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的创新*

2022-02-14高庆鑫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中学德育班级

高庆鑫

(广东省湛江二中港城中学 广东湛江 524002)

中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个人意识开始增强,但是心智往往还不太成熟,缺少生活经验和社会磨砺,行事冲动容易犯错,需要有阅历的长辈时刻进行督促和指导。在班集体中,班主任老师制定的班级管理举措通常能够对中学生的行为起到一定约束作用。然而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在道德教育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中学班级管理举措迫切需要推陈出新,将德育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学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管理片面,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老师通常更重视在学习和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比如出勤、课堂纪律和学习成绩,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学习期间不能使用手机,不得随意请假等,目的就是让学生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但这也忽视了学生在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生除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积极提高自己在学习新知识、体育锻炼、团队协作、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能力,拥有良好的体能素质、表达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等同样也是中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2.方法落后,不够科学,缺少创新

中学生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喜欢接触新事物,抵触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讨厌被约束被管教。而当前的班级管理措施并没有尊重中学生群体的特点,传统落后的管理制度还在沿用,旧制度和新时代年轻人的矛盾在不断激化。另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也有所差异,现有的班级管理方法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过于统一、严苛的制度压制了学生的天性,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违背了班级管理条例制定的初衷,班级管理现状迫切需要得到改变。创新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班级管理措施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尊重学生群体的客观情况,这样才能用更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更创新的管理手段,获得学生的认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1]。

3.师本现象较为严重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学的班主任在班级中的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在班级管理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不管是班规制度的建立,还是班干部、课代表、优秀三好学生的选拔,他们都充当着“大家长”的角色,学生没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容易遏制学生个性、情感和意志品格的独立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一言堂”的做法,不仅容易让班主任深陷班级管理的各种琐事,大量耗费班主任的时间精力,还容易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决策中丧失客观性。比如,在评选优秀三好学生时,班主任通常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教育,更倾向那些学习好、表现好、文明守纪的学生,没有从德智体美劳去全面评价学生,这种做法不仅容易让学生养成“唯分数论”的不良学习心态,更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影响学生长远发展。

二、德育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新思路

1.开拓新时期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新途径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中,中学班主任一直表现得力不从心。尤其是一些年纪稍大的班主任,他们长期担任班主任一职,在历年的工作早已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方法论和管理措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新课改的深入,如今的中学生接触新事物的速度在加快,过去的方法早已过时,班主任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时期,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2]。比如,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用新颖的管理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与学生沟通,利用公众号、视频号、抖音视频来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了更懂学生所想,明白学生的需求,切实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中学老师要放下架子,主动学习新事物,大胆接受新思想,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尊重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比如,主动了解学生在课外和周末的业余活动,积极参与到年轻人群体中去;换位思考,不将分数当作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尽可能挖掘和表扬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等等。除此之外,中学老师还要和学生家长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班主任可以在平时搜集科任老师反映的班级或者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线上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三方一起商讨出最合理的解决办法,共同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德育视角下,中学班级管理和道德教育可以渗透到班级中的大大小小事物中去,通过具体的事件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中学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的教育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中学班级文化主要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通过对教室内部环境的布置,构造一种舒服、干净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从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体现着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教育主旨,班主任应该提高重视,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比如,教室内卫生应该保持干净、整洁,每天要安排值日生轮流打扫;学生的桌椅、书本以及劳动工具等,要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环保意识,共同爱护教室的环境卫生,避免乱丢、乱扔等不文明现象发生。通过这些外部的物质文化的建设,能够树立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身的文明意识和素养,达到德育目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升华,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改变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让学生受益终身[3]。在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方面,老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在教室墙壁上张贴积极向上的名言警句,尽可能体现出积极的精神和理想;或者张贴学生优秀的书画作品和摄影作品,在美化学习环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第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挥想象力,结合时事新闻和节日热点创办黑板报,给学生以启迪;第三,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们讨论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比如《觉醒年代》《长津湖》等,让同学就具体剧情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组织学生就反响较大的社会问题展开辩论,比如校园霸凌、儿童拐卖等等,让学生从中学会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同时增长学生的阅历。

