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市场需求角度谈天麻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2022-02-14张升明王绍柏

食药用菌 2022年1期
关键词:天麻海拔栽培

张升明 王绍柏

(1. 陕西春森菌业有限公司,陕西 汉中 723500;2. 陕西省西乡县食用菌研究所,陕西 汉中 723500;3. 宜昌市天麻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100)

天麻(Gastrodia elata)主产于我国,其球茎是补脑、镇静、安眠的良药,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具有镇静、降压、抗炎、抗氧化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神经衰弱综合征、惊风抽搐等[1]。在人工栽培以前,传统的天麻产品主要来自野生采集。但由于天麻生长发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地下,不为人知,只有在抽薹开花时才能被发现。因此,以块茎入药的天麻营养被大量消耗,块茎品质低,有的甚至已无药用价值[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1970年开始在云、贵、川、陕、鄂等天麻适生区进行推广并获得成功,迄今已有半个多世纪。20世纪80年代初,徐锦堂带领团队发现紫萁小菇可作为天麻种子萌发的伴生菌后,解决了天麻种子萌发的难题,为天麻大面积栽培生产奠定了基础[3]。根据我国天麻人工栽培的历史,从繁殖技术角度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天麻人工栽培技术发展历程

1.1 无性繁殖阶段

1958年胡胜传和白风发表的《四川古蔺县天麻栽培方法》[4]一文,是关于天麻人工栽培的最早文献报道。1965年徐锦堂利用野生蜜环菌种“菌材、菌索”,培养蜜环菌材伴栽天麻,从带菌的块茎和菌材中分离、纯化获得菌种,认识了野生天麻、蜜环菌生长的生态条件、繁殖方法和营养关系[5]。到80年代初,陕西汉中天麻产量150万千克,占全国总产量的40%。天麻成为当地山区农民的主导产业、脱贫产业。

1.2 有性繁殖阶段

1973年周铉在《中草药通迅》报道了天麻有性繁殖“带菌须根苗床法”[6]。1979年徐锦堂等报道了天麻有性繁殖——树叶菌床法[5]。1988年,徐锦堂等分离、培养、鉴定出帮助天麻种子萌发的紫萁小菇即萌发菌[7]。至此,人们科学地认识了天麻与蜜环菌、萌发菌的先后共生关系。其具有两个重大意义,一是明确天麻的生活史,实现了天麻生物学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二是在生产中有效解决了天麻种性退化的问题,并掌握了大量繁殖天麻种技术,使天麻栽培迈上产业化发展的快速路。此后的八九十年代,人们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蜜环菌、萌发菌菌种应用于天麻栽培,致使天麻栽培量和产量呈几何级倍数增加,极大地满足了天麻的药用市场需求。同时,陕西汉中地区产生了近百家专业生产天麻萌发菌、蜜环菌菌种的企业,成为天麻“两菌”集散地,在市场上拥有一定话语权。

1.3 杂交育种阶段

从1993年起,王绍柏等研究用云南乌天麻与宜昌的红天麻杂交,取得成功[8],于2002年审定鄂天麻一号(乌红天麻)、鄂天麻二号(红乌天麻)两个新品种,在天麻育种和制种上产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全国每年乌红杂交天麻种用量已接近50%。

红天麻和乌天麻是栽培历史最长、栽培面积最大的两个“当家品种”。野生乌天麻自然分布在云贵高原及东北地区,在长江流域仅限于1500 m以上的高山区。乌天麻形态优、折干率高,药用价值好,但产量低、分生力差、适应性弱,产销量只占市场份额的20%。红天麻产量占80%,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在我国境内,海拔700 m以上的山区几乎都有红天麻的分布和生产。红天麻产量高、分生力强、适应性好,但折干率低,药用价值较差。这两个种源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差异显著,而杂交育种获得的新种品种优势和生产经济优势突出。

随着育种技术从无性繁殖、有性繁殖到杂交育种的发展,天麻的产量、质量、抗性和适用性不断提高,栽培方式、栽培区域和规模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目前,按栽培方式分,有穴栽(图1)、箱栽(图2)、袋栽等;按栽培场所分,有室外山林与田野露天栽培(图3)、大棚栽培(图4)、室内栽培等;按海拔高度分,有高海拔栽培、中海拔栽培、低海拔栽培。半个世纪以来,天麻栽培遍及大半个中国,其发展之迅速,实为中药材农业生产项目中所罕见。

图1 穴栽(窝栽)天麻

图2 箱栽(筐栽)天麻

图3 室外大田栽培天麻

图4 棚栽天麻

2 我国天麻产区及价格

据中国菌物学会天麻产业分会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国天麻干品产量逾3万t,产值近50亿元。主产地有三大区域:一是云、贵、川、陕地区;二是长江流域的湖北、安徽、浙江等地;三是东北、西藏、甘肃等地,此区域产量相对较少。

近几十年来,红天麻的价格每5~8年波动一次,每千克价格的波动幅度鲜品为8~30元,干品为60~300元。而产于高海拔地区的乌天麻,因质高稀缺,价格长期处于高位,每千克价格鲜品稳定在60~120元,干品为500~600元。乌红天麻价格略低于乌天麻,红乌天麻价格则高于红天麻。

