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生脉饮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2022-02-14王海霞
王海霞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中医院 濮阳 457100)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特征为动脉压升高,可诱发心脏病、中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原发性高血压(EH)占全部高血压的90%~95%,多见于中老年人群[1~2]。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EH不断上升,且逐渐年轻化,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3]。目前,西医针对EH患者多采用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虽具有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血压水平下降不明显[4~5]。中医对EH早有认识,认为其病机在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6]。加味生脉饮具有养阴生津、益气复脉、活血化瘀等功效。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加味生脉饮联合ARB对EH患者血压水平、中医证候积分、炎症反应等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制定EH的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濮阳县中医院2020年8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E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6~76岁,平均(57.29±4.67)岁;高血压分级:1级、2级分别为13例、17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3.54±2.06)kg/m2。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8~79岁,平均(57.67±4.26)岁;高血压分级:1级、2级分别为12例、18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3.89±2.12)kg/m2。两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分级及平均体质量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濮阳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字202002103号)。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EH相关诊断标准[7],在未使用降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至少3次以上非同日测得舒张压(DBP)≥90 mm Hg和(或)收缩压(SBP)≥140 mm Hg。(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EH气阴两虚证诊断标准[8]。
1.3 入组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40~80岁;高血压分级为1级、2级。(2)排除标准: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依从性较差者;继发性高血压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低盐低脂、戒烟限酒及适当运动等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口服ARB类药物厄贝沙坦片(国药准字H20213772)治疗,0.15 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生脉饮治疗,组方:粉葛、太子参、天麻各30 g,五味子、麦冬各15 g,益母草、红曲各12 g,赤芍、红花、丹参、茯苓、甘草、制黄精各10 g,加水煎至300 ml,分早中晚3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于治疗4周后评价,显效:治疗后DBP降低≥20 mm Hg,或DBP降低>10 mm Hg且恢复至正常;有效:治疗后DBP降低10~20 mm Hg但未恢复至正常,或DBP降低<10 mm Hg且恢复至正常,或SBP降低>30 mm Hg;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对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主要证候头痛、眩晕、气短乏力、五心烦热进行积分,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积分越低证候越轻。(3)血压水平。采用欧姆龙HEM-7200型电子血压计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DBP、SBP水平,每次测量3次,取平均值。(4)炎症介质水平。分别采集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3 ml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5)不良反应。统计两组心悸、乏力、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头痛、眩晕、气短乏力、五心烦热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4周后,两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4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SBP、D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表4 两组血压水平比较(mm Hg,±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EH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可伴有脑、心、肾、血管等器官功能改变或器质性损害,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0]。因此,积极有效控制EH患者血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于EH患者的治疗以药物控制血压为主。厄贝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非多肽类ARB,可选择性阻断RAAS系统,减少醛固酮释放,抑制血管收缩,使小动脉平滑肌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进而降低患者血压[11~12]。单用ARB治疗EH虽具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血压下降不明显,且长期使用存在心悸、疲乏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13]。而联合其他西药治疗,存在增加毒副作用的风险。
中医古籍中并无EH病名,多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归属于“头痛、眩晕”等范畴,如《景岳全书》曰:“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之一二耳。”中医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为血瘀,病机在于气阴两虚、气血不足。EH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生理性衰弱,气血不足,阴阳虚损,导致气阴两虚,气血不能上充养脑,清窍空虚,形成眩晕;气虚则无力推动血瘀运行,阴虚则脉络不利,导致血行不畅,瘀阻脉络,脑髓失养,形成眩晕。如《灵枢·口问》所言:“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由此可见,EH的治疗以养阴生津、益气复脉、活血化瘀为主。针对以上病机,本研究在ARB基础上联合加味生脉饮治疗,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研究组SBP、DBP,头痛、眩晕、气短乏力、五心烦热积分,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给予EH患者加味生脉饮联合ARB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为:加味生脉饮是在“生脉饮”上加味而成,方中粉葛可升阳止泻、生津退热;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等功效;天麻祛风通络、息风止痉;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功效;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红曲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等功效;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红花活血通经、去瘀止痛;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等功效;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制黄精具有滋阴润肺、健脾益气等功效;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定眩止晕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4~16],天麻主要化学成分天麻苷、天麻多糖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等作用;五味子挥发油可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浸润,发挥抗炎作用,同时还具有扩张血管、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调节血压等作用;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丹参酮可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血脂,降低血压。由此可见,加味生脉饮联合ARB具有协同作用,从多环节、多靶点出发,发挥整体调节的作用,进而有效治疗EH,改善临床症状。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加味生脉饮联合ARB治疗EH的安全性较高,有助于进一步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给予EH患者加味生脉饮联合ARB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