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财务分析优化实践
——以D集团为例
2022-02-14孙逊
●孙 逊
一、引言
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01.6万亿元,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3万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2%,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自2011年以来始终保持在6.8%以上,表明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不可撼动。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11.6万个,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7190个,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6.2%,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行业产值利润率为3.2%,连续四年下降,这表明建筑业是充分竞争性行业,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外,目前建筑业还具有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新签合同额总量和增速双双下降,发展速度放缓,受经济影响各省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同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或加速实施,一大批规划设计的铁路、公路、城轨、机场、城建等容量巨大的传统基建项目将加快落地,加之“新基建”蓬勃兴起,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接续发力,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同步上行,催生了大量市场机会,也为建筑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由此可见,建筑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日常管理中,通过高质量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主要是停留在数据分析的层面,很难将数据与业务结合,使得财务分析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有效的财务分析必须要结合企业战略,深入业务,搭建符合企业特点的分析体系,真正挖掘和利用数据的价值。而如何构建一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分析框架,正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分析综述
(一)财务分析的内涵与作用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当前和历史的财务信息为依据,结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对照企业发展战略、年度预算目标、本行业或重要竞争对手主要经济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定期开展分析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的综合性管理分析行为,目的是评价经营现状、发现薄弱环节、实施管理控制、寻找发展规律,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分析一直以来在评价企业业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基于财务报表相关数据,依据专业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企业经营成果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目前我国的财务报表结构体系已日趋完善,企业内部和外部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企业财务分析水平也应协同发展。在当下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经济形势中,企业要想获得稳定效益,持续发展,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了解和未来发展的研判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二)财务分析的文献综述
随着企业财务分析重要性的日益突显,对企业财务分析的深入研究也成为管理会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现有的相关研究为企业更好的提升财务分析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长期战略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企业财务分析的作用研究方面,胡志钢(2021)提出财务分析既是对企业之前发生的经营活动的总结,又是对企业以后的经营活动发展趋势的预测,为企业管理层规划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有效信息,同时也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便于对企业的规范运营进行监督和控制。王慧(2020)认为通过财务分析,企业能够快速且有针对性的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加工,过滤无效信息,萃取有效信息,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以此了解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进而谋求最佳的资源配置结果和最好的经营成果。翟海君(2021)认为,对于集团化的企业而言,财务分析更具有特殊的重要价值,有助于通过下属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的变化来把握集团总体的资源配置状况,有助于识别隐性风险及相关经验、有助于发挥下属公司的经营优势。
