经ROC曲线显示,MSCT、血管造影及联合对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AUC分别为0.803(95%CI:0.718~0.889)、0.762(95%CI:0.669~0.855)、0.944(95%CI:0.896~0.993)。冉兵等[16]学者通过对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结果发现,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及二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AUC分别为0.788、0.795及0.816,与本研究结果近似,均提示MSCT联合血管造影可作为左心房血栓房颤患者的另一种可行检测手段。但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1)病例来源单一;(2)未对左心室、左心耳的流速、大小CT值等参数进行评估;(3)样本量较少;(4)TEE作为金标准受到主观操作技术水平及诊断经验的影响性较大。故后期需更大样本和进一步观察,以论证本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MSCT在诊断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通过联合血管造影可提高诊断效能,可作为临床辅助诊断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