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田青老师

2022-02-14杨帆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爱好者深圳文学

去年年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接听后听到是一个慈祥亲切的长者声音,他说他是《杨美文化》的田青,我当时很激动。要知道田青老师已经84岁高龄了。田青老师在电话里面叫我添加他的微信,他给我支付稿费。我想起前段时间我向有中国第一份社区文化报之称的《杨美文化》投过一篇稿子。我觉得对我来说作品能够被编辑部采纳我就很高兴了,但还是想添加田青老师的微信,便于请他对我进行指导。他对我的作品进行了点评,指出了优点讲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议。我很担心他视觉疲劳不敢在微信上打太多字,又怕电话沟通因口音沟通不太顺畅。所以我决定少打扰老人家,有机会再当面请教。又过了几天,我收到了田青老师亲自快递的《杨美文化》样刊,一个耄耋老人、成名作家这种亲力亲为搞文学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动。

田青老师本名刘煌友,是深圳本土作家,被誉为深圳打工文学之父。1996年从基层干部任上退休之后,专心写作。几年时间创作了被称为深圳三部曲的《无情岁月》《风雨深圳》《特区少妇》和《泥腿大亨》《烽火大鹏湾》《深圳拳王》《巧碰》《深圳一朵茉莉花》等数十部反映深圳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中长篇小说,其中《特区少妇》被改变为电视剧,形成了一组记录深圳发展变迁的文学样本,为坂田成为中国首个本土文化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世纪以来,田青老师自费创办文学刊物,就是现在的《杨美文化》,每月一期从未间断,成为深受打工文学爱好者喜爱的文学创作园地。二十年来,田青老师亲自审阅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被选中发表的作品,他会亲自邮递稿费和样刊。他颇有感触地说:“虽然稿费不多,但能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出来,是非常开心的事,这种心情我懂。”

从2015年开始,为了鼓励和发掘来深建设者的文学创作热情,扶持打工文学爱好者,在《杨美文化》服务于深圳打工人群的同时,他还筹资设立了“田青打工文学奖”。并且倡议11月25日为“打工文学日”,这也是全国第一个为打工文学作者设立的节日。他还组织一系列文学活动,邀请文学爱好者来到“田青山居”举办文学沙龙,交流研讨文学,为打工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创作展示平台和精神家园,促进了打工文学的繁荣。田青老师德高望重,不仅自己创作,还培养团结了一大批草根作家,吸引了省内外许多优秀的打工作者,聚集形成了一个以田青为中心的本土作家群。他这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奉献精神不仅激励了周围许多人,很多在外打工的文学爱好者因此走上了文艺创作之路,有的成了小有名气的作家和编辑,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奉献着力量。

田青老师这种纯粹的人在当下实属珍贵,不但自己发光发热,还甘为人梯奖掖后学。数十年如一日,以八十高龄仍然热心与普通文学爱好者互动,这是开放包容奋发有为的深圳精神的极好体现,这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于是我买来他的著作《无情岁月》来学习。

我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普通村民从一个因阶级成份不好而受人歧视和欺辱的小人物历尽磨难,不屈不挠,历尽千辛万苦、家破人亡,始终不忘善良初心,努力打拼,成为以德报怨、造福乡里的成功企业家。田青老师的作品语言精练、情节跌宕曲折、人物刻画形象生动,结构匠心独特,富有浓郁的深圳生活气息。《无情岁月》是一部深圳发展史,在无情岁月里,在历史的洪流中,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那里可能就是一座山。其实每个人都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品读田青老师的文字,感到很亲切,画面感极强,就像田青老师坐在夏日夜晚的大榕树下,在身边摇着蒲扇,将故事如泣如诉地娓娓道来。仿佛就是身边的人和事,仿佛自己身临其境,就是小说中的某个角色,为小说中的人物的命运牵挂,感到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兴奋,读完一页就很想读下一页的内容,渴望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田青老师创作的是现实主义小说,读完之后感慨时代的沧桑巨变,田青老师作为这个沧桑巨变洪流的历史亲历者、实践者、见证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手法纪录了这部历史的片段。以深圳本土一个普通人物命运来以小见大,书写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歌颂真善美,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写的都是身边熟悉的地名和事件,写的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很容易让读者产生心理共鸣。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田青老师的《无情岁月》极其精准的反映了“为什么是深圳”。小说中的人物勤劳善良、努力打拼,善有善报。习近平同志说: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小说中的钟开达、阿娟、古小燕等人都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也正是印证了这一点。相反,书中的郭丁科、江寿韬、钟进狗等人无一不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罪有应得、咎由自取。这就是小说的价值意义,要我们人心向善、做一个利于他人利于社会的人。

