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凝聚奋进力量强化财政使命担当

2022-02-14黄利红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财政监督 2022年2期
关键词:财政监督

●黄利红/财政部广东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系统阐述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就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思想含量深厚、知识含量丰富,意义极为重大、影响极为深远,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前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掌握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

百年党史的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于全民族抗战即将胜利之时,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思想上加强了全党的团结,有力支撑了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成立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党的七大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促进了党的工作重心全面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进入了“富起来”的快车道,为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和小康战略目标、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做了充分准备。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则是在中国“强起来”的新时代,集政治决议、思想决议、战略决议、行动决议于一体,《决议》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必将推动全党实现思想上空前统一、政治上空前团结、组织上空前有力、作风上空前过硬,为踏上新征程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用四个阶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特别是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从13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决议》深刻回答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重大课题,必将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要把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政治任务。

(一)充分认识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必须用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财政监管工作的实际成效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二)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对马克思主义、对人类事业进步、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历史自信,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切实增强自豪感、责任感、使命感,以更加自觉的行动矢志不渝为党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三)传承发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把“十个坚持”历史经验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重要要求结合起来,一体学习领会、整体贯彻落实,全面掌握过去成功的奥秘、明确未来继续成功的关键,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汲取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的智慧力量。

(四)始终牢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坚定担当责任,攻坚克难、开拓奋进,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二、做到“三个立足”,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一)立足站好位,把准方向,维护核心加油干

“两个确立”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树立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要深学践悟全会精神,在升华认识中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上,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从百年党史中汲取不懈奋斗的力量,时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用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来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立足本职岗位、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争取做出更出色的业绩。

(二)立足履好职,胸怀大局,围绕中心加油干

面对职能转型、机构调整的新形势新要求,广东监管局不断细化工作职能、固化工作职责,优化处室职责,确保职责到位、人员到位,为监管职能转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管理方式由原来的以监督检查业务为主向日常管理和服务为主转变,以事后检查为主向事前事中管理为主转变,要寓监督于管理中,推动中央重大财税政策的贯彻落实,积极探索履职尽责的路径与手段,不断提升财政监管工作效能。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财政经济运行、直达资金常态化监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财会监督检查等重点工作,积极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

(三)立足尽好责,服务民生,紧贴民心加油干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有关民生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见真见效。密切关注减税降费,开展财税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聚焦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存在的重面子轻里子、群众工作走过场、施工组织需改进、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开展联合调研。加强对属地落实中央重大财税政策情况的调研,加强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享受落实支持企业纾困发展政策措施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在就业创业和享受落实基本民生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分析财政如何更好发挥作用,助力推动减税降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援企稳岗保就业等惠企利民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三、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全力推动全会精神落地见效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财政工作、对广东工作的重大要求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真正把全会精神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只争朝夕,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推动财政监管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坚定不移守住基层“三保”底线

基层“三保”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和社会大局稳定的压舱石。要注重在常态化监控上下功夫,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发挥自行开发预算监管系统的作用,加大对地方财政运行、县级“三保”预算编制审核和执行、直达资金监控的深度和频次,加强与各级财政部门的沟通,及时反馈预警存疑信息并督促整改。持续按季度报送《广东省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预测属地经济运行态势,剖析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底线思维,对重点县区“三保”预算编制执行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监督。做实做细直达资金监控,依托监控台账,实时跟踪各级资金下达和执行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全部分配至项目,可能影响地方财政运行的风险事项,为制定、完善财税政策以及预算安排和调整提供依据。

(二)坚定不移守住全域无隐性债务的底线

广东省是全域无隐性债务的试点地区,全域无隐性债务工作对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将如期完成全域无隐性债务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决遏制增量、加快化解存量,做到随化随核、即化即核,合格销号,不合格督导整改,确保化债结果经得起各方检验。坚持做到数据清、底数明,全面规范,完整准确;重点加强对财力基础薄弱和隐性债务规模大的县区财政运行和可偿债财力情况监测,及时预警提醒,确保到期债券偿付不出现任何风险。同时,要警惕边清零边产生新增隐性债务,健全机制、严肃督导、严格核查统筹推进,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存量隐性债务,集中全力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

(三)坚定不移开展财会监督,守住财经纪律的底线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把“坚持自我革命”作为党百年奋斗的一条历史经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鲜明品格和独特优势。开展党内监督是自我革命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将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财会监督是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通过财会监督和党内监督有机结合,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财会监督服务于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党和国家政策法规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依法依规对相关主体的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督,确保财经法规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政府资金资产的安全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财会监督与监管局履行职责息息相关,要充分认识财会监督的重要性、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做好财会监督各项工作,确保资金安全、资产安全、干部安全。

(四)坚定不移推进广东省财政管理水平提升和财政改革深化

广东是经济大省,对于全国经济举足轻重;广东也是财政大省,“三本账”财政总收入达2.2万亿元,对全国财政影响巨大。广东财政管理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预算管理改革成为“广东品牌”,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打造成为“广东样本”,政府债务管理创造“广东经验”,“数字财政”建设体现“广东水平”。同时,广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区域财力差距大,地方财政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局要充分发挥派驻优势,与广东财政系统同向发力,寓服务于监管之中,通过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联合开展工作等方式,实现信息共享、成果共用;通过审核、核查、调研、检查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推动广东财政管理与改革水平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五)坚定不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项财税政策落到实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监管局要加强学习领会,吃透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财政服务好国家战略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调研力度,成立推动大湾区建设调研小组,按季报送大湾区经济财政形势分析。加强与深圳监管局联系,深入开展课题联合调研。持续开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情况调研、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调研;加强与驻粤中央预算单位联络,持续对大湾区外贸企业开展实地、问卷和电话调研,准确掌握外贸企业面临困难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加强与财政、统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以及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财政局沟通协作,密切关注大湾区财政经济运行状况,为中央重大决策积极建言献策。

(六)坚定不移推动广东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条件、有基础,要认真落实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提供财政保障。加大调研力度,持续对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状况开展调研,重点关注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面向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以及部分创新企业、科研机构,了解广东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遇到的瓶颈,有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了解新形势下广东外贸企业面临的新困难、新问题,收集第一手信息,掌握企业进出口现状及问题,为科学预判进出口形势提供依据。加强国家科创中心建设的调查研究,开展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政策调研,深入贯彻“科技强国”战略,解决“卡脖子”问题。大力开展乡村振兴政策研究及政策效果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广东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财政监督
新形势下基层财政职能创新探索
长治财政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绩效监督:从“管住”到“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