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22年总目录
2022-02-14
【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会创造一种人类文明新形态
陈学明(第1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战略演进
王 青, 李萌萌(第1期)
应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生态现代化与生态文明
〔日〕长尾伸一, 韩 丹(第1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
论唯物史观视域下“社会形态说”统一性问题及其现实意义
杨增岽(第4期)
马克思《前进报》时期未署名文本存否辨析
张 娥, 刘同舫(第4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绿色发展理论的多维意涵与时代拓展
郇庆治, 李思齐(第2期)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公平正义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现路径
胡建文, 曹文泽(第2期)
开放理念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重意蕴
胡 蝶, 冯 霞(第2期)
事务分类与激励匹配:对基层“干部分流”现象的新理解
杨 华(第2期)
21世纪以来国内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现状与前瞻——结合CiteSpaceⅤ的知识图谱分析
薛琳钰, 刘 魁(第2期)
书写百年党史的政治逻辑——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框架阐释
杨 俊(第3期)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的新论述——基于中共中央三个历史决议文本的分析
蒋贤斌, 叶宏鹏(第3期)
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百年回眸
刘 勇, 章钊铭(第3期)
习近平党建思想的整体性特质及方法论意义探析
欧阳光明, 胡孝锴(第3期)
新时代文明实践研究(笔谈)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价值意蕴
黄恩华(第3期)
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王永贵(第3期)
科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
辛向阳(第3期)
中国的大国成长需要健康的国民心理
胡 键(第3期)
新时代文明实践与社会治理创新
颜佳华(第3期)
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思想的多维创新
张志丹(第4期)
论建军精神的历史基础与基本内涵
钟小武, 庞振宇, 易凤林(第4期)
发源于江西的五大革命精神:历史溯源、内在逻辑与时代价值
韩 艺, 邹庆沁, 龙 莺(第4期)
论习近平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的整体性逻辑及其意义
刘梦雨, 黄明理(第5期)
“党建+”:化解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间矛盾的新路径
张艳国, 李 非(第5期)
业主志愿者:风险社会中再造城市熟人社区的关键变量——以S社区防疫群生活为场景
李 梅(第5期)
集体记忆:意识形态叙事媒介的理论探讨
谷佳媚, 邵潇涵(第5期)
历史自觉: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的理论品格
李 振, 王紫晶(第6期)
强大政党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刘小钧(第6期)
中国式现代化根本保证生成的三重逻辑
尤 琳, 黄 铭(第6期)
【“疫病防控与社区治理现代化”专题】
构建社区共同体:社会组织参与社区防控的路径探讨
朱健刚, 邓红丽, 严国威(第4期)
地方性知识与疾病的社区应对——三种模式的类型化探讨
巩海平, 高成军(第4期)
【乡村振兴】
数字乡村战略实施的政策扩散、梗阻及其疏解
杨佳锋, 杨嵘均(第4期)
日本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韩克勇, 孟维福, 汪小愉(第4期)
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的环境效应研究
吴传清, 邓 海, 叶云岭(第5期)
多要素网络结构韧性分析——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
钟业喜, 吴思雨, 吴青青(第5期)
市场化运营、行政职级与开发区经济发展
赵 波, 许珊珊, 黄信灶, 罗小娟(第5期)
【思想政治教育】
元宇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黄欣荣, 曹贤平(第2期)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研究
冷文丽, 罗来松, 史久林, 何兴道(第2期)
论我国公共数据开放的双重路径与规范重塑
黄贤达, 高绍林(第3期)
自尊、受尊与尊他:民众尊严观的概念建构与量表编制
庞 康, 肖唐镖(第3期)
妨害安全驾驶罪中“危及公共安全”的法教义学分析
刘 浩, 刘艳红(第3期)
【语言学】
从“至”的语义演变看“至于”的四种功能
李小军, 龚星芸(第6期)
汉语“意欲”概念场主导词的历时替换
孙淑娟(第6期)
“A跟B一样(X)”句式的否定形式研究
阮 蓓(第6期)
【文学】
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如何及为何——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新版之际
张伯伟(第1期)
论作为能指的面容
傅修延(第1期)
选本“选界”变迁与中国当代文学地形图
徐 勇, 袁 演(第1期)
度量衡与中国早期哲学
闫月珍(第2期)
从中国文学传统理解传统中国文学——欧阳溥存《中国文学史纲》的“中道”与建树