田青老师长期生活于民间,他的叙事风格简练,不用晦涩的词语和修饰,接地气地书写,真实反映生活,很容易让读者进入鲜活的故事情节,和田青老师和小说人物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而小说里的人物的命运与时代背景环环相扣,背后的批判意义值得我们深思,也值得社会深思和反省。

当我收到田青老师发给我的“深圳文学杯”第五届“田青打工文学奖”颁奖典礼的邀请函后,我很兴奋,不管是否得奖我都要来拜访田青老先生。当日一早,我赶到了“田青山居”,老人家精神矍铄,正在书房神采奕奕地为文学活动忙碌着。我站在门外静静地凝望着这位白发苍苍的长者,不敢打扰。过了一会儿,田青老师发现了我,热情地邀我进来。田青老师面孔慈祥、和蔼可亲、目光亲切、语调柔和,他鼓励我继续努力,后生仔前程似锦。来宾众多,我也没有办法独享与田青老师独处的时光,但简短的交流让我非常敬佩他的人格魅力。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非常高大。末了他又亲笔签名赠送给我他的新作《同乡》并合影留念。

当天的颁奖典礼盛况空前,得到市区级文联、作协、文学会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来了很多文学大咖和主管领导以及众多文学爱好者。田青老师如今桃李满天下,大家都很敬佩感恩德高望重的田青老师。我也得了一个奖项感到备受鼓励。会后大家其乐融融地在一起享用客家特色美食。

我回去之后便迫不及待阅读《同乡》,书装帧精美,书内插图惟妙惟肖,一样如同田青老师在耳边轻声细语地讲述深圳特区的变迁史。文中使用大量的深圳原住民土著俚语,客家习俗、武术、医术、文艺贯穿其中,熟悉的地名和事件令我对深圳这块热土产生浓厚兴趣。口语化的民间叙事风格引人入胜,诸如“逃港”“二线关”“边防证”等历史名词就是深圳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烙印。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热血青年怀揣梦想,背井离乡闯荡特区,一副热心肠为人和善,通过勤奋努力,逆袭改命,白手起家成功创业。在时代的沧桑巨变下,始终秉持诚信的做人原则,乐善好施讲义气结善缘,同乡人团结互助,相互照顾扶持提携。天不救人人自救,在一次次危机中得到转机,机会是给准备好了的人,能屈能伸得到贵人相助,遭受挫折一样可以东山再起。个人取得成功后,对历史以德报怨,具心胸宽广的高尚人格,富裕了帮助别人富起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报桑梓造福乡里。这样一个励志故事可歌可泣,值得田青老师去书写,也值得我们去阅读。

田青老师的人生信条“只要天下人富贵,宁可自己穿破衣,三餐清茶淡饭也逍遥”始终贯穿于他的文学作品。他自身出身贫寒却对阶级斗争无感始终对“成份不好”的子女深表同情,对没有法治的批斗表示遗憾和批判。他始终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凡事皆因果”,“善、教我做人,恶、激我奋进”,珍惜当下。即便他时至今日,作为深圳本地人却始终关怀外乡人,关注底层同情弱者。他是一个有悲悯之心的老人,是一个真正有人文情怀的作家。

时间仓促,接下来我再去学习田青老师其他的著作。刚刚田青老师在微信中给我分享了由他创作的歌曲《深圳梧桐》,我欣赏完后不禁拍案叫绝,整首歌涵盖了深圳的自然风景、人文景观、社会发展、精神风貌、历史变迁,旋律慷慨激昂,是一首代表深圳先鋒精神的好歌曲。在我看来,田青老师正是那鹏城第一峰梧桐山上那棵最高的梧桐,是我们写作者的标杆,他为我们遮风挡雨提供生存的营养,是我们仰望的榜样!

杨帆,文学青年,现居广东深圳。有作品发表于《文学教育》《深圳特区报》《深圳侨报》《襄阳晚报》《襄阳史志》等报刊。

猜你喜欢

爱好者深圳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美食爱好者的随笔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直播答题爱好者
深圳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