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研究*

2022-02-14汤梦元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双减核心初中语文

汤梦元

(东莞市东坑中学 广东东莞 523455)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阶段教育教学中也在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其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需求,更是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特别是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更加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语文教师要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保障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学生从以往被迫学习的状态转向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但是目前结合“双减”政策的相关要求,纵观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情况,还需要语文教师进一步进行教学的优化和改革。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

“双减”政策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更是给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挑战,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实现提升教学质量、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教学目标以及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立足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可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双减”虽然讲的是“减”,但实际要达到的效果却是“增”,“减”的是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增”的是质量和效率,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严格按照“双减”的政策要求缩减作业的量,与此同时也要注重提增教学的质量和效率[1]。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主体是教师,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枯燥和沉闷,语文教学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枯燥乏味的语文教学形式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心理负担。通过有效地开展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活动,实现了传统教学中教学主体的更换、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优化,教师也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语文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而愉悦,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使课堂教学活动得到了顺利实施。

其二,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发展下的主要教育目标,而全面发展中包括的内容不仅仅是学生语言知识以及积累和运用,还包括学生语用能力、语言素养等,语文教师应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素质教育发展中虽然部分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却未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科学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影响着语文教学效果。借助于强化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让语文教师在教学互动设计中能够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需求、表达能力发展需求、文化素养发展需求等,从而能够科学规划教学内容、灵活设置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其三,可进一步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初中生的学习压力以及作业压力不仅仅来自海量的作业量,也来自枯燥的教学形式和作业形式。初中生对于学习普遍缺乏兴趣,但迫于多方面压力又不得不学,这会给初中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实施“双减”政策关键就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并不是指放任学生不管,而是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而使学生能够在少量作业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2]。在开展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核心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不仅让学生紧张而沉重的心情得以放松,也让学生的素质修养、精神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真正实现了“双减”政策实施的目的。

二、“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双减”和素质教育的双重发展,作为语文教师要对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培养核心素养的价值和意义具有准确认知,能够真正做到转变教学思想,优化对学生的培养方向,对自身的教学工作开展情况能够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掌控。分析其中存在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和优化。目前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感觉学习就是额外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往的教学中知识学习是重点,兴趣培养并不被重视,即便知道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甚至直接看到了学生厌学的表现,但也依旧采用强制性教学的方式迫使学生学习,而不是采用学生易于接受以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认识到激发兴趣对落实“双减”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

其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传统说教式的灌输方法,单一枯燥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不能充分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能力较低。导致“双减”背景下,学生离开了大量作业的束缚变得散漫,学习成绩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发展的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

其三,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指导。从“双减”政策的要求上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学生的负担和压力来源于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或者教学难度过大,但是目前来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重视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及个性化指导,而是采用统一教学的模式,导致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进一步提升,而基础差的学生又会感到学习压力较大。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加大对个性化指导教学的重视。

三、“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创建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双减”以及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提高“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目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的构建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需求合理地构建教学情境。例如:在进行《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的教学中,以往教师会直接让学生阅读几遍,然后给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情感等,枯燥的语言描述常常让学生感到乏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低,这样自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比如提前在网络中收集整理与这首古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等,并下载适合这首古诗词朗诵的背景音乐,在教学中通过视频图片等情境的构建将学生带入古诗词的意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诗人笔下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3]。另外,在古诗词朗诵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播放对应的背景音乐,通过音乐情境的构建也更容易让学生感悟到古诗词的内涵及情感。

(二)利用群文阅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让自身能够感知与体验到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及艺术,提升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对加深学生语文阅读理解以及激发学生在课下自主开展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品鉴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在现有的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学生阅读量,而且能够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搜集整理相关的优秀文章,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提供更多优秀的素材。例如,《孔乙己》是一篇鲁迅先生的有关人物描写方面的作品,而鲁迅的一生给人们留下了非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中人物描写方面的作品也不止这一篇。为了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以及鲁迅笔下人物的特点,语文教师可以将《狂人日记》《范爱农》以及《白光》等同为鲁迅先生有关人物描写方面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给学生明确群文阅读的方向,让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对比阅读,分析鲁迅先生在人物描写方面有哪些特点,借助于这样的人物描写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等。在这种对比引导下,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鲁迅先生的写作特点,让文学鉴赏更加深入。另外,在群文阅读中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借助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我国文学发展史等,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三)开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非常关键,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施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断训练自主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后,合理地设计合作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对问题和任务进行探讨。例如,在进行《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体裁、结构、语言表达形式,以及了解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要感受到老舍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语文教师分好组后围绕上述的教学目标,给学生设计相应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合作学习与交流等方式来完成对这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掌握、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感悟都是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可以看到,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核心、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提高学习质量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加大对这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使其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基础、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并能够获得与自身能力和发展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指导。这对于促进学生在“双减”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分层教学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分层设计使语文课堂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进行《三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学习能力发展情况,语文教师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了分层处理,然后结合学生分层情况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如下分层,(1)基础层目标:能够熟读课文,并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其中重点的知识点即可;(2)中等层目标:在基础层目标的基础上,还要能够了解写作顺序、文章结构以及描写方法等知识内容;(3)优等层目标:在中等层目标的基础上,要做到背诵课文,并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情感。做好教学目标的分层后,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要求,比如在设计随堂问题时,也要分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对难的问题要选择优等层学生回答,而对于难度较低的问题可以选择基础层学生回答,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问题互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也让学生更愿意与教师和同学互动。

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不仅是对初中语文教师的作业设计提出了新要求,更是给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挑战。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实现提升教学质量、激活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教学目标以及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立足于“双减”政策的要求,加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况强化对语文教学的深入改革。

猜你喜欢

双减核心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