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之路”微信公众平台效用调查及改进

2023-01-29贺宇静周文媛龙曼莉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动机留学生

贺宇静 周文媛 龙曼莉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2200)

全球化背景下,“汉语热”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据教育部2021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全球共有70 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境外正在学习汉语的人数约有2500 万。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微信大面积覆盖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逐渐成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App 之一。据人民日报官方网站(2022-02-25)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 月,我国网民规模约10.32 亿,而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广谱时空性和实时交互性,能较好地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优化汉语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开创了一个名为“SIEHBUT”的微信公众平台,下设“汉语之路”板块涵盖了汉语教师的原创学习资源和筛选过后的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碎片化学习优势,使汉语练习过程变得更加高效且有趣,提高了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促进他们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热爱,较好地辅助来华留学生达到最佳的汉语学习效果,但仍须长足改进。

一、“汉语之路”内容及功能

在内容上,“汉语之路”主要通过文字、网站链接、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形式呈现学习资源,从汉字、阅读、听力、文化、HSK 题目测试网站导引及HSK 词汇营训练等维度,全面覆盖了汉语学习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利于留学生的汉语知识的系统构建。

在功能上,首先,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者可以通过编辑相应的图文、视频素材,引入HSK 网站测试链接,及时将学习内容推送给汉语学习者;其次,运营者能通过网站后台实时查看“用户分析”“图表分析”等用户使用情况,了解并掌握平台关注人数变化及所发布内容阅读、转发和收藏人数,灵活把控用户使用频率及兴趣指向;最后,教学运营者能在“消息管理”模块对学生评论留言进行反馈,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交互性。

二、“汉语之路”微信公众平台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语言中级一班、二班的30 名来华留学生,其中一班15 人作为实验班,男生8人,女生7 人。二班15 人作为对照班,男生9 人,女生6 人。两个班级留学生汉语水平相当且授课教师和课程进度一致。

(二)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一方面是了解留学生们使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基本状况以及是否愿意尝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学习汉语;另一方面是为了探究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本文将选取影响力较大的加德纳、朗伯动机理论中的“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及阿特金森(J.W.Atkinson)的“成就型动机”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为后期对比研讨微信公众平台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否产生影响做好铺垫。

(三)问卷设计

以成熟动机量表“态度动机测验量表”(AMTB)及现有学者研究成果为基础,笔者编制了《来华留学生微信公众平台使用情况及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为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在发放问卷前,笔者已选取25 名留学生完成小范围预测试,发放问卷25 份,回收有效预测试问卷25 份。经SPSS.26数据分析显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ɑ系数值为0.863(其中alpha>0.7 则信度较高),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为0.736 且p值为0。因此问卷的信效度比较理想,可以正式形成问卷进行实际测试。

问卷调查围绕留学生个人信息及学情、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状况以及汉语学习动机这三个方面展开。调查问卷选取李克特五级量表(Liker Scale)的形式设计。学习动机量表划分为三个维度:融合性动机、工具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其中融合型动机题项命名为C1、C2、C3、C4、C5、C6、C7;工具型动机题项命名为D1、D2、D3、D4、D5、D6、D7;成就型动机题项命名为E1、E2、E3。学习动机量表设计如下表1所示:

(四)问卷信效度检测

使用SPSS.26 对汉语学习动机量表中各维度的信度系数进行计算,从而确定该问卷数据是否满足内部一致性的要求。经过数据处理得出结果如下表2 所示:

表2 各维度信度检验表

如表2 显示,融合型动机维度Alpha 系数值为0.884,工具型动机维度Alpha 系数值为0.918,成就型动机Alpha 系数值为0.860,动机量表总维度Alpha 系数值为0.939。各维度及总维度的Cronbach's Alpha 系数值均大于0.85,表明该来华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调查量表的信度处于较好的状态,问卷结果可靠性较理想。

三、“汉语之路”微信公众平台调查实证

(一)学习时长

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回收30 份样本。实验班15 人,其中男生8 人,占比53.3%,女生7 人,占比46.7%;对照班15人,其中男生9 人,占比60%,女生6 人,占比40%。两个班级的留学生都主要来自哈萨克斯坦、赞比亚、老挝这三个国家,且学生年龄集中在23—28 岁,其基本背景信息无明显差异。两个班级男女比例都比较均衡,没有出现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尽管两个班级学生汉语水平基本一致,但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并不完全相同。无论是实验班级还是对照班级,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长主要集中在1—2 年,其次少部分学生学习汉语时间为两年以上,但学习汉语时长并不一定和学生的汉语成绩成正比。

(二)使用频率

微信公众平台可通过推送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覆盖汉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大板块。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生对词汇、文化和语音的学习占比较大。对于中级汉语水平的来华留学生而言,词汇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扩大汉语词汇量能为后期阅读和写作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从调查结果中得知,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手机,因此利用微信平台学习汉语的时间并不固定,学习频率主要集中在一周阅读1—2 次这个区间。因此,笔者在下文中采取固定的公众平台进行教学实验以保证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稳定的阅读习惯,从而扩大平台的影响力。

