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作业有效性设计

2022-02-14黄中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双减美术

黄中华

(河南省长葛市长兴办事处中心学校 河南许昌 461500)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作业有效性设计的原则

(一)兴趣性设计原则

对课堂拥有兴趣会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美术课堂作业也可以融合兴趣,作业本身具有强制性、压迫性的特点,为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可以适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主动投入作业完成过程中,避免了作业设计的重复问题,摒弃重复设计,细化具体设计,充分结合兴趣点,提高学生的投入度。

(二)层次性设计原则

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是不同的,倘若作业设计不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这会使学生完成了无效作业,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作业负担。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在设计作业时要秉持层次性设计原则,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实现全体学生作业完成的高质量要求。

(三)探究性设计原则

传统模式下学生在做作业时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因此作业具有强制性,教师应当注重作业的探究性设计,让作业形式更加丰富活跃,强化学生在作业中的主动探究性,让学生在作业完成时能够收获更多。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美术课堂作业有效性设计的策略

(一)抓住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设计初中美术课堂作业时,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兴趣这一重要因素。学生兴趣是学生完成作业的一大动力,学生对作业有一定的兴趣,才会对美术作业产生学习欲望,教师只有准确剖析学生的兴趣点,并在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中融合,才能确保学生真心投入课堂作业的完成中,才能保障对学生实施美术教育的效果。倘若初中美术课堂作业严重缺乏趣味性,很难融合学生兴趣点,根本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热情,学生自然会敷衍地完成作业,即使教师所设计的美术课堂作业具有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学生也不能全身心投入美术作业,不能有效巩固学生美术知识,不能锻炼学生美术创作能力,难以发挥美术课堂作业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反之,在兴趣点的刺激下,学生会主动对美术课堂作业产生探究欲望,这种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完成美术课堂作业的投入度,促使学生在作业阶段接受美术教育。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做好美术教育中的加法与减法,减去美术课堂作业中低效、重复的课堂作业,在美术课堂中加入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兴趣点和趣味性,立足于学生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科学结合作业内容,在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中体现实效性。例如,在“装点生活”这一课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授与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此次课程的核心在于教授学生生活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对某一服装或者图画的设计入手,提炼出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堂中多列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结合日常生活进行讲解,在作业中有效结合兴趣点。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由设计文化衫,让学生在完成自由设计的同时,锻炼了其对颜色、主题、图案、模型等美术工具的应用,提高了学习效果,同时又提升了审美能力,使其更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丰富美术课堂作业形式,增强灵活性

传统的美术课堂作业具有死板单一的特性,缺乏灵活性,该特性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双减”背景下,为了提高美术课堂作业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美术作业形式的途径来增强美术作业设计的灵活性,从而提升美术课堂作业教学的高效性。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各种作业方式来丰富作业形式。主要有以下具体形式:

1.实施小组合作式作业,丰富作业形式

小组合作是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式之一,该教学方式具有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等突出作用。在“双减”背景下,倘若依旧保持传统形式,美术作业的减负效果并不明显,而小组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改变普遍的个体作业形式,实现美术课堂作业形式的重大创新,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作业中更深入了解美术这一学科,充分发挥课下的实践工具,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进一步挖掘学生的美术潜能,让潜能在作业中有所体现,便于教师对学生开展分析,使美术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小组作业形式突破了以往个体作业形式,该方式为教师设计较高难度的作业奠定了基础,方便教师布置多个学生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作业任务,在该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彼此互帮互助,互补劣势,共同协作,从而完成高难度的作业,能够使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在合作中吸收他人长处,提升自身美术创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例如,剪纸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了解了剪纸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实践技巧,但课堂并没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锻炼剪纸技能,由此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某一大主题的剪纸作业。要求学生自由组建人数不低于四人不多于七人的学习小组,小组内设有组长,组员之间自由决定各自分工和任务,学生先独立完成各自的剪纸作业,再在课后时间开展合作,共同完成美术剪纸作品。

2.实施分层作业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双减”政策中的减负减压要求,在课堂作业方面的体现形式就是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其中提高作业质量是指学生应当充分发挥作业的教学效果,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其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不同的发展需求对学生的作业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差异化的发展需求要求教师必须设计不同的作业,在实际作业设计中,可以利用分层作业设计形式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可以在课堂作业中提供多种作业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作业来完成,让学生在作业中具有一定的主动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投入度,让学生拥有更高的参与感,在课堂作业中体会到更多的体验。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设计作业,这样能够使作业设计更具科学性,学生也更能在其中获得更多收获。例如,在色彩的魅力课程中,学生的课堂知识吸收情况不同,学生自身的色彩敏感度也不同,这就不能采用传统的全体一致作业的设计形式,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具体设计如下:第一层次的作业难度较大,学生要完成该作业时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基本吸收课堂中的全部知识,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美术实践设计能力,具体要求是学生自主设计一幅色彩装饰画。第二层次的难度适中,很适合基础一般的学生。该任务削弱了第一层次的线稿设计难度,要求学生在固定的设计内进行色彩填充,主要考查学生的色彩搭配能力,锻炼学生的色彩审美能力。第三层次的难度是最小的,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削弱了色彩搭配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或者示范下,完成一幅色彩装饰画。该层次的学生基础薄弱,不能自行完成线稿设计和色彩搭配,加之此次作业的核心又在于色彩魅力,因此要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挖掘学生潜能,排除学生的巨大恐惧感,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3.合理设置作业时间,提高作业质量

