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进行曲
2022-02-14张青松等
张青松等
灿烂的烟花将深邃的夜空装点得璀璨,崭新的一年又悄然来到,大家不知不觉间又长了一岁。辞别旧岁,执手新年,你有了哪些新的期待,抑或过去的日子带给你哪些积累和沉淀?看看文中的作者对新年的万事万物有什么独特的感悟吧!
飘雪的年
◎张青松
在我小时的记忆里,过年一定是伴着风雪的,是蓬松松、白茫茫,充满寒凉之气,却又欢欢喜喜的雪年。父亲总爱说一句:“瑞雪兆丰年啊,又是好年头!”
当老樟树每晚都发出呜呜的鸣叫声时,腊月就来了。
一般小年前就开始下雪了,后面又会接着下几次棉纱样的细雪,最终,在大年前后总要来场大雪。大雪爱选在下午来,当天地变得昏黄,分不清白昼还是夜晚,空中就飘下一片片鹅毛,用手掌去接,掌心一撮松柔,瞬间就化成一小片清凉,紧接着头发上、睫毛上,都被这种清凉袭击。“下大雪喽!”这是孩子们对初雪的欢呼。这时候,家里床上就会又铺上一层新稻草,稻草带着谷子的香味和太阳的热度,让被窝暖烘烘的,梦里一直疯到天光。
如果头一场雪迟迟不化,必是等着后面的大雪。有时雪会连着下几天。等到放晴,推开门,放眼望去,大地上白茫茫一片,田地、山川、村舍都覆盖在一床厚厚的棉絮下,那种银装素裹,现在怕是只有北国才能看到。
银色世界是孩子们的最爱,各种活动都来啦,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用笤箕绑着麻绳捉鸟儿。而我最喜欢的是跟着父亲到雪地里寻野物。雪很深,没过小腿,每走一步都“扑哧”“扑哧”作响。在踪迹尽头,往往会困住一只兔子,有时也会是只小麂子,捉住它们时,腿还在雪里乱扑腾。大野物是找不到的,它们的脚印会一直延伸进西面的山里。
雪夜漫长,家里要生塘火。塘火上吊着鼎罐,可以用来煮食物,而塘火堆里,则是煨红薯、烤糍粑的地方。烤糍粑很讲究,用火钳夹着,要烤得外黄里酥,咬一口,香脆扑鼻,烫舌的粑被扯得老长,要是再蘸上糖,就更爽了。
现在,下大雪几乎难得一见。我知道,雪年的消逝,只是一种自然变暖的现象,它和社会发展总是不断推陈出新是一个道理。可是每到过年,我依然会想起在香田的那些年和年味。那时的生活虽然艰苦,时光却又是那样纯洁、浓郁、美丽,纷纷扬扬的雪花,香香甜甜的米花,还有红红圆圆的脸蛋儿……
(摘自《长江周刊》,有删改)
微评
在作者童年的记忆里,雪花吹响了过年的号角,新年在银白色的雪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红火,雪天过年的乐事在作者的记忆里翻涌,纵使时过境迁也久久难忘。虽然作者无忧无虑的童年早已随着大雪纷飞的雪年一并消逝,但记忆中的纯洁与美好值得一生珍藏。
过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陆海生
近在咫尺,远在天涯,每到年关,年味儿就悄然袭上心头,魂牵梦绕,像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流连忘返。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将近年根儿,都欣然忙碌起来,喜气洋洋的,像火火的“福”字倒贴在心坎上。“千門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将去,新的即来。这时候,冬天的冷已不觉得冷,即使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只要有了浓厚的年味儿,就觉得分外妖娆。
过年的味道是妈妈的味道。在外走遍天下,尝山珍海味,享尽人间美味佳肴,酸甜苦辣咸,每每大快朵颐。可是,新年一到,千里万里都挡不住回家的脚步。坐在车上,满脑子都是妈妈做的年夜饭。一到家,随手抓起一把炒花生、葵花子,钻进厨房就找肉丸子、猪头膏、糖夹子,吃饱了还觉得意犹未尽,嘴一抹,忙不迭儿地问下一顿吃什么。
过年的味道是父亲的味道。买春联、贴春联,甚至写春联,都是父亲带着我做。先在饭勺里放一些面粉,加一点儿水,放在炉子上,搅一搅,熬成糨糊。揭下旧对子,拿起笤帚扫去门上的灰尘,然后搬个凳子站上去贴春联。贴完后,对着上联下联读一通,越读越满意,嘴角儿不由得轻轻扬起。每年买的春联,都是经过父亲精挑细选的。稍有不满意,就坚决不买,找到村里的文化人去写。春联贴好后,父亲还会再去赶一趟集,扛一棵“摇钱树”回家。青青的、长长的、不粗不细的嫩竹竿,走起路来,一颤一颤的,引人注意。回到家找来一个瓦片儿,里面放一些熟花生,倒上几滴红墨水拌一拌再取出来,放到石块儿上晾干。花生上色后,挂到竹竿枝叶上,往石磨凹槽里一插,“摇钱树”就算“栽”成了。寒风一吹,迎风起舞,在墙外都觉得喜气满枝。