潘志刚, 陈文新(第2期)
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英译本考论
方长安, 高 爽(第2期)
逡巡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现代性隐痛——以贾平凹《暂坐》为中心的考察
马建珠(87)
庄学与袁宏道的山水文学
颜思齐, 刘松来(第2期)
“不可歌之诗”的节奏与韵律——《节奏和韵律——宅居谈诗(四)》续篇
杜书瀛(第4期)
初唐浙东诗路的发展
卢盛江, 李谟润(第4期)
跨文化空间中的网络文学经典化
侯瞳瞳, 鄢楚茜, 单世联(第4期)
《西游记》的空间观及其文化渊源
詹冬华, 孙 瑾(第5期)
从大观园到卞府花园——论《镜花缘》雅集叙述的焦点转移
陈 庆(第5期)
域外书写的强劲反射弧——论亦夫的《无花果落地的声响》
田 泥(第6期)
【创意写作】
从描述、表述到创作——创意写作学视角下小学写作教学进阶新论
葛红兵(第1期)
创意写作与中小学写作课程变革
荣维东, 荣天竞(第1期)
【哲学】
江右王学之冠——邹守益对阳明心学传播与发展的独特贡献
李承贵(第1期)
逻辑视阈下人工智能道德的本体论承诺研究
包彦征, 邓辉文(第1期)
论马克思的时空资本化
高 爽(第1期)
科幻电影美学属性探索
黄鸣奋(第4期)
试论中华美学“诗性写意”精神的当代价值
何世剑, 袁轶凡(第4期)
【社会学·政治学】
乡创特派员:破解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难题的制度探索
胡 钰, 沙 垚(第1期)
乡村振兴中基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衔接机制——基于“情境—策略”的分析框架
朱天义, 黄慧晶(第1期)
尺度重构视域下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的生成机制
余图军, 胡志平, 赵 吉(第1期)
组织力视角下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实现逻辑——基于华中E市鼓楼街道的实证经验
曹胜亮, 靳 文(第1期)
高管股权激励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机制路径分析——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姜 帅, 龙 静(第3期)
“善治兴业”中的和谐管理:基于江西文演集团的案例研究
李晓浩, 周志博, 易 魁(第3期)
中国比较政党研究的生成逻辑、知识版图与学术建构
池步云(第5期)
数字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律规制
赖丽华(第5期)
美国平台公用事业管制的理论及其发展
高 薇(第5期)
结构—过程—文化: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刚性趋向的原因分析
郝宇青, 王谢平(第6期)
智慧城市建设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卢宇荣, 肖 峥(第6期)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对人际互动的效用
杨小艳, 檀传宝(第6期)
【新闻传播学】
新闻生态理论:缘起、演变与前景
常 江, 何仁亿(第2期)
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的国际传播新特征分析
张洪忠, 任吴炯, 斗维红(第2期)
边界跨越: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冲突及其调适
罗 昕, 刘碧燕(第3期)
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的情感实践初探——基于江西省四县的田野调查
戴利朝, 张 晨(第3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交媒体互助——以新浪微博“肺炎患者求助”超话为例
林春香, 刘 钰(第6期)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鼓动:历史变局与社会动员
张品良, 唐 雷(第6期)
论信息时代民众利益表达的横向路径
邱新有, 邹菲琼, 王丽华(第6期)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研究
袁爱清, 朱国丽(第6期)
【中共党史研究】
述论恽代英对中国革命的理论贡献
周利生, 周琰培(第2期)
从“毫不妥协”到“有条件让步妥协”——中央苏区工商阶层政治动员考察
邓美英(第2期)
《救国时报》关于长征的报道与中共国际形象建构研究
汤志华, 魏晓宇(第5期)
中国共产党人民宪法观的百年演进与内在逻辑
杨 琳, 吴 磊(第5期)
【历史学】
从区域中探寻中国历史:问题意识与资料方法统一模式书写背后蕴含不同的历史进程
科大卫(第1期)
从日常生活的文字传统解读民间文献
郑振满(第1期)
在区域史研究中认识国家历史
刘志伟(第1期)
在辽东体会明清更迭
赵世瑜(第1期)
赣籍进步青年与五四运动
张蓝天(第3期)
抗战时期中美军事合作中的对日防化作战(1939-1945)
孙 艺(第3期)
雍正民族“大一统”思想与清代国家治理的探索
宫 岩, 武雪彬(第4期)
“双战构造”中两岸媒体的记忆政治——以“二二八事件”为中心的考察
向 芬(第4期)
“内史化”:中国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
曹树基, 巫能昌, 刘训茜(第6期)
民族报业创始时期国人办报路径的三种探索
周立华(第6期)
【教育教学】
科研论文写作中的课程思政:责任、敬业、诚信与友善
蔡基刚(第1期)
高水平项目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案例调查与分析
李 晶, 温 莉, 赵 波(第2期)
多维结构翻译案例库构建路径
张敏敏, 马新强(第3期)
晚清西学东渐的译写选择及逻辑转向解读研究
何 娟, 余炫朴(第4期)
语篇—历史分析法视域下中美跨境电商企业身份建构研究
邱 晴, 丁 松(第5期)
教师专业精神与课程改革的推进
余闻婧(第6期)
法律类英文学术期刊论文摘要语类分析
赵雁丽(第6期)
英语S-V语序构式体系内的英语中动构式探析
王凤娥, 蒋向勇(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