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我卖瓜

2022-02-14陈绘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瓜藤种瓜合肥

陈绘

瓜熟的季节,父亲起早摘瓜。

清早,瓜田和村子一片混沌,仍在隐隐约约的蓝色中沉睡。父亲带我去合肥南七公路管理站卖瓜。他抱着一个顶大的西瓜,来到公路管理站小区门卫处,说是打声招呼。我有些舍不得,要父亲换个小点儿的。父亲说,人不能小气,你对人实诚,人家也会帮你的。姑妈在公路站小区看车,由她照应着,没人为难我们。

一位阿姨来了,说买一个瓜看看。父亲依仗自己与每一个瓜都用心交流过,充分了解它们的,就随手捧起一个,应阿姨要求打开了。“怎么还有两个白籽啊?这瓜不太熟啊!”阿姨皱了皱眉说。“大姐,我们卖瓜只能摘八九成熟,十成熟你们买回去就坏了。”父亲说。“我现买现吃,怎么就坏了呢?”“既然这样,我来给您重新挑一个,包您满意。”说完,父亲将之前剖开的大瓜扔进垃圾桶。我难过得眼泪都要下来了。父亲敲一敲这个,又拍一拍那个,终于从瓜堆里挑了一个特号的。父亲拿着刀,对着那通透水灵的大号瓜轻轻切下去,“嘭”鲜红的汁水流了下来。我悬着的心总算安定下来。“这瓜不仅品相好,口味也不错啊,照这样的瓜给我挑几个!”阿姨含着笑,满意地说。一会儿工夫,我们的瓜摊挤满了人。我学着父亲的样儿,不停地帮顾客挑瓜。父亲忙着称秤,秤杆翘得高高的。没有一个人要打開看看的,他们很满意,都夸父亲厚道。

上班高峰期过后,又来一拨老头老太太。他们挑东挑西,个个都要打参。我家的青皮瓜熟透了,切时容易炸开。一位叔叔要求打开一个小洞尝尝甜不甜。父亲尽管小心地切,还是切成了两半。“不是只要你开个小洞吗?这全打开了,我回家怎么放呢?”“没事,自己家种的,不花钱,这瓜我请大家品尝,我给你重新挑一个吧。”父亲说。几个挑剔的大叔大妈有的说瓜生了点,有的说他的瓜有裂纹,有的又说自己的瓜没有谁的好,父亲尽力让他们顺心顺意,有的算是买一送一了。

我读初二那年,正是西瓜挂果时,急需水分,天上不见云朵。丘陵地带,三天不下雨,就会闹旱灾,何况快十天了。父亲焦急地对我说:“一桶水,一个瓜。”为了上学的学费,晚上,我和父亲每人从池塘挑了几十担水,浇了几垄瓜。当一桶水倒进一棵瓜秧的根部时,只听“咕噜、咕噜”几声,水就浸没了。隔两日再挑几十担水,还是浇那几垄。浇过水的瓜藤,沿着瓜垄斜伸着脖子,顶端的嫩头直往上蹿长,瓜儿也长得元气满满。清晨,父亲顶着露水,将瓜儿四周的土拍平,没浇水的,瓜藤很细,瓜秧没精打采的,结的小瓜有的顶不住就落了。种瓜靠天收,辛苦是真的,要是能看到自己种出大瓜来,心中自然会惊喜,但创造不出经济来,自然也快乐不起来。

从春节糊瓜纸筒,到装青灰粪,育瓜苗,然后到移栽,施肥,再到开花,挂果,逐渐瓜熟,父亲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上了。播种的是希望,是期盼。收获的是小心翼翼,真是喜忧参半!

父亲种瓜的热情渐渐消失了,每年只是种一点自己家吃。

毕业后,我在乡村代课,没有精力种瓜。我和爱人放暑假,正赶上西瓜成熟。那时,有瓜贩到村里收瓜,一角钱一斤。贵友哥家的瓜很好,薄皮、沙瓤、个头合适,又是头水瓜,我和爱人多出他二分钱一斤,兑来去合肥摆摊卖。

夜里十二点一过,他们一家人踩着晨露摘瓜,每个瓜上带一两片瓜蔓,还留一尺多长的瓜藤。放地头的筐里,一担一担运往路边的小四轮车上。我们过完秤,直接往车上码。层层叠叠,七八层高,最上面的用袋装封。

我们回家洗漱好,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带上凉席、风油精、蒲扇。驾驶员师傅开车,爱人坐在高高的西瓜上,我恐高,又怕压坏了瓜,站在副驾驶处,手牢牢地抓着车厢板,在十二匹“哒哒哒”的马达声中,向合肥城驶去,离睡眼惺忪的村子渐行渐远。

太阳一出来,我们就赶到合肥农学院附近的指定瓜点。那里交通便捷,人流量大。我们一面卸下西瓜,一面与卖瓜者互相寒暄。问哪个地方的,瓜的品种,是贩的还是自家种的。我们的西瓜码在那儿,新鲜极了,很抢眼。恰逢上班高峰期,围过来的人很多,顶大的三四十斤都被买走,我们由最先的四毛钱一斤,滑向三毛五一斤,又一拨一拨的顾客络绎不绝围过来哄抢。买的人直夸瓜新鲜,价格不贵,服务周到。一会儿工夫,卖了将近一半。

爱人数了数钞票,除了车费,本金都已经上来了。我看着剩下的瓜,在心里一遍遍地盘算着,开心极了。

中午出来买瓜的人很少,我将爱人带去的凉席铺在树荫下午睡,响亮的蝉鸣吵得人头昏脑涨。我困了,却没有睡意。

终于等到了下班高峰,顾客虽不像早晨那样多,但三三两两的也让我们忙个不得歇。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买瓜人渐渐少了。爱人又兴奋地数起了票子。我一边听着他数钱,一边盯着零零星星出来散步的人。有人路过时,微笑着与他们热情地招呼,向他们介绍自己家的瓜很甜。有的本来没打算买的人也顺便带一个回家。

不知不觉夜深了,霓虹灯渐渐闭上了眼睛,城市安静下来了。我和爱人轮流眯一会儿,其实,湿热的环境里蚊虫多,也睡不着。

合肥人勤快,天不亮行人逐渐增多,路上的环卫工、出门买菜的、上班的、遛弯的都活动起来了。经过一天的熏晒翻挑,剩下的将近三百来斤的西瓜的叶子早蔫了,瓜藤也不再新鲜。一只只西瓜糖球似的,个头也小了许多。我们喊着一角五分一斤,保送到家。买菜的老太太们路过,陆续围过来挑选,都是三五个一袋这样买。爱人一家一家送,好歹都在附近。最后还剩百来斤,我们从亲戚家借来脚踩三轮车,在居民巷里一角或八分一斤卖。楼道下乘凉的老头老太太,住在五、六楼,问我们送不送。爱人爽快应答,“送!”一笔笔买卖,顺利成交。

爱人虽然有的是力气,但跟着一个又一个买主把瓜送到人家里,楼上楼下来回跑,累得够呛。他不嫌累,说:“送了就赚了。老人愿意出钱,我赚个力气钱。”差不多一个小时,瓜全部卖完了。一天半时间,净赚两三百啊!

这是我第一次尝到贩瓜赚钱的甜头。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瓜藤种瓜合肥
漫画欣赏
顺藤摸瓜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地瓜藤的“翻身仗”
地瓜藤的“翻身仗”
也傍桑阴学种瓜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
瓜藤
生态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