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与相邻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关系

2022-02-14张英楠修冬莹

吉林林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地

张英楠, 王 辉, 修冬莹

(1. 吉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2.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1]。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和传承自然遗产、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集中了大量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典型范例[2]。为全面建成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功能完备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优化工作,到2035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3]。但是,2020年8月20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印发《关于加强和规范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数据上报工作的函》(林保区便函〔2020〕14号),其中明确指出“风景名胜区不参与整合优化,名称、范围不变。与之交叉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按71号函调整范围、整合归并”。本文解析了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与周边自然保护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叠区域,探究其内部矛盾冲突问题,进而为下一步风景名胜区整合优化提供对策和建议。

1 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基本概况

该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1988年批复建立,批复面积56 909 hm2,其中一级保护区18 662 hm2,二级保护区17 867 hm2,三级保护区20 380 hm2。隶属于吉林市人民政府,由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管理。主要保护对象为水源地、湖泊,岛屿、沙洲及其水域景观,森林生态系统,自然地形、地貌和山林景观,第四纪玄武岩、花岗岩地质遗迹,唐家崴子遗址、旺起下五家岭遗址等文物古迹。

1.1 自然资源

风景名胜区内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据调查,植物103科476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9种,裸子植物1科5种,被子植物86科442种。植被属于长白山植物区系,乔木树种以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榆树(Ulmuspumila)、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紫椴(Tiliaamurensis)、白桦(BetulaplatphyllaSuk)为主。根据《中国植被》和《吉林植被》的分类单位,景区内有3 个植被型(Vegetation type),6 个群系(Formation),分别为:中温带针叶林的长白落叶松林群系和樟子松林群系,中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红松-阔叶混交林群系和落叶松混交林群系,落叶阔叶林的白桦林群系和蒙古栎林群系,各群系间层次明显,四季景色变化较大,为北方特有的森林景观。野生动物52科123种,主要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

1.2 水文资源

风景名胜区内水利资源较为丰富,松花江由东南向西北穿过,流速500 m·s-1,平均径流深度18 cm,松花湖是由我国最早的水电站——丰满水电站的大坝拦截松花江而形成的大型人工河谷水库,总长约158.8 km,最大库容可达1.08×1010m3,是吉林市人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地。

1.3 珍稀野生动植物

风景名胜区内分布有红松(Pinuskoraiensis)、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紫椴(Tiliaamurensis)、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野大豆(Glycinesoja)等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即秃鹫(Aegypiusmonach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如鸳鸯(Aixgalericulata)、白头鹞(Circusaeruginosus)、日本松雀鹰(Accipitergularis)、雀鹰(A.nisus)、苍鹰(A.gentilis)、普通(Buteobuteo)、花尾榛鸡(Bonasabenasia)等。

1.4 景观资源

风景名胜区内特色景观类型包括水景、地景、生景、雪景、人文景观五大类。主题水景以湖泊景观为主,地景以大尺度山地、山景、奇峰为主,生景以森林、物候季相景观为主,雪景以冬季雾凇、冰雪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以风景建筑、工程构筑物、非物质文化景观为主。

2 空间格局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根据最新批复文件相对应矢量范围,对已具有精确经纬度范围边界信息进行直接使用,形成矢量化范围界线及各功能区界线图层数据(投影坐标系为CGCS2000);2019年吉林市林地一张图数据;吉林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初步土地利用数据;自然资源部提供的矿业权矢量数据;现地调查主要保护对象、机构现状、人员、设施、管理制度、主要保护方式、存在问题等原始数据。

2.2 数据处理过程

将风景名胜区及周边自然保护地地理坐标、边界、行政区域等数据,叠加卫星影像进行详细标注,然后转换空间点、线、面分布数据,利用Arcgis 10.2进行空间叠置分析,得到重叠区域分布位置、范围以及形态特征等指标(见图1)。

2.3 空间分布格局

风景名胜区地跨吉林市丰满区和蛟河市,“水旷、山幽、林秀、雪佳”是其主要景观特色,资源极佳,多年来,由于历史和政策等原因,其周边自然保护地林立,有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保护区、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2处省级森林公园。形成了一个以松花江和松花湖为保护核心,多种保护地类型交叉重叠的多层团状高密度空间分布格局(见表1)。

表1 与松花湖风景名胜区重叠的自然保护地

2.4 重叠区域分析

通过叠置分析发现,在风景名胜区周边共分布6处自然保护地,与其存在空间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有4处,重叠率为67 %,累计重叠面积达122 652 hm2。其中,与风景名胜区完全重叠2处,分别是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和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部分重叠2处,与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面积3 820 h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6.7 %,与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面积5 014 h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8.8 %。重叠类型主要表现为不同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如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不同级别保护地交叉重叠(如国家级与省级)、全包含交叉重叠和半包含交叉重叠。这在全国其他省份及吉林省内其他地区自然保护地均有相似分布[4-7]。

