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轨交通新技术应用对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

2022-02-14马虎王凌丁丽英范珂宏吴俊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轨岗位培训

文:马虎、王凌、丁丽英、范珂宏、吴俊|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信息化、智慧化的新技术应用,必然对城轨交通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新技术对城轨交通人才培养影响的分析,提出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的初步探讨。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初具规模。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指引下,遵循“推进城轨信息化,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建设主线,部分先行城市的智慧车站建设已起步,加强智能智慧建设已成为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例如,重庆轨道集团运营一公司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目前已经可以替代部分人工检查(图1)。

图1 重庆轨道集团运营一公司车辆智能运维系统目前已经可以替代部分人工检查。图中智能巡检机器人正在执行检车任务

随着信息化、智慧化的新技术应用,必然对城轨交通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新技术对城轨交通人才培养影响的分析,提出城轨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的初步探讨。

一、新技术应用的影响

(一)促进岗位编制标准优化

智慧乘客服务,实现无感购票、票(检)合一、各城畅行,便利乘客购票乘车;智慧车站,自动开关站、语音问询、信息服务、动态引导,提高站点管理效率;智能线网,运力服务精准匹配,提高资源使用率;列车自动驾驶技术等自动化技术(系统),实现列车驾驶等岗位的自动化、无人化。

智能化新技术应用,提高乘车体验的同时提高前台岗位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应用,实现客流分布的实时预测、运输计划的智能化编制、运力和客流的精准匹配,在线网范围对各项资源进行动态管理,极大的提高人员使用效率;自动化的新技术应用,实现无人化,部分岗位将成为历史,面临合并或者撤销。新技术的应用,从提升工作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岗位职责等方面,大幅降低城轨企业整体岗位编制标准。

(二)促进岗位融合革新

城轨企业各运营岗位主要涉及调度、车辆、通号、供电、机电、线路、客运服务等很多专业种类,信息化、智能化新技术的应用要求组织更加精细、预案更加完善、管理更加有效,专业之间的协同协作愈发重要,因此部分岗位将进行融合,也会出现部分新的岗位。岗位要求将发生变化,员工需掌握多种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履行岗位职责,适应新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三)促进岗位结构及用工模式调整

智能装备、智能系统的运用逐步使运营服务向信息化、自动化、无人化发展,岗位结构势必发生变化,前台乘客服务岗位以及设备操作岗位占比下降;后台装备、系统的技术管理占比上升;技术管理、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管理支撑岗位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将会凸显。同时,企业各项资源将更多向专业性关键岗位侧重,通用性岗位或技术要求较低的岗位将更多采用外委的方式进行管理。

(四)促进培训模式更新

新技术应用为城轨企业的培训评价工作提供了更多方式,使用新的培训技术,可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员工的学习特点、生活习惯的变化,使企业更精准定位员工需求、降低培训成本,促进轨道交通事业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5G技术的成熟,使移动学习成为常态。随时随地学习、碎片化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提高了培训效率;实现学员即学即考,使考核评价更加方便及时,集中考核方式将被逐步替代;建立移动学习生态圈,研究设计微课程,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集中培训有机结合;利用社交媒体提高培训的互动性,增加培训的兴趣性,实现了传统课堂学习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互补。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效定位员工培训需求,发现更适合的培训形式,提高培训针对性。此外,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的分析,也为企业培训评价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不断改善培训评价工作质量。

VR/AR/MR技术将有效提高培训效果、降低培训成本。虚拟现实技术(VR)是由计算机产生的。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功能,用户可以生成具有多感知、存在、交互和自主等特点的交互式视觉仿真。该项技术的使用将促进培训系统化、规范化,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寓教于乐,同时降低安全生产风险,解决实训设备投资大、占用场地资源、升级维护性差、信息量少、效率不高等问题。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VR虚拟现实技术,融合课程设计编制、三维多媒体教学、VR沉浸式教学(图2)、VR实训演练、教学测评等模块,贯穿从课件制作到完成考评的各个教学环节,实现学员通过人机互动进行虚拟实作演练,掌握作业流程及作业标准。