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时间,首先要考虑美术作业的核心内容和设计形式,不同课程内容其所代表的作业时间也有所不同,不同形式所耗费的时间也是不同的,教师要严格考虑以上两种不可控的因素,基于此合理分配作业时间。例如,在春天的畅想中,美术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学生通过春天景色来掌握风景画的理论构成和绘画技巧,整个风景画的绘画主题比较大,一个课时是不能完成的,教师会将该课程分为几个课时逐步讲解。倘若将作业布置在整体讲解完成后,整体的作业难度较大,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全体作业,整体的作业质量也不会高。因此教师不妨利用每个课时讲解完成后的时间,根据课时讲解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上完成部分美术绘画,将难度较大的作业逐步分解,实现学生作业负担的减轻,而且在课堂上学生会完成基本的设计,课下完成起来会更加顺手,遇到问题也能在课上及时询问教师,合理分布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

(三)抓住美术课堂作业的层次性,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必须符合减压、减负的教学要求,面对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教师要深知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闪光点,要挖掘全体学生的潜能。以上要求对初中美术课堂作业提出了较高的标准,其中最有效的作业方式便是在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中增强层次性设计,如此便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在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中加入层次性设计,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发挥作业教学效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使作业效果更具针对性,避免了传统一刀切作业教学模式的不贴切性弊端,在美术作业课堂中增添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也能推动学生在课堂作业中实现差异化发展。

在实际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中,教师还须考虑多种因素将学生划分成不同学习层次,比如学生课堂理论知识吸收情况、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兴趣点等,教师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层次的美术课堂作业,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合适的课堂作业内容,从而满足全体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比如,在寻找校园之美的任务中,教师可以分析全体学生的个性特点,将该任务分为不同方向和不同城市四个具体任务,任何一名学生选择其中之一完成则即可。其中两个任务是基础型作业,要求不高,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任务主要要求学生对学校的设计之美展开分析,基于学校的基本布局融合学生的个性爱好进行删减,从而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新校园风景。另外两个则是提高型作业,该作业主要要求学生在规定主题内进行自行创设,重点在于学生新思维能力的锻炼,抛去本校风景的基础帮助,完全按照自己喜好和相关设计知识,设计出新颖的校园风景。通过该任务作业的布置,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提出相关锻炼,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合经典作品,设计创意作业

现如今,初中的美术课程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了解过程,初中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美术欣赏水平,倘若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很容易出现枯燥乏味心理,学生缺乏对美术作品赏析。教师不妨在课堂中结合一定的经典作品,然后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简单的赏析,另外还要将经典作品赏析融入作业设计中,结合一些经典作品要求学生进行创意作业的设计。该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深入了解经典作品的魅力,锻炼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结合经典作品自行设计创意作品,学生能够更好地结合欣赏与实践能力,将某种特色的美感深入实践过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美学素养。例如,教师在课堂中介绍了《格尔尼卡》这一立体主义杰作,该作品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冲动的视觉效果,这种艺术美感不能仅停留在欣赏中,结合课上的赏析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绘画设计或者描摹,结合绘画作品的创作实践过程,丰富体会毕加索的绘画风格以及其作品的美感,从而积累丰富的美术鉴赏和创作经验。

(五)丰富美术活动,分享创作经验

课后的美育教学不能仅停留在作业形式中,教师可以举办丰富的美术活动,让学生脱离作业的强制性要求限制,在自由的活动氛围中感悟美学。美术作品的设计一直都是自由且富有情感的,每一幅作品都蕴含了作者的各种情感,教师应当重视每一幅美术作品的情感传递,理论绘画知识只是基础,不能将学生规矩地限制在课后作业,要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自由鉴赏和分享,探讨彼此的作品见解,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感知力,探索作品,提升自身的欣赏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开展多种画展,在画展的氛围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去了解每一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渊源,美术作品的独特美丽与风格都有着详细的讲解,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每次欣赏完画展后,老师再提出心得体会的要求,不限字数,重点在于学生心得体会或者创作经验的分享,让学生能有机会整理心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对作品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充分展示自己的看法。在该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内涵和情感,鼓励学生自行展开想象,发现作品的细节魅力,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六)开展多元评价

除了美术课堂作业的设计策略外,教师还要提高美术课堂作业评价的多元化,让学生充分利用作业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试卷成绩和单一的作业水平中,应当注重过程性、表现性、随机性等多方面,注重学生课堂教学课程的评价,还要注重作业作品的表现性评价。这些评价要从多个角度来展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态度、美术鉴赏能力、作品创作能力等,充分发挥作业的各种评价体现,提升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例如,在实际美术课堂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时进行总结性评价,以一段语句充分评价学生作品,适当结合一些鼓励性和激励性的作品评价,既要鼓励学生实现自我优化,又要客观真实地体现学生学习水平,如此才能充分考查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便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教学每一位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结合学生兴趣点,丰富课堂作业形式,结合经典作品和各种美术活动,抓住美术课堂作业的层次性,实现作业多元化评价,以此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提高作业灵活性与趣味性,提升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双减美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堂作业本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课堂作业本助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更好组织与开展
创意美术
高中地理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创意美术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