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四度”推进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

2022-02-14尤振阳

新闻传播 2022年22期
关键词:四度新闻节目听众

尤振阳

(晋江市融媒体中心 福建 泉州 362200)

一、综述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类型的新媒体涌入了日常生活之中,也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强劲的冲击。

以地方广播电台为例,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较为单一,以频率呼号为主,在固定时间段推出新闻播报,移动端则以车载广播、收音机为主,且覆盖面较为狭窄,往往只局限在地方电台所在县(市、区),社会影响力不大,市场竞争力不强。然而,互联网技术兴起后,具备大众化、开放式、互动性强等特点的各类自媒体平台蓬勃发展,整个社会的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效果都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电台新闻节目,相对于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效率、信息阅读体验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特别是网络信息互联互通的特点,直接打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地方广播新闻赖以生存的独一性也不复存在。

因此,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过程中,广播新闻编辑人员需要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扬长避短,从转变思维方式、调整工作方向、改进编辑流程做起,充分挖掘地方广播新闻的优势,通过融媒技术,将之与互联网的优势有效整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实现“1+1大于(>)2”的传播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变化特点

(一)新闻编辑环境复杂化

传统广播新闻编辑面临的工作环境,单一性与独立性较强。在不少地方电台,一名主播加上一名编辑就能组成一个节目团队。以新闻节目为例,编辑将采写好的新闻报道进行加工,转化为广播语言,再交由主播在固定时段进行播报,即完成了一档广播新闻节目。在这个过程中,主播尚有与听众进行互动的环节,但编辑人员几乎是独立而封闭的,这样的编辑环境甚至只需要一个办公室、一张办公桌、一台办公电脑就可以胜任。

然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环境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在信息技术加持下,以抖音、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并且以更为迅捷的传播速度,不断扩大传播范围。另一方面,在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面对新闻传播渠道和速度的冲击,甚至原来的听众,也有可能变成了竞争对手。由于互联网强大的开放性,每个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在新媒体技术帮助下,原本的新闻受众,如今只需要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发布亲手编辑制作的新闻内容,并进一步展开与无数网友的交流互动。广播新闻编辑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这样的环境变化,那么接下来面临的将不止是听众数量下降带来的“砸饭碗”问题,而是听众直接过来“抢饭碗”的问题。

(二)新闻编辑流程精细化

传统电台的广播新闻节目,特别是在县级单位,由于采编力量的不足,往往在新闻报道方面只能依附于电视台开展工作。例如在不少地方电台,只配备了主播和编辑,广播稿源于电视台记者提供的稿件,再由广播编辑进行再次加工。甚至在某些实行主播负责制的节目里,电台主播集策划、采访、编辑、播报等流程于一身,节目质量完全取决于该主播的业务状态和水平,缺乏对编辑流程精细化的掌控。

而在融媒体时代,由于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冲击,新闻素材的来源变得更为宽泛,信息征集的广度进一步拓展,听众的认知、审美、阅读诉求、信息服务需求等都比以往更加丰富,这就对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考虑到地方电台的工作实际,在无法明显增强团队力量的情况下,现有编辑人员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他们既需要在编辑开始之前主动“走出来”,掌握更多的新闻素材,再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迅速开展工作,抢占先机,也需要在编辑开始之后主动“沉下去”,根据新时期受众偏好来推陈出新,拿出能够在各类传播平台站稳脚跟的作品。如果广播新闻编辑人员不能及时转变思维,在工作流程上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依然像过去那样“等靠要”,那么等待这档新闻节目的必然是无以为继、逐步消亡的结局。

(三)新闻编辑手段多样化

对于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编辑人员来说,新闻编辑的手段是比较固定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标准广播稿,将采写好的稿件根据广播语言特点进行再加工,然后交由主播进行播报,大体上与电视新闻的编辑手段类似;二是个性化广播稿,根据各地不同新闻主播的特点,采取互动式、脱口秀等节目形态,让新闻内容以更为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听众耳中。相对而言,第一类中规中矩出错率较低,第二类更能吸引听众但不够稳健。无论哪一类编辑手段,编辑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熟悉后均能上手。

