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创始国始末

2022-02-14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明宪章世界卫生组织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很多人可能会问,世界卫生组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为何要通过这个机构来确定流行疾病的传播程度?

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是联合国下属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截至2015年,WHO共有194个成员国,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是国际上最大的政府间卫生组织。而WHO的职能之一是“促进流行病的防治”,所以全球每次出现重大疫情,世卫组织都会介入,对其进行评估。

说起WHO的创立,还与一位中国人有关,他就是施思明。《洛杉矶时报》曾在施思明去世时,这样评价:“施思明,世界卫生组织创建者之一”。施思明是中国著名外交家,是曾参与过中国东北鼠疫防治的施肇基的长子,他选择医学作为事业也是受其父亲的影响。

1945年,联合国成立预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是该会的发起国之一,施思明因熟悉英文临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宋子文的机要秘书。他注意到,大会上通过的“联合国宪章”中只字未提卫生工作的内容。在之后的一次医学午宴上,施思明与巴西的苏札和挪威的埃文博士都认为应将建立一个国际性的世界卫生组织加入议程中。

但是当时距离提案提交截止日期只剩两天,在当时大会秘书长阿尔杰·希斯的建议下,他们决定由中国和巴西两国共同以宣言的方式向大会呼吁:在宪章中加入卫生工作的内容,建立国际卫生组织。施思明和苏札完成了《关于建立一个国际性卫生组织的宣言》的起草工作,由中国和巴西作为两个创始国共同发布。这一宣言很快得到了大会认可。

但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充满了各方力量的博弈。比如,苏联反对由美国负责召开大会,在英国的建议下,会议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发出邀请,而非某国政府。

1946年3月18日,“技术准备委员会”在法国巴黎召开。施思明与加拿大精神病学家契斯欧姆负责起草章程的序言。

1946年在纽约召开了WHO正式成立前的最后一次准备会议。关于新组织的名称,一种观点认为既然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應该在其名字前冠以“联合国”的前缀;另一种观点以施思明为代表,认为WHO虽然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具有独立的行政、财务系统,并且向所有国家开放,包括因政治原因拒绝加入联合国的国家,所以不应该加“联合国”的前缀。最终,技术筹备委员会采纳了施思明的观点。

最后在签字仪式上还出现了“神奇”的一幕。因为参会人员大多是医学人士,对法律程序所知甚少,他们以为只要签上自己名字就行了。没想到这牵涉到50多个国家、50多套不同的法律程序,医生们甚至不清楚本国政府赋予自己的权限范围。所以,现场一度相当混乱。最后,只有英国和中国毫无疑义地在上面签了字,因为两国代表团里配有法律顾问,其他国家的代表多在签名旁附上“有待批准”。

就这样,中国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名副其实的创始国,以及最早的会员国。直到194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得到26个会员国批准后,WHO宪章正式生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告成立。

此后,每年的4月7日也就成为全球性的“世界卫生日”。

(据《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思明宪章世界卫生组织
德国少数民族语言保护政策及其特点
疫情七瞬
带着老伴走天下
关于思明和他的日记
全国冠军谢思明经典中局赏析
书的自述
英国为800岁《大宪章》策展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