3.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在中学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中,班主任老师往往是责任最大、工作最重的那一个。在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班级事务时,班主任老师要能够合理动员和安排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帮助老师一起把班级建设得更好。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级建立一支负责任的班干部队伍,用学生管理学生,以班长为首,副班长、纪律委员和学习委员为辅,让班干部主动发现班级中的问题,并用自己的方法去管理。在学生群体中,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用班干部协助管理的方法,有时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老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班级全体学生当作班级的主人。在开学之初,老师可以在充分调研学生具体情况、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和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落实班规的具体条例和奖惩细则,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相互监督,相互督促,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严格执行以维护《班级公约》的严肃性。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学生的成长条件和家庭情况有所差异,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该考虑到因材施教,分层管理。比如,班级中部分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长期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受到原生家庭影响,缺少完整家庭带来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心理负担会比较重,在同学相处中也会更加内向自卑,需要老师和班级同学的特殊关心和爱护。针对这一情况,班主任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应对策略,号召班级学生一起帮助他们,在平时要更加关心和理解他们,用心帮助他们排解内心的苦闷,帮助他们分析现状和面对的问题,找到应对策略,让他们有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迈好人生中的每一步。身为教师,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尤其是作为一个班主任老师,更应该帮助学生走好他们的人生路,引导特殊学生从封闭、自卑和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德育视角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不仅是管理内容方面的完善,更应该是管理对象的完善,不落下任何一个同学,尽可能转变班级后进生,让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4]。

4.重视提升教师个人素养

最后,在中学班级管理中,不管是班主任老师还是任课老师,都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老师是和学生相处交流最多的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行事方式和教学风格也会间接影响着学生。有的老师性格幽默温和,有的老师严谨严厉,当有学生表现出不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时,老师要认真对待,主动联系学生商量解决,不可高高在上置之不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中学老师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展现教学过程中的个人魅力。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一个行为和习惯的榜样,同样以德育为重点的班级管理,所以班主任以及其他科任老师就必须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专业授课工作,同时也要获取学生的信任,让学生可以对教师做到打开心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另外,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魅力,比如语文老师来说,一定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素养,这样也才能给学生带来更为广袤的文学世界,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就是说,班级管理也是一样,必须要从心的服从管理,这样也才能达到高效化的管理效果。

5.采用家校联合的德育管班级管理方式

所谓的家校联合,就是指学校与家庭开启联合教育模式,教师与家长一起来承担起教育责任。作为德育工作者,在管理班级的时候,也必须要与家长做好联合工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相关问题,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的难题,与家长共同找到最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如果遇到一些不配合或者是缺乏管理意识的家长,德育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学生所在的社区进行联系,通过社区管理人员,积极地做好价值的工作,一起来管理好学生,使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班级的管理工作与对学生的德育教师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进行耐心化的教学,同时也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融合性教学,家校联合,为了一个目标,齐抓管理,这样班级也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另外,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家校双方必须要注意一定的沟通技巧。在德育为重点的班级管理模式中,教师也要以家长的角度来进行沟通。一方面要避免太频繁的沟通,在快节奏的生活下,家长顶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家长也希望学校可以带来更加全面的教育,对此,教师在考虑的过程中要明确目的,并且就学生的不良行为以及习惯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就事论事,让家长可以积极地配合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另外,班主任要站在班级管理的角度上,鼓励家长要多多开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生内容的真实想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班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教育改革的特殊时期,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班级管理内容和目标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在道德教育视角下做好中学班级管理工作,这是摆在所有中学班主任面前的一大重要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班主任要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和总结经验,怀揣教书育人的初心,让班级管理早日步入正轨。

猜你喜欢

中学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在多解中学创新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