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全收获”种植活动的教育策略探究*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南瓜经验环境

黄 平

(厦门市海沧区天竺幼儿园 福建厦门 361026)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获得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虞永平教授指出要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但是在幼儿园开展的种植活动中存在流于形式、包办代替的种植区设置,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不高,探究过程不深入,种植方式不科学等问题,导致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未能进行深度学习,获得全面有效的学习经验和能力提升。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促进幼儿“全收获”种植活动的教育策略。

一、追随兴趣,以“真场景”丰富幼儿种植活动的生活经验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一个丰富的、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会为幼儿的创造性行为提供更多支持。种植活动拉近幼儿生活和自然的距离,在种植活动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打造真实的种植场景,这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种植的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接纳幼儿想法,让种植环境呈现多样性

我们秉持“让幼儿成为环境主人”的理念,让种植环境真正为幼儿所有、归幼儿操纵,幼儿园园外种植实践基地在建设初期,就让幼儿自己参与设计和规划。一开始孩子们就对种植基地充满了幻想,他们一起商量、设计、投票、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种植小田园。当孩子们的想法和现实有冲突时,教师尊重孩子的意见,支持、引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幼儿具有丰富多样且天马行空的想法,一些新奇的想法能为种植环境产生独特且别样的种植效果,而当教师通过各种努力让孩子们的想法得到实践后,能对他们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孩子们在后续活动中参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重视且积极采纳幼儿的想法,且利用自己作为教师和一位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长辈的身份,进行有效引导,并且在活动实施前考虑多方问题,将孩子们的建议与实际进一步融合,从而能够有效进行活动的实施。例如,在讨论种植小田园里可以有什么时,有的说需要有菜地,有的说可以有彩虹步道,还有的说可以有游乐场……孩子们大胆想象,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这时教师不仅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还应采取多方措施做出实际行动,思考现实问题,设计一个全面的流程,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使幼儿感到有趣的方式得以推行,将其想法得到落实,如组织引导孩子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询问农业专家等方式,并通过投票表决的方法确定了有菜地、水渠、果园、大棚种植场所、工具房、荡秋千、滑索道。最终把孩子想法融入设计后,帮助他们将想象变成现实。我们还把硬化地面、湿地、沙地、泥地、草地等多种不同用途的地面,建设在真实的种植场景里,以满足幼儿不同类型的探究感知,力求让原生态、多样化的种植环境成为孩子得天独厚的“大课堂”。在孩子们亲自将自己的想法落成实践的过程中,很好地发挥了他们的天性,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他们产生课堂中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教育效果,在多方面使他们得到进步和发展,是一项在幼儿发展中弥足珍贵的经历。而通过自己努力所建成的种植环境,也能够让孩子们更加珍惜。

(二)关注幼儿需要,让种植环境呈现动态性

只有变化的、不断创新发展的种植环境才是生生不息的。幼儿的想法和需要也是随着自身成长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断改变,为了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进步和发展,周围的环境也应是创新且符合幼儿需要的,只有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环境才能够很好地对幼儿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我们的种植环境应是“灵动”的,它总是伴随着幼儿的需要和活动的开展而变化,并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例如,在园内墙角的宣传栏下,原本是一块平整的草地,但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喜欢在这里挖土寻找蝼蛄、蚯蚓,于是教师帮助孩子们把这里延伸成自然角。当孩子们用小盆种的南瓜苗不能满足生长时,孩子们又把这里用积塑、木板进行搭建,运土、填土、移苗变成一块南瓜种植区。我们还注重种植环境之间的联动性,如在园外种植实践基地的农作物收获后,可以带回园里进行再加工,布置成“种子博物馆”,或为下一轮的播种做好准备。在班级自然角种植的小苗可以移植到园外种植基地中。动态的种植环境蕴藏着大量的教育信息,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通过观察和倾听,及时关注幼儿的需要,并与其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与幼儿共同建构新的种植方案和内容,及时且高效地对周围种植环境进行改变,创建一个让幼儿充满兴趣的种植环境,使幼儿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让动态环境给予幼儿真实体验、真实表达、真实创建的机会,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彰显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有效发展。

二、捕捉契机,以“真问题”促进幼儿种植活动的深度学习

种植过程有一定的阶段性和时间跨度,在这期间,自然万物的生长、季节的更替、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都是我们种植活动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观察,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捕捉对幼儿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善用“真问题”的任务驱动、激发探究性行为,促进种植活动中幼儿的深度学习。

(一)以“教育契机”为原点,激发幼儿种植探究

种植是一项需要幼儿和教师们长时间进行等待和付出的活动,因此种植过程中的不确定和不可控因素,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和环境的维护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让种植活动也变得具有“无限可能”,并赋予教师许多教育契机。在活动中教师要做一名“有心人”,能够敏锐地捕捉种植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或者幼儿之间的矛盾冲突,教师应当养成灵活机敏的思维模式,思考在每个不同的变化和发展的事件中能为幼儿所带来的独特的教育意义,并积极地实施。抓住种植活动中种植、管理、收获等每一个环节的教育契机,提取有教育价值的因素,更好地和幼儿一起进行对话、交流、分享,既让幼儿学会单纯的种植技术,也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等探究活动,以现实事物为幼儿提供成长媒介。例如,在一次散步活动时,小区里的一株靠近幼儿园围栏的无花果树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树上结着三三两两的无花果,有的说是李子,有的说是山楂,两个小朋友的讨论立刻引来了一群孩子,变成了他们热议的话题。这时,教师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并没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孩子带着问题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第二天,孩子们带着答案来到幼儿园,开始了交流分享,知道了这是无花果,又叫红心果。那无花果还有什么秘密呢,和我们平时吃的李子、山楂有什么不一样呢?无花果树可以怎么种植呢?孩子们决定成立“无花果瓜探秘”小组,“探秘无花果”生成活动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看到幼儿的兴趣是活动开始的前提,教师及时捕捉“一次偶然发现的无花果”教育契机,结合孩子的兴趣和疑惑,帮助他们梳理认知、参与体验,激发幼儿的种植探究兴趣。