而到了融媒体时代,由于各类新媒体的内容产品相当丰富,而且声音内容可以长期保存,可以反复收听,不受传统电台的限时播出限制。在互动方面也无需受主播个性的影响,随时随地就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与新闻发布者以及其他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就导致传统的广播新闻节目吸引力直线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的工作难度大大提升,以往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编辑手段,已经无法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求,单一形式制作出来的新闻节目,也难以吸引听众长期驻守,必须结合互联网以及受众特点,进一步丰富编辑手段,丰富节目形式,才能推出在融媒体时代有竞争力的新闻产品。

(四)新闻编辑内涵延伸化

对于电台来说,在融媒体时代之前,受众首选的新闻获取平台是电视而非广播,而如今随着各类新媒体平台的涌现,电台的市场份额更是雪上加霜。从根本上讲,传统广播新闻节目的内容表现形式是比较单一的,也没有太多的衍生品。编辑人员对于新闻内容的把握没有更加深入,甚至仅仅停留在广播语言的加工层面。而以知名的移动FM客户端“喜马拉雅”为例,其内容之广泛、产品之丰富,基本涵盖了声音产品所能包罗的极限,涵盖了直播、调频、播客、相声、评书、音乐、广播剧、有声读物等类型,几乎涉及社会各领域。除了接收功能,“喜马拉雅”还设置了“创作中心”,无论专业人士或者普通听众,都可以将自己的声音通过朗读、演唱、播报等形式录制下来,上传到平台上,直接参与到新媒体传播渠道之中。在这样的比较中,传统电台的缺点被进一步放大,优势则不断缩水,后劲愈发不足,需要广播编辑人员对节目内容不断挖掘延伸,制作出更有内涵、更加丰富、更具竞争力的作品,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三、从“四度”推进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编辑工作

(一)及早策划,在“高度”上下功夫

相对于各类“草根”自媒体,“官媒”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喉舌”功能,越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舆论环境中,其作用越加凸显,可以说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定海神针”。因此,无论如何推进媒体融合发展,首先都必须将广播电视台的“喉舌”作用摆在第一位,将社会效益摆在经济效益之前,将正确的宣传舆论引导坚持到底。同样,这也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能够继续引领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最大底气所在。

每当岁末年初,从党中央到各地党委宣传部门,都会制定好国家和各地新一年的宣传工作重点。然而,在具体工作中,不少广播新闻编辑人员,对这样的了解掌握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而未曾深入。特别是在过往依附于电视新闻报道的年代,不少广播新闻编辑人员扮演的是“搬运工”“二传手”的角色,没有真正去用心吃透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点。

在融媒体时代,广播新闻节目要保持顽强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关键还在于抓住新闻“高度”,充分利用“官媒”在重大宣传主题、重点宣传内容、重要宣传项目等方面的渠道优势,及早策划,及早组织,及早整合采编播力量,在全年各个重要宣传时段、节点,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广播新闻精品节目。这就要求广播新闻编辑人员首先在思维上树立高要求、高格局、高视野,真正吃透读懂掌握宣传重点与要点,并落实到具体新闻编辑工作当中,打造出重磅广播新闻节目。

(二)精耕细作,在“深度”上下功夫

“官媒”较之于自媒体平台的第二个明显优势,就在于专业。诚然,在信息快餐化时代,社会大众拥有太多可以接收到新闻消息的渠道,这种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但受众的阅读习惯却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同样一条新闻内容,读者们更愿意选择阅读《长安街知事》而非某网友,不仅是因为前者的权威性,也在于其编辑制作该新闻的专业性。

