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职业本科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索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理论课爱国主义职业院校

赵 颖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25)

爱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爱国是一种赓续千年的深厚情感。什么才是爱国,每个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新时代的爱国就是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投身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职业教育本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摇,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此时期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职业本科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具有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性作用[1]。

一、新时代职业本科教育特色

1.职业本科教育特色

“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是适应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与普通本科共同构成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全日制本科层次。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缩小毕业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实现就业的无缝对接。相比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本科教育更注重应用性和实操性的培养,相比于高职专科又更注重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2]。

(1)职业本科办学条件高于普通本科与高职

2021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文件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和教师比例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全校师生比不低于1:18,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具有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50%,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15%。“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

从教育部门对于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办学及专业设置的高标准、严要求可以看出,职业本科不是简单的高职延伸,也不是本科模式的套用,职业本科不管是从专业设置还是办学模式,都将是一套新的体系,将更加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并为产业升级提供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3]。

(2)职业本科培养目标更加精准

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强调的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针对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的专门人才,并且主要服务于产业中高端发展,目的性比较强。此外,在2020年10月教育部等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中要求健全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教体系,特别是把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在构建中职—博士的体系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2.职业本科学生特色

当前我国职业本科学校主要有三种,一是本科院校独立试办高职本科专业,二是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中试办高职本科专业,三是高职专科升格为高职本科。大部分学生还保留着职业院校学生特点,职业本科学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更大。

(1)理论基础较差

虽然职业本科学生的录取方式有高考、职教高考和中职推优、高职升本几种途径,但与普通本科相比,录取分数仍旧较低,2021年,转设为职业本科学校的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一志愿率都不足5%,66.17%的考生报考前对报考学校不了解,或者是“考不上更好学校的无奈选择”。其他通过中职或高职推优进入职业学校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

(2)普遍重实用性轻综合提升

由于长期以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本科学生仍然更注重专业和课程的实用性,通常不注重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及思想政治理论等通识课程的学习。从报考专业开始就更看重“就业前景好”“专业发展前景好”,精力也大多放在实践课上。

(3)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当前的职业院校学生年龄构成已经普遍以00后为主,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在各种关注与溺爱中成长,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应对挫折的能力较低。在家庭里依赖家长,在学校依赖老师,与同学相处遇到任何问题都希望老师来解决,独立性不够。但同时,这一代学生成长在信息时代,接触和认识社会相比80后、90后更早更现实,又渴望自由和独立。依赖性与独立性在他们身上互相矛盾而又同时并存。

二、新时代职业本科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对大学生爱国观念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国内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也随之产生巨大变革,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情感。一方面,他们通过各种组织宣扬资本主义制度自信,导致大学生开始对国家政治制度尝试不认同和不自信。另一方面,西方国家采取商业影片、打造公知、掌控媒体等文化渗透的方式向国内输出西方普世价值观和文化,试图削弱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由于全球一体化,多元化开放的文化、越来越立体的信息媒介以及大学生自身的猎奇的心理,让大学生很容易被西方文化所“标榜”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观所吸引[4]。

2.职业院校类型办学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重视不够

在培养职业人才过程中,一些职业教育工作者片面地把技能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对立起来,这种简单对立的思维,长期以来都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误区。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健全且成果显著,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未紧随时代步伐而提升,特别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未形成体系化、制度化,整体思考不够、重视不足。

三、新时代职业本科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和要求进一步因势而新,《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应运而出,为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本科的发展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构建职业本科爱国主义教育体系是做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一环。

1.完善和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

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课程思政为辅导的多维度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牢牢占领爱国主义教育主阵地。紧紧抓住青少年阶段的“拔节孕穗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理直气壮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教师、教材、教法等内容改革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1)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水平和地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规范和整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大力引进博士等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和教学能力。二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培训,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专业能力。三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充分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地位。

(2)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形成育人合力

2020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爱国主义元素是最便于融入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思政的建设让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技能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学的理论阐释和专业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与思政课程共同成为职业本科爱国主义教育体系的合力[5]。

(3)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

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思政“金课”。利用课堂主渠道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做到“八个相统一”。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提升思政课的政治属性,形成严密科学逻辑性强的课程闭环;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形成历史+当下+未来的立体化知识体系,用丰富的知识性推动先进的价值观念;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批判课程教学相结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融为一体;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更进一步贴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职业本科学生、贴近职业院校具体实践;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以教师启发为主,学生自我灌输为辅,形成爱国主义自觉灌输教学模式;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用好思政课堂主干道、开发劳作教育、实践课堂等多渠道教学。

2.提升和拓展以实践教育为基础的实践育人体系

教育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载体形式表达出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不拘泥于纯粹理论教育,要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才能最大化地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1)发挥好媒体的宣教作用

创新方式方法,利用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等“两微一端”新媒体模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内容的宣传,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宣传报道之中,营造爱国主义占据主流的社会舆论的良好氛围。结合国庆节、建党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重大纪念活动,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组织开展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庆祝、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等楷模的先进事迹[6]。

(2)巩固“四史”教育成果,推动“四史”学习常态化

只有学习新中国的历史,才能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深刻认识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强爱国主义,爱党、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持续巩固“四史”学习成果,推动“四史”学习常态化,打造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文艺作品中。诸如《长津湖》《觉醒年代》《人世间》等群众反响强烈的优秀文艺作品,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7]。

(3)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做好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实施需立足于“现实生活世界”,通过具体的爱国实践,将政治生活、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保证爱国主义教育和言行的统一性。一方面,各职业本科学校可以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案例为主要内容,挖掘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等资源,结合各专业课程特色,编制各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指导用书;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和丰富爱国实践平台,在校内保障学生参加政治实践活动的权利,办好团代会、学代会等。在校外不断拓展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研活动、社会走访调查活动、三下乡活动以及工学交替、跟岗实习等专业实践活动等充分建立青年人与国家和社会的接触,引导高校大学生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融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战场,民族文化发展的绚丽舞台,现代化社会建设的新兴领域,乡村振兴实践的广阔天地里,在一代代大学生接力奋斗的实践活动中检验爱国主义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理论课爱国主义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