(二)以“种植问题”为导向,链接探究核心经验

在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种植经验,会对植物的成长过程产生很多问题和猜想,教师要善于观察并能够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自身以往教学经验和幼儿的行为表现,尽量站在幼儿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解读幼儿在对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等探究活动中已有的能力水平,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其他领域的核心经验,借助“问题”为导向,链接开展深度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使幼儿不仅获得解决表层问题的能力,并将问题进行展开,以种植所产生的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教师适时给予纠正和引导,使幼儿在多方面得到发展,培养正确的认知,获得更加深层次的进步。如,在小麦、西红柿的种植活动中,幼儿不单感知到植物的基本特征,还能够通过测量、分类、概括、统计等方法掌握数学的概念;在对草莓、黄瓜持之以恒地观察、照顾中,幼儿还能真实感受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开始、繁衍、衰老、死亡的生命周期,教师可以予以延伸扩展到世间万物同样的规律,使幼儿得到生命的意义直观的认识,并习得其他生命体如蜗牛、毛毛虫、蚯蚓等生命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看到,种植活动与科学、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等教育是互相融合的,种植活动涉及领域的核心经验是全面、深入的。再如,在南瓜本该收获的季节,南瓜并没能获得如孩子们预期的那样收成。教师就提出问题“我们种的南瓜为什么没有长大就死了?大家心里什么感受?”。孩子们通过制作报纸南瓜、点点南瓜和画一幅南瓜全家福的方式布置一个他们自己的南瓜展来纪念南瓜。教师给予孩子“试错”的机会,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南瓜终于丰收了。教师用真实的问题自然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环境创设、材料调整、有效回应等方式,促进幼儿内在探究动机的形成,让幼儿通过经验迁移,从而达到认知重组,即以“问题”为导向,链接核心经验,由浅入深,助推幼儿的种植探究走向深度学习。

三、多元融合,以“真探究”迁移幼儿种植活动的新兴趣点

“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活动能让幼儿体验多元化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它不仅仅在于获得食物,也不只局限在种有所得。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幼儿亲近自然的需要,拉近幼儿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充分挖掘和整合多方资源,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自主生发的种植活动。

(一)多元探究渗透一日生活,迁移活动经验

种植活动包括前期规划、种植管理、收获利用等环节,我们将种植活动丰富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合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打破学科领域、活动时段等限制,利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生发的“真探究”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采摘黄瓜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幼儿合理分组,明确任务,在任务完成之后对完成的学生进行奖赏,从而保证计数活动、采摘活动、制作美食活动的有序进行。在采摘时,孩子们根据手上任务牌的数字采摘相应数量的黄瓜;将自己采摘来的黄瓜在食育室里洗、切、煮,体验食物的制作,体验到自给自足的独特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分享环节,享受美食并体验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快乐。以上内容的多元融合都灵动链接起种植活动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不同环节也能够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收获和发展,明确任务进行分配采摘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在食物制作的过程中也能很好了解到制作的简单流程,获得生活经验,培养与同龄人进行合作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让幼儿在解决一个个新问题的同时开展了多元探究和多方面的学习,让幼儿始终保持对黄瓜的探究乐趣,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有效互动

种植活动的“全”还包含多主体的全面,即幼儿,教师和家长缺一不可,从多方面出发还应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良好的亲子感情。综合考虑到现实因素,家长可在较为重要且有趣的环节进行互动加入,为此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让亲子互动融入种植活动。同样的种植活动在家长的陪同参与下,幼儿将具有不同的体验感,同时,能够提升对活动的兴趣,积极进行展示。因此,家长和幼儿能够很好地发现彼此优点,增进对对方的了解,从而促进亲子间感情的升华,使幼儿在收获种植快乐中感受亲情的温暖。例如,围绕“小麦成长记”主题,我们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组织亲子小分队到西坂菜地参观麦田,现场询问了解小麦生长的相关知识。回园后,大家热火朝天齐动手,开辟了一块麦田种植地。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购买种子、梳理种植要点、交流分享种植心得。教师引导幼儿播种、观察、记录,定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亲子养护。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志愿者、职业园丁等资源,来园为大家介绍专业的种植和养护方法,帮助幼儿习得种植小技巧,积累相关种植经验。在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陪伴下,孩子们对种植活动更加主动和专注,在温馨和谐的活动氛围中实现家园的深度互动,让我们的种植活动得以更加有效地实施。

在“全收获”种植理念下,源于对自然的理解与尊重,基于对孩子的陪伴、追随和成全,让幼儿沉浸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亲身体验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习得经验,让深度探究的种植活动真正实现全收获。

猜你喜欢

南瓜经验环境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南瓜灯
经验
环境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