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回忆
2022-02-14李卓敏
李卓敏
冬至一过,峭寒加剧。如果说盛夏时,人们不敢抬头望一眼太阳,那么在严冬,人们便不敢不戴围巾就踏出门外。冬天虽冷,但每年也只有到了冬天才能在烤火炉的日子里品味岁月静好。即使生在南方,遗憾不能常常见到美丽的雪,也可以实实在在地体会冬天的存在。那么冬天存在于何处呢?
我和我的家人盼见一场雪,去哪里看雪?山中。有雪在的地方就标志着冬天来了。皑皑白雪降落在山间,衬着山腰周围弥漫着的轻如薄纱的雾,才觉出杜甫“荡胸生层云”之壮观。山峰的雪承载着厚厚的冬天的祝语,好似雪从空中落下之前被悉心地冲刷过,白得一尘不染。山腰上栽种的青松,倔强地矗立着,可是“亭亭山上松”在厚雪的铺盖下也不过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以全貌示人,我只能从雾破云开的罅隙中,在厚厚的积雪后窥见青松的一角。山脚是人们常踏的地方,在入冬前,人们在山中小径留下的脚印依稀可见,但一场大雪席卷山林后,就变成了“万径人踪灭”,只留下层层迭起的山影。山中的雪实在太纯洁、太安静了,连王羲之的墨笔也不忍染色。
不可否认,城市的冬天并不是不美的。到了夜晚,给这座新城提供光源的不仅是店铺门前的霓虹灯,还有道路旁的街灯。想象一下,街道暗下来了,路边的街灯开始工作,微黄的灯光,渲染着朦胧温暖的意境,好像要将严冬的寒意驱散开来。每个路过它的人都被它给予了寒冬的暖意,整座城市被它照亮,更可以说,整个冬天都被它点亮了。到底冬天存在于何处?你只要看到那些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围着围脖、戴着手套的人们,就看到冬天了。冬天就在这里,城市里有最热闹的冬天。
“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家是暖暖的地方,童年时的我和奶奶常常靠在暖暖的火炉边,奶奶总会给我端来一碗香气四溢的桂花糕,我心满意足地享受美味,这是冬天独特的滋味。奶奶知道我最喜欢听故事,便给我讲嫦娥奔月,讲吴刚伐桂,讲太白和东坡的古诗,讲万里长城的古往今来,讲城乡的老街, 講城东的盲婆和城西的高塔。床前明月光,冬即是我回忆的缩影,在冬夜赏月,那些童年时美好的场景便历历如绘。
我读过张岱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那么那个令诗人魂牵梦萦的冬天到底在哪儿?
它是在层层迭起的雪山里,在充满烟火气的城市的夜晚,在羽绒大衣的口袋里,在嫦娥奔月的故事里,抑或是在娇枝嫩叶的雾霜中?雪山,暖灯,火 炉,六个字,或许冬天就在这里面。而不管我在冬天怎样移步换景,只要山中的积雪未融,街灯下的寒霜未化,家中的火炉未灭,那么美丽的冬天便不难寻觅,那么关于冬天的回忆便也不必仓促整理。
(指导教师:尹 宏)
点评
1.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从结构上来讲,主体部分分别描写了山中雪景、城市暖意、家中温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从山到城到家,层层递进,空间不断缩小,将冬的圣洁、冬的热闹、冬的回忆一一展现,表现了不同的风格。如第二自然段,从山顶,到山腰,再到山脚,通过视角的转换,塑造出不同的意境,将雪的纯洁、山中的静谧、山中的美好安详交错展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出了城市里的冬天与山中的不同,展现出人间烟火气;第四自然段则是对儿时场景的回忆,使读者能够很好地产生共情。
2.语言精美,意味隽永。整篇文章的遣词造句不仅典雅自然、富有美感,而且多处引用了杜甫、白居易、张岱、汪曾祺等人的名家名句,将前人的情思与自己的触景生情缠绕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情趣。 (尹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