在企业财务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方面,石学文(2021)研究发现,多数企业在财务分析中存在分析结果流于形式、数据分析专业化程度低、财务报表数据与业务数据严重脱节、财务分析不透彻等问题,使企业财务分析难以挖掘数据背后的有用信息,对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形成不利影响。苗建峰(2020)提出现阶段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明显问题在于部分企业对财务分析工作重视程度不足,财务分析反馈的问题没有制定有效的追踪机制,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一些建设性的方案不能有效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使财务信息获得更高效的运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进行综合比较、评价和判断,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准确、重要的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以及财务分析方法、数据资料准确性、分析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财务分析水平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和提升。
(三)论文的撰写逻辑
本文从当前建筑业发展的现状与机遇出发,结合财务分析的理论基础,以D集团财务分析的优化实践为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财务分析已有的方法和工具,立足企业实际,设计一套满足企业现实管理需要的财务分析框架体系,避免走入为了分析而分析的误区,真正能化“被动”为“主动”,有效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通过此次优化实践,得出结论,认为一套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框架应具备三个要件:一是因企施策,这需结合行业特点,摸清拟分析企业的自身情况,确定分析需求和侧重点,利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因地制宜,设计一套满足企业管理需要的财务分析体系;二是逻辑严密,设计的整个财务分析框架应该有较为严密的底层逻辑,根据这套逻辑分析出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论证的;三是具有前瞻性,财务分析是对过去的经济行为进行的分析,但是分析的目的是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分析的结果一定要能影响或指导企业未来的发展。
三、D集团财务分析的现状
(一)D集团的基本情况
D集团的前身是1953年4月1日成立的武汉大桥工程局,1958年3月更名为铁道部大桥工程局,2001年4月经公司制改制为D集团,其母公司为中国中铁有限公司(A+H股上市的大型建筑央企)。D集团主要从事铁路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施工、市政公用工程施工及桥梁工程施工等业务,尤其擅长跨江河湖海等特大型桥梁工程。至2020年底,D集团下属子企业30家,当年集团合并收入405亿元,基建业务收入占比88%,除基建业务外,该集团还涉及房地产、物贸、设计咨询等几个板块。
(二)D集团现有财务分析框架结构
目前D集团财务分析有月度财务分析,季度财务分析和年度财务分析。本文以年度财务分析为例,介绍D集团的财务分析框架结构。D集团的年度财务分析主要是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出发,以当前和历史的财务数据为依据,对照年度预算目标、对标样本主要经济指标,利用趋势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复盘并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D集团的财务分析框架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D集团分析年度总体财务绩效表现。这部分主要是对照本年预算及上年完成情况,从发展规模、发展质量、运行效率以及债务风险等四个方面对D集团分析年度的财务绩效进行整体的评价与描述。选取的指标体系见表1,该指标体系参照的是当年业绩考核体系。
表1 指标体系
第二部分为D集团分析年度具体财务分析。具体财务分析主要对D集团分析年度的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现金流量、资产结构与资产状况以及期间费用等五方面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针对营业收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这三个方面,分析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分析营业收入、利润、现金流的5年趋势,以此观察公司规模、效益、现金流的趋势,以及每年份规模效益的增长匹配度、现金流与利润的匹配度等;二是按业务板块进行结构分析,确定收入、利润、现金流在各业务板块中的金额及占比,识别各板块收入、利润、现金流的贡献情况。三是选取对标样本及相关指标进行对标分析。在对标样本的选取方面,实践中是选取了中国中铁范围内其他基建类工程单位作为对标样本。这样选取的目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对标样本都是同一母公司控制的,执行的是相同的会计政策,在进行分析时能够消除由于会计政策不一致可能造成的数据是否可比的疑虑;二是与兄弟单位对标,有利于找准该公司的优劣势,明确自身的整体排名和各单项排名;三是内部单位数据相对比较容易取得。在对标指标的选取方面,主要是考虑行业特性,结合企业实际,选取较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具体指标选取见表2。
表2 对标指标
针对资产结构与资产状况分析,主要有两个层次:一是资产负债率分析;二是资产结构情况。重点资产分析,包括“两金”情况(“两金”对标指标选取见表2)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固定资产情况分析等。