(三)学习动机

留学生汉语动机前测采取独立样本T 检验(Independent Sample Test)的方法来检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汉语学习动机状况。笔者根据两个班级反馈的汉语学习动机量表结果,整理相关数据至SPSS.26 软件中,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得出下列结果:在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成就型动机这三个维度上,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均值差异都并不显著。就对照班和实验班而言,留学生在实验前的融合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均值都略高于工具型动机均值。在融合型动机层面,由于被试对象学习汉语时长都超过一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对汉语学习的热情正逐步提高;在成就型动机层面,大部分留学生都会关心自身学习成绩的走向及期待教师的夸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积极性。在工具型动机层面,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学好汉语的重要性,期待能顺利通过HSK 考试及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表3 组统计

四、“汉语之路”微信公众平台效用改进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将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的课堂模式相结合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显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可传统的课堂教学有着浓烈的学习氛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是微信教学所无法取代的。

(一)积极效用

1.丰富传统课堂形式

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个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线上平台,能提供多层次、多方位且全面的学习资源。该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及沉浸式的学习环境,教师将与课堂相关的汉语学习内容和练习测试链接推送给学生,学生则在课后随时随地查看学习内容和练习有关习题,及时复习巩固知识。这样既能在课堂上辅助词汇、听力、汉字等多个维度的教学,又能在课后帮助学生巩固相关汉语知识。此种模式很好地与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进行了互补,并通过延伸拓展汉语知识巩固了教学效果,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汉语交际水平。

2.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根据孙玥关于汉字App 辅助汉语教学的研究,笔者了解到比斯科夫提出“‘非正式学习’是相对正规学校教育或继续教育而言的,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这一理论正吻合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理念,以“汉语之路”平台为例,学生可在任何闲暇时间打开公众平台进行浏览,充分利用琐碎的空闲时间,花费五至十分钟时间浏览界面。同时,该实验微信公众平台教学资源庞大,其内容和图文音频资源永久保存,学生可通过搜索引擎和浏览记录迅速定位到自己所须学习的板块。日积月累,学生通过碎片化学习可积累大量的汉语知识,有利于提高其汉语学习效率。

3.提供轻松学习环境

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区及答疑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汉语交流平台,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汉语学习环境,避免了面对面交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交的紧张情绪。以“汉语之路”为例,课前教师通过布置一定的预习任务,学生能灵活调整时间自主参与汉语学习,在课中,教师引入微信平台中图片、音频、动画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可以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课后,通过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及学生自主巩固学习这两大模式进行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去回顾所学内容,并浏览拓展知识,如文化延伸、词汇趣味讲解等,这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的汉语学习氛围。

(二)效用改进

在本次教学实验过程中,“汉语之路”虽从一定程度上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该汉语微信公众平台仍存在诸多的改进空间。“汉语之路”只有不断完善并更新其自身功能,才能更高效发挥微信汉语教学的优势,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1.推送形式具有交互性

“汉语之路”须进一步优化其交互功能,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参与感,从而对汉语学习保持长久的兴趣和热情。近几年微信公众平台将功能进行了优化设置,运营者可以通过后台留言、评论互动、自动回复等功能和读者进行双向互动。这种双向互动不仅存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而且也应在融合新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例如,在发布教学内容时,可根据当日推送的汉语知识设置相关问题,引导阅读者积极思考并在评论区留言互动。运营者须及时回复,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或答案进行总结梳理,呈现在下次的推送内容中。这样既可以及时调整教学资源,又能增强阅读者对汉语的感兴趣程度。

2.推送对象更具针对性

由于平台推送的内容难度不一,而不同汉语水平的留学生之间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划分资源等级,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爱好,以便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能快速查找到所需的教学资源。在每次推送教学资源时都应标明适用范围,加强推送对象的针对性可以大幅度提升学习者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汉语学习的效率。同时,运营者须把控推送内容的篇幅长短及学生阅读所需花费的时间。由于大部分学生是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因此学生注意力有限,推送的汉语学习资源篇幅不宜过长或过短。

3.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在运用微信公众平台辅助班级汉语教学时,要学会“量体裁衣”。教师应积极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观察并评估学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学习的整体过程,如引导学生在微信群中讨论每日阅读的内容,教师及时反馈并给予肯定,实行打卡制度并将个人的活跃度纳入课程考核标准中,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保持对汉语学习的热情。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两阶段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穿插微信公众平台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讲解。在课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合理衔接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力求学生汉语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4.提高学生自学效率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所有图文及视听资源都能被永久储存,汉语学习者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预习或复习汉语知识。学生可以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自主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汉语学习,掌握记忆的规律并及时巩固复习,避免遗忘从而更好地提高汉语学习效率。汉语学习者使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汉语学习时应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学习的优势来拓展自身知识面、积累汉语词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高效学习汉语。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动机留学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动机不纯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