图2 学员体验VR培训技术

二、人才培养的机遇和挑战

(一)人才培养的机遇

1.新技术的应用为人才培养创造了新需求。新技术在生产工作中的应用促使装备、系统的提档升级,为城轨企业人才素质提升带来更高需求,促进城轨企业提高进一步员工队伍素质,逐步向技术密集型企业升级转换,为城轨行业人才队伍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机遇,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2.新技术的应用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新方法。新技术在培训工作中的应用将实现移动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精确定位培训需求、精准评价培训效果,VR/AR/MR通过人机互动进行虚拟实作演练,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更高效的方法。

3.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人才使用效率提供新途径。随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运营成本的负担愈发沉重,降本增效将是城轨行业在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任务。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方式。

4.新技术的应用为加强行业交流、激发行业活力提供了新动力。各城轨企业的新技术将会应用在不同专业领域,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工作经验将成为行业交流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促进行业的交流工作,激发行业活力推动行业共同发展。

(二)人才培养的挑战

1.需要地方财政政策支持。新技术应用将促使城轨企业各项业务向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面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同时,城轨行业人才队伍的结构和素质逐步优化也带来企业对人才投入的增加。为激发城轨企业内部活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得到地方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成本管控激励机制,以新技术应用为契机提高人工成本使用效率,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企业投入、员工收入三者之间的共赢机制,激发企业和员工活力。

2.对优化岗位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出新要求。新技术应用将要求城轨企业不断夯实岗位管理基础工作以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如何优化现有岗位的设置(部分岗位融合或撤销,部分岗位职责优化),及时调整岗位管理界面及工作流程,明确岗位内容、任职条件、工作权限、考核标准等,实现企业劳动效率精准提高,将成为企业岗位管理的重点和挑战。

3.培训设施投入成本增大,新企业培训投入的规模和经济性有待进一步分析。由于现阶段新技术还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开发应用尚未完全成熟,很多城轨企业都比较缺乏经验,所以使用新技术进行新的培训方式探索过程中会耗费企业很大一部分资金以及精力,从课程的开发再到全面推广的运用,如何将新技术与培训最优融合,使员工运用新技术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时间积累,如果一味追求新技术应用而迷失培训的本身意义将得不偿失。有一些城轨企业目前暂时规模较小,对于员工的培训更应该以务实为主,对于使用新技术进行培训工作的必要性应该进行风险性评估,不能盲目应用造成资源浪费。

4.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挑战。新技术应用带来城轨企业的部分工作外委开展,城轨企业应统筹委外工作进度,避免出现人员冗余甚至是人员分流的情况,尽可能保证员工队伍稳定。新技术的应用改变岗位职责的同时,任职条件和培训课程也随之改变,部分岗位的培训需要更加丰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培训新技术运用,将对培训计划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提出更高要求;在培养任用、薪酬标准、绩效考核等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内部激励机制,适应和促进新技术应用,鼓励现有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提升。

5.员工信息安全是一大挑战。公司运用大数据对员工进行培训需要将公司的部分信息以及员工的信息接入到互联网中,网络技术安全已经成为新时代网络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三、展望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高速增长,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城轨行业技术密集性的特点日益凸显。各行业相关单位应用好行业技术发展的窗口期,抓住员工队伍转型的关键期,充分发挥新技术的应用优势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行业持续高质量、高速度发展。

同时,建议行业协会应积极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引领作用,呼吁各级政府制定符合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支撑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结构升级;二是指导作用,牵头城轨行业高校、企业及专业机构,做好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形成行业通用的岗位体系,制订全面、准确、客观的岗位价值评价等标准;三是统筹作用,联合城轨企业和相关院校成立区域性质的培训基地,避免重复投资带来的浪费,也可以加强城轨行业区域间的交流。

猜你喜欢

城轨岗位培训
智慧城轨之树初长大有感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发布两周年之际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会议·培训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2019?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
会议·培训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城轨装备业如何“放管服”
走进“90后”岗位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