针对期间费用,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财务费用;二是管理费用;三是销售费用。这部分主要是盈利能力的延伸。通过对期间费用的专项分析,掌握企业的融资规模、类别及对应的成本,为开展日常经营发生的管理费用,并结合收入情况,识别管理的效能,销售费用的分区及分类。
第三部分为D集团下属子公司具体财务分析。针对子公司的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二是各子公司资产运行效率分析,三是对各子公司的财务指标赋予一定分值和权重,并根据情况进行打分排名。在对子公司分析时,分析指标的选择与对标分析的指标基本相同,此处就不再赘述。
第四部分为相关建议。这是对整个财务分析的总结,以及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方向。
(三)D集团现有财务分析框架的不足
1、缺乏企业的战略分析。该公司现有的财务分析更多的是微观层面的分析,它以总体财务绩效表现为起点展开相关财务分析,这种分析方式更多的是就数据论数据,无法解读数据背后的经济含义,缺乏企业的战略分析,难以判断该公司目前所选择的财务战略是否正确从而无法合理预测企业发展的未来。
2、缺乏业务的协同分析。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这套框架体系结合工程项目运行规律进行分析的深度不够。众所周知,工程项目是建筑业的最终产品,也是建筑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一个个工程项目的资产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量等的叠加,构成了某个建筑类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现有框架下分析的财务数据未能层层穿透至基础经营单元即项目层,因此很多财务指标反映的问题不能与具体项目具体业务联系起来,这种缺乏业务协同效应的分析,显然会造成分析时对问题的挖掘不够精准,这会对未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造成一定阻碍。
3、缺乏对未来业务的有效预测。现有分析框架在广度上没有考虑整个行业特性等宏观情况,在深度上没有将分析的问题对接到项目层,势必导致做出的相关预测与建议缺乏有效性。
四、D集团财务分析框架的优化方案
针对原有分析框架的不足,提出优化改进方案,与原方案的对照情况见表3。
表3 优化方案对照
(一)新增企业战略分析
企业的经营战略对财务分析会有基础性的影响,因此,将战略分析作为整个分析的起点,能够更加有利于通过分析了解企业的全貌,更加了解的目的在于确定主要的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并定性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三个层次开展分析。
一是行业环境分析。建筑业是政策导向很强的行业,特别是以基础设施为主的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在这部分,要了解国家近年对建筑业的发展整体思路,行业的特点,明确竞争对象,对标竞争对手,评估自身优势与劣势,明确自身的竞争实力,这样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二是营销环境分析。了解建筑市场环境、供求情况、建设方需求及本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在保持原有市场份额的前提下进一步开拓市场。
三是经营风险分析。识别工程项目面临的市场风险、信誉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紧紧把握主动权,努力协调自身与市场、社会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提前建立防范经营风险的有效机制。
(二)构建工程项目数据库
构建一套工程项目数据库,从而建立工程项目与D集团及其子分公司的联接,使数据能从该公司直接穿透至基础项目层,实现了数据的层层穿透,分析出的问题能对应到具体公司具体项目,这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业务协同的问题,并能为未来发展做出更明确的预测。
根据D集团工程项目运营的特点,结合D集团财务分析项目数据的需求,对D集团的工程项目数据库进行了构建,该数据库按照项目基本情况、项目预计效益情况、开累项目情况、验工计价情况、增值税留抵情况和二次经营情况六个方面进行信息采集,具体实施方案见表4。
表4 实施方案
(三)利用项目数据库对财务分析框架实施优化
1、对原有框架“第二部分中的营业收入、盈利状况、现金流量分析”的优化。根据项目数据库分子公司、分板块提供了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的当期情况,分别新增“收入贡献情况分析”、“利润贡献情况分析”、“经营现金流贡献情况分析”作为营业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第四层次的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当期收入、利润、现金流量分板块、分公司、分区域的重点项目来源。
2、对原有框架“第二部分中的资产结构与资产状况”的优化。项目数据库提供了重点资产负债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对原有“第二部分中的资产结构与资产状况”分析调整为“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质量”分析;对原有框架下“重点资产”部分,拓展新增应收账款质量、存货质量、合同资产质量、预付账款质量等内容,并提供需关注重点大额长期资产的项目清单,同时在这部分新增“应付账款情况”分析,提供需关注的长账龄大金额的可能面临诉讼风险的债务清单,上述这些优化为开展亏损治理、清收清欠工作提供了依据;在原有框架下新增“增值税留抵情况”,增值税虽然是价外税,但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较大的留抵金额造成了资金的占用,损失了这部分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过对应到项目的分析,能让D集团掌握增值税留抵情况,为优化增值税管控方案提供依据。