2.5 矛盾冲突问题分析

风景名胜区除具有与一般自然保护地相同的自然生态保护功能之外,还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山水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等,历史、宗教、民俗、名人、诗词、书画等早已融入景区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的重要空间载体[8-10]。但是文化与矛盾并存,随着风景名胜区不断发展壮大,经营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激增,从而造成风景名胜区内存在永久基本农田、矿业权、城镇建成区、村庄、集体人工商品林、人口、设施建筑等各类矛盾冲突问题。

2.5.1 城镇建成区

城镇建成区面积为263.61 hm2。城镇人口主要集中在旺起镇和丰满街道,合计人口12 815人。

2.5.2 村庄

村庄面积为553.45 hm2。涉及江南乡、小白山乡、旺起镇以及蛟河市庆岭镇和松江镇等5个乡(镇)的27个村庄,合计人口6 795人。

2.5.3 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极少,仅0.84 hm2。但耕地面积较大,合计7 092.68 h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2.46 %,且与矿业权、城镇建成区、村庄、集体人工商品林等矛盾冲突问题交叉重叠。

2.5.4 矿业权

分布着9个采矿权和4个探矿权,总面积129.11 hm2,主要集中在五虎岛景区和北天门景区内。

2.5.5 集体人工商品林

集体人工商品林面积共有1 935.80 h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4 %,除卧龙潭景区没有分布外,其余景区均有分布。湖光景区和松光景区成片集体人工商品林分布较为集中。

2.5.6 设施建筑

合法水利水电设施主要为丰满水电站及周边附属设施(培训中心、招待所及学校等),均位于湖光景区内。

3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及风景名胜区调整建议

3.1 重叠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结果

风景名胜区不参与吉林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但与之交叉重叠的其他自然保护地按71号函要求相应调整范围或进行整合归并。

3.1.1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应在资源价值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归并到与之交叉重叠的相应自然保护地当中,并将乡(镇)、村屯、耕地等人为活动密集区域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

3.1.2 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

松花湖省级森林公园与“三湖”区域多个保护地交叉,重叠严重。应依据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与国家级重叠部分划归吉林松花江三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统一管理,由于无管理机构且无明确保护对象,因此,在范围内按照资源分布情况及评估结果,划归至与其重叠的有管理机构的松花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与吉林森工集团重叠的部分划归至森工林业局下设的森林公园进行管理,避免造成多头管理的混乱。

3.1.3 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与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部分主要集中在松光景区,因实际管理权限未在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多年来保护与建设均为朱雀山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在执行,因此,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属地管理唯一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尊重历史,保证有效管理及实际落地,经与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协商,以400 m等高线为分界线,重叠部分中400 m等高线以下地块划归风景名胜区管理,400 m等高线以上地块划归朱雀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

3.1.4 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

风景名胜区与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叠部分主要集中在石龙壁景区,该部分均位于蛟河市行政界线内,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属地管理唯一的原则,坚持保护第一、尊重历史,保证有效管理及实际落地,经与松花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协商,将重叠部分完全划归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

3.2 风景名胜区调整建议

重叠部分按照协商结果调出风景名胜区范围,同时将城镇建成区、村庄、基本农田、矿业权、集体人工商品林等人类生产生活设施及与之相连的矛盾问题地块调出经营范围,疏通生态系统人为阻隔。依据地形地貌、卫星遥感影像、国土“三调”等成果,保证调出后风景名胜区边界与主要山脉、河流、湿地、林地、草地等自然地理边界基本一致。其余未重叠部分将原风景名胜区的建制镇、人口密集区域调出保护地,有效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4 结论与展望

风景名胜区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同时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保护地[11,12]。它不但具有自然保护区那种五彩斑斓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具有自然公园那种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13-15]。所以,风景名胜区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特殊地位,它无疑是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

松花湖风景名胜区是长吉一体化区域内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具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休憩度假等多重功能。风景名胜区的合理规划和建设对山体植被的保护、区域绿化率、涵养水源、湿地建设、污染源控制、水土保持等均起到积极作用[16-18]。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湖泊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路径尤为重要。一是风景名胜区体系整体保留,属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的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人为活动多,不符合管控强度要求的区域,不纳入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按《风景名胜区条例》单独进行开放式管理。二是理性研究“开天窗”问题,合理界定“天窗”面积,是否等同其他类型保护地必须“开天窗”,尤其对面积较大且集中的集体人工商品林和耕地是否必须调出,建议进一步商榷研讨。三是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彻底解决矛盾冲突,科学界定风景名胜区范围,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历史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

猜你喜欢

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地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上饶集中营名胜区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马陵山风景名胜区红色文化教育园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