过年的味道是家风的味道。“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父母一边做一大桌年夜饭一边哼着小曲,再忙再累,只要儿女在侧,他们就开心。孩子们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叽叽喳喳地像春天里欢快的小鸟。等到菜上了桌,父母落座,我们才坐下来,这个规矩多年来始终没变。孩子们也马上静下来,等着爷爷奶奶发话。没有长辈的允许,孩子们是不会先夹菜的,更别说铺张浪费了。这么多年,一大家子,大年三十,欢聚一堂,长幼有序,其乐融融。“只要勤动脑,办法总比困难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诸如这般的教导,父亲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奇怪的是,我们不厌其烦,每年都能听出新鲜感。
其实,过年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在祖国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年过得越来越好,那浓浓的年味儿如花般璀璨绽放……
(摘自《参花·青春文学》,有删改)
微评
有人说:“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家是融入中国人血脉的文化符号,有家可回,有亲人可相聚,便是简单的幸福。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全家人各司其职,赋予其浓浓的仪式感,在从早到晚热火朝天的忙碌中,在全家人团聚的美满气氛中,“家”的味道不仅舞蹈在我们的舌尖,更印在我们的心头。
饺子物语
◎王海珺
一块面团要想变成饺子,要想包进去许多馅,就得擀开,放大自己的格局,富有延展性和包容性。佛家有一副联子,其中的一句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但凡饺子,都是大肚子。
大爱无疆,厚德载物,国人从饺子身上看到的,就是这种包容的精神。《汉书》说:“上不宽大包容臣下,则不能居圣位。”你只有宽大了,延展了,才能把他物容纳;你只有懂得忍耐,懂得接受,才如江海一样让万流归聚。
你的饺子味道如何,关键要看馅料。
中国人是最讲求“和”的民族。所谓“和”,就是把不同内容的事物融在一起。“和而不同”可以说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质。
你可以把肉类和各种蔬菜放在一起,可以把鸡蛋韭菜放在一起,可以把香菇木耳放在一起,也可以把它们通通放在一起。无论你是飞禽走兽还是生猛海鲜,抑或是豆腐鸡蛋、葱韭藕芹,都须在这一“和”里升华成馅料,放在一起共同刺激人的味蕾。
我们国家有着众多的民族,它一方面说明了我们民族的包容性,同时也说明了其兼容性,“和”的精髓,就在其中。
与不同的人相处,能看出我们的道德修养。
与朋友交往,你给人的感觉是,一定要有味道。你须是个有品位、有追求、有情怀的人,你也得是个有知识、有学养、有城府的人,让人觉着你是个高雅的人、有趣味的人、有吸引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无情无义、淡薄寡味、低级下流者。
明代人袁宏道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而张岱的话更加惊世骇俗和一针见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你可以是个有缺点的人,但一定不能是个无趣味的人。
还是一张饺子皮的时候,你是圆的。而当你包纳了馅料之后,你就是个半圆了,成了一个穹窿。没包馅之前我是太阳,或者是十五的月亮,而包了馅之后我只能是月亮,是上弦月或者下弦月了。月圆则缺,你要想包容,就要费去一大块面积。这个世界不可能让你总是八面玲珑,也不可能让你总是左右逢源。有得必有失,得了馅,就折损了面。国人从饺子的辩证法中,领悟出了人生五味。在一般的状态下,我们是缺的。所以,有缺憾是人生的常态。
想要成熟,你就得下到水里去。看它在水里翻江倒海,看它在水面上下沉浮,看它不断地遭受煎熬,然后捞出来一尝,熟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翻腾打滚,煎炸烹煮,饱受折磨,才是常态下的人生。
(摘自《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