3、新增“未来经营情况预测”。新增未来营业收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预测,根据项目数据库分子公司、分板块提供了预计总收入、开累收入、尚未反映的利润和亏损额、业主累计拨款等信息,计算项目分子公司、分板块、分区域的未来在手收入(预计总收入-开累收入)、尚未反映的利润和未来可实现经营现金流入(合同价-业主累计拨款),为管理者提供相关情况,并能识别出未来在手收入、尚未反映的利润和未来可实现经营现金流入来源的重点项目,以此确定管控重点,包括需关注的子公司、板块、区域或项目等。同时,根据项目数据库分子公司、分板块、分区域提供的正在开展变更索赔、价差调整等二次经营情况,新增“未来可能实现的二次经营收入情况”“考虑二次经营后尚未反映利润情况”和“考虑二次经营后未来可实现经营现金流情况”。若项目二次经营实现,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收入、利润和现金流,根据数据库信息,对大额调整列清单管理,并对其进展情况、收回的可能性等进行一定的分析,为管理者圈画重点目标。
根据项目数据库预测出的上述信息,并结合D集团的历史情况、行业情况、企业的市场营销、投资等活动,进而对企业未来整体的经营状况做出一个判断,为企业发展指出方向,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五、实施财务分析优化后的效果
(一)引入战略分析,重塑了财务分析的定位
引入战略分析作为财务分析的起点,有效解决了就报表论报表的局限性。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分析更具有战略眼光,它关注企业的发展战略,重视企业的竞争地位。它在分析企业财务数据的同时关注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包括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的总体蛋糕有多大,哪个区域更有前景,竞争对手有哪些,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将这些因素在分析数据时兼顾考虑,更能够了解财务数据所反应的经济活动的含义,也有利于解读企业过去及现在的经济行为,同时,更能指导企业合理的预测未来的发展。加入了战略分析的财务分析报告,提升了分析报告的整体价值,它有效改变了原有框架相对滞后的分析行为,从企业的长远出发,来分析企业的经营行为,这是一种具有宏观性和前瞻性的财务分析,更接近决策层的管理思路,立足大局,强调未来,更能体现财务管理的决策有用观。
(二)对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的分析更为透彻
黄世忠教授在《财务报表分析的逻辑框架——基于微软和三大汽车公司的案例分析》中指出,从财务的角度看,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是系统、有效地分析财务报表的三大逻辑切入点。任何财务报表,只有在这个逻辑框架中进行分析,才不会发生重大遗漏。根据本文对原有分析框架的阐述,可以看出本文案例的分析逻辑也是以这三项为切入点的。原有框架下分析逻辑是以三张主表为基础,依照集团、板块、子公司的分类,对D集团的盈利质量、资产状况和现金流量展开层层分析,并在过程中互相匹配印证三者之间的联系,改进后的框架,应用这一逻辑进行的分析更为透彻、深入。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直接会影响到盈利质量的高低,这一点在建筑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因为作为建筑产品的工程项目建造周期长,具有分步施工按期结算确权收款的特点,且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根据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和实际发生成本等信息计算完工程度后确定的。项目没有办理竣工结算则与项目有关的经营成果就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但是在报告期内又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对项目的经营情况进行确定性的列报。解决这种业务的不确定性与会计的确定性之间矛盾的关键是我们在对项目报告期的盈利能力进行整体评价时,不仅要看项目的报告期利润,还应该结合项目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等情况。一个项目在过程中有利润且有与之匹配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同时项目列报的资产数额在未来期间能形成对应的真金白银,且“未来期间”越短越好,这种项目就可以确定为经营状况良好的项目,反之,利润质量则会存在瑕疵。一个项目如此,由许多项目构成的建筑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是如此。通过构建工程项目信息库,收集代表盈利质量、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等信息的项目数据,并经过统计、整理、分类、加工,匹配到原有框架营业收入、盈利能力、现金流量和资产状况这几个部分,能够更为透彻的分析出企业的盈利质量以及支撑它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量。
(三)项目数据库建立为预警及预测提供了基础
通过第四部分优化方案中,对新增未来经营情况预测的阐述,可以看出,项目数据库为未来的预测提供了数据基础。虽然它不能反映一个企业未来经营的全貌,但是它至少是站在目前经营的角度,对企业未来在手的经营情况做了一个量化的计算,且这一数据来源是D集团内所有项目的集合,而这些项目的情况是每个项目的财务总监填写的,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与财务相关的经营数据则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因此,这些量化的数据是能有效反映业务的,从实践来看,这一有效性的概率应该能达到80%以上。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结合企业经营方面的定性的指标去预测未来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合理且有效的。
此外,由于项目数据库的建立并形成了滚动的项目信息流,通过项目盈亏金额、结算情况及支付比例、资产负债情况等指标,能及时监测掌握各项目经济运行中的问题、隐患和主要矛盾,有利于识别出异常的项目,并对识别出的异常项目进行预警,指导、督促异常项目所在的子公司及时防范化解经营中的相关风险。可见,项目数据库信息除了能够为合理的预测提供有效支撑外,还能起到预警及识别风险的作用。
如果说战略分析的引入是勾画了一幅企业的蓝图,那项目数据库的有效应用就是让分析落得更实,一个是拓展了财务分析的天空,一个是丰富了财务分析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