所谓“物以稀为贵” “药少了是个宝,多了是个草”。据易菇网统计分析,全国天麻主产区2002年鲜品红天麻每千克售价为4~6元,2012年前后,鲜品乌天麻的每千克售价高达160元;而云南小草坝2020年鲜品乌天麻每千克仅售40元,2021年秋冬季鲜品红天麻每千克均价为18元。

3 市场消费现状

随着天麻产量的提高和人们对其保健作用认识的增强,目前我国所产天麻有相当一部分是作为鲜麻(菜麻,图5)食用;一部分以干品天麻(图6)在医药市场消费;另有一小部分制成初级产品(天麻片、天麻粉)和精加工产品(如天麻胶囊、天麻丸、天麻酒、天麻超微粉等),作为保健品消费。

图5 鲜麻(菜麻)

图6 干品天麻

特别需要引起警戒的是,前些年部分加工厂家在干制天麻过程中加入过量的硫磺、明矾和氯化物,一定程度影响了天麻的药用、食用价值和安全性。

4 未来发展方向

科技助推天麻栽培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产量的提高,引导和培育消费市场是关键。天麻市场布局今后何去何从?是走“药麻”之路,“菜麻”之路,还是兼而顾之?其涉及无数山区农民及相关从业者的经济利益。在当前生态保护已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天麻产业总体发展方针应将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放在首位,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4.1 品种分区和菌材分级

(1)建议我国天麻栽培产业发展分为三区:良种区、育种区和栽培区[9]。

良种区即原始种质资源保护区,可布局在云贵高原、川陕、东北地区,以及海拔1300 m左右的长江流域。前3处高海拔地区用于保存和繁殖乌天麻种源,海拔1300 m长江流域用于保存和繁殖红天麻种源。

育种区建立有性杂交种繁育区,利用立体海拔气候,在低海拔或温室、大棚中用乌天麻和红天麻杂交,培育优质白麻、米麻种,在较高海拔和高海拔区栽培出商品麻。

栽培区要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天麻品种进行栽培。云贵高原、川陕、东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海拔1500 m以上的地区,建议栽培乌天麻或部分乌红天麻;海拔1000~1500 m,主要选种乌红天麻;海拔500~1000 m,选种红乌天麻或红天麻。如此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同等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投入下,产生高于现阶段天麻生产水平1~2倍的经济效益。以市场需求来规划产区、布局品系,更重要的是能科学、生态化预防或降低天麻病虫害的发生蔓延。

(2)菌材分级。要无废弃地利用菌材,全树利用,无论大小、粗细或枝叶:5 cm粗及以下的菌材及细枝用于繁殖米麻、白麻;5 cm 粗及以上的粗材用于生产商品麻。还可采用代料菌棒在室外或室内生产种麻,栽培商品麻则使用“原木”在林下进行,在原生态天然树林中培育出的商品麻,易于达到“优质、高产、稳定、安全、可控”的目的。

4.2 差异化发展与优势互补

我国地域辽阔,山林广袤,气候差异甚大,天麻产业完全可以利用不同的小气候条件进行差异化、区域化发展,做到优势互补。如:云贵高原、川西、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海拔1500 m以上的高山,以生产药用天麻为主,利于保持天麻的品质和产业价值。宜昌、大别山天麻产区在中、低海拔地段(800 m左右)生产种麻和菜用天麻。多年来,宜昌天麻产区于2月份在低海拔(200 m左右)或中海拔(800 m)地区采取室内加温培育蒴果,于5月20日前播种天麻花粉,到翌年11~12月育出达到移栽标准的白麻,供给当地和外省、市栽培商品麻。近几年,宜昌的乌红杂交种麻被吉林等省引种栽培,效果良好。

这为天麻大跨度育种引种提供启示,即可以做到:南麻(云南乌天麻)、中育(与湖北红天麻杂交)、北栽。同时,宜昌、大别山等地的商品天麻成熟早,9月中、下旬就有鲜麻(菜麻)上市。秦巴山地气候相对温凉,宜在自然条件下生产种麻、商品麻供药用。近几年,在温控大棚和工厂化室内生产天麻成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这种模式具有科技含量较高、投入大的特点,但产出的天麻质量和效益如何,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给出定论。

4.3 植树造林与生态保护

一是大力养护和发展自然生态林。此举在保护和恢复森林生态功能的同时,也有益于保护和恢复天麻的自然生物种群。二是有目的和计划性地繁育天麻菌材林,在林木资源匮乏区,用现代园林技术培育菌材林,完全可以做到: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八年十年后长期利用。保护森林,植树种麻,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4.4 制定行业标准

在此要特别指出,须引起行业重视的是,作为药用原料的天麻,千万不可“速生”或“速栽”。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药!”野生天麻多分布在海拔700~3000 m的温度低、昼夜温差大的高山区,在这样的环境中天麻虽然生长得慢,但积累和形成的物质充实,特别是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而在低海拔地区或是室内及大棚中栽培,天麻生长快,生长周期缩短,但其积累的营养物质相对少,药效成分的含量也随之降低。建议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中国菌物学会天麻产业分会牵头,制定天麻行业生产、加工、销售标准规程,真正做到资源保护科学化,规划发展生态化,种植技术规范化,栽培用种良种化。

要把天麻产业做大做强,政府决策、森林资源、科学技术是关键要素,只有三者协同推进,才能持续健康地推动天麻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猜你喜欢

天麻海拔栽培
我国在珠穆朗玛峰架设世界最高海拔气象站
高海拔的甘南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南美三大高海拔球场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吃天麻后别开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