以著名的“晋江救人英雄马”事件为例,2020年7月,在福建晋江龙湖衙口海滩,一名12岁男孩被海浪冲走,现场三名游客骑马下海将小男孩救回。事后,其中两匹救人马因海水进入马肺引发重症相继去世。此事件在当时引发轰动,除“官媒”外,大量自媒体平台也发布了相关新闻报道,其新闻爆点多半集中于马匹,特别是马因为救人而去世。回归事件本身,这是一个典型的见义勇为新闻,马并不会主动下海救人,而是马主人见义勇为骑马下海。作为当地“官媒”,晋江台广播新闻节目以传播正能量为核心主题,将马主人的义举作为新闻宣传重点,策划推出系列报道,并全程跟踪后续新疆伊犁马赠送的感人故事,获得广大受众好评。

可以说,在融媒体时代,面对同样的新闻素材,广播新闻往往难以在“快”方面占上风,那么就必须在“深”方面更胜一筹。新闻编辑人员要充分发挥在专业水平、专业设备、专业团队等方面的优势,沉下身子,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出每个有价值的新闻线索,通过精心编辑组织,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立得住、站得稳的优秀新闻节目。

(三)推陈出新,在“广度”上下功夫

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广播新闻节目既要“扬长”,也要“避短”。较之于新媒体平台,如果说广播新闻在“高度”和“深度”上还具备一定优势的话,那么在“广度”方面,显然是处于下风的。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众多挑战者,广播新闻节目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吗?并非如此。作为广播新闻编辑人员,同样可以通过节目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在“广度”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立足新闻本身,通过内容创新,做系列新闻。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台可以采用取长补短的方式,一方面抓牢新闻事件的热度,另一方面在自媒体逐渐转向其他战场时,广播新闻编辑人员继续将该事件充分挖掘报道出来,通过新闻追踪、新闻评论、新闻回声等节目形式,进一步提升广播新闻影响力,继续吃准新闻事件的红利。

二是放大新闻价值,通过形式创新,做新闻衍生品。如果说第一波新闻报道如同“炒肉”,那么做系列新闻就是“卤肉”,而持续性更长的新闻衍生品则是“腊肉”,各有千秋。从信息技术特点来看,一味追逐新的热点,电台相较于新媒体平台完全不具优势。对于广播新闻编辑人员来说,扬长避短的做法,就是继续深度加工新闻事件,然后将之以新的节目形式呈现出来。例如由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广播评论、广播访谈、广播报告文学、广播剧等等,都属于广播新闻衍生品,将极大地延续新闻节目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让广播新闻节目在“广度”上不被新媒体平台专美于前。

(四)移动优先,在“巧度”上下功夫

在融媒体背景下,由于新闻传播渠道和传播速度均产生了质的变化,大量自媒体平台涌现其间,新闻更迭频率大大提升,受众的选择面大大拓展,这就对编辑人员产生了全新的要求。

作为“官媒”,广播节目编辑对于自媒体平台常用的以假乱真、“辣人眼球”的做法是不能照搬的。但在融媒体时代移动优先的原则下,对于部分具备创新性的编辑思维方式,还是值得参考的。

一是在新闻标题方面,要设计得更加富有时代气息,生动活泼而不失庄重凝练,尤其是在遵循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让标题能够迎合新时期受众偏好,从而提升广播新闻的吸引力。

二是在节目宣传方面,更懂得适度包装与营销。融媒体时代的编辑人员,要熟悉并掌握各类新媒体传播工具,注意借助网络传播渠道,就广播新闻节目进行预告、宣传、解读,吸引受众前来收听节目。广播新闻播出后,及时组织与听众、粉丝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三是在节目编辑制作方面,要更加注重效率的提升,增强实时在线编辑互动的能力。融媒体时代的广播电台,移动优先、突破声音局限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在新闻现场进行网络音视频直播、在大型活动现场进行实时图文直播,已经越来越成为广播电台工作常态。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创新发稿途径,熟练掌握移动客户端新闻推动手法,进一步对接好融媒体时代对广播新闻编辑工作的新要求,从而更好地实现吸引听众、留住听众、培养听众的传播目的。■

猜你喜欢

四度新闻节目听众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谈评课的“四度”
表达心情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平民化”的正确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