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克氏针弹性固定手指伸肌腱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2-02-13苗杰夏晓明朱乾彬王嘉龄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患指克氏屈曲

苗杰,夏晓明,朱乾彬,王嘉龄

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手外科,江苏宜兴 214221

锤状指是末节指骨背侧部分汇集的指伸肌腱断裂,导致位于手指末节的指体无法主动伸直,从而形成被动屈曲畸形状态[1]。通常由正常伸直状态的远节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DIPJ)突然受到猛力屈曲伤害,如手接球、戳伤或无意碰撞导致的运动损伤或扭伤所致[2]。若早期未进行适当处理,会导致关节疼痛、骨关节炎及DIPJ 伸直受限,晚期会造成近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PIPJ)过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临床上修复方法较多,其中克氏针固定为较常用的方式,具体固定方式有弹性固定与刚性直接固定。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间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5 例锤状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两种克氏针不同的固定方式,比较其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来探究更为有效的固定方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45 例锤状指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治疗方式进行分组,A 组24例,采用克氏针弹性固定,男17 例,女7 例;年龄19~62岁,平均(34.45±7.24)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9~33 kg/m²,平均(23.17±4.17)kg/m²;根据Wehbe和Schneider 分型[5]:Ⅰa 型9 例,Ⅰb 型7 例,Ⅱa 型5 例,Ⅱb 型3 例。B 组21 例,采用克氏针刚性直接固定,男16 例,女5 例;年龄18~59 岁,平均(33.67±6.83)岁;BMI 17~32 kg/m²,平均(22.94±3.79)kg/m²;分型:Ⅰa 型8 例,Ⅰb 型5 例,Ⅱa 型4 例,Ⅱb 型4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诊断符合骨性锤状指相关诊断标准者[4];②新鲜骨折(骨折时间<3 d)者;③患者年龄18~65岁;④术后随访记录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伤指既往有损伤史者;②患有重大基础类疾病者,本身愈合能力较差;③伤指已经过其他外科手术治疗者;④患者术前指关节功能不佳,合并骨性骨关节炎者;⑤陈旧性(骨折时间>3 d)或病理性骨折者;⑥术后失联,随访记录无法完善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于患指指根神经阻滞麻醉后手术。A 组采用克氏针弹性固定手指伸肌腱止点:在关节处作Z 形延长切口,充分显露伸肌腱及骨折块,清理与缝合肌腱断端组织,将骨折块进行归位复原。随后先取1 枚直径1.0 mm 的克氏针,将处于伸直状态的远指间关节进行固定,随后再取1 枚直径0.8 mm 的克氏针从中节指骨背侧适当位置钻入。将针尾折弯,并保留尾端约3 mm 长度,之后再用C 臂机观察克氏针固定及骨折复位的情况,根据患者相应情况,适当地调整弹性固定针的长度与尾端方向。B 组采用常规克氏针直接固定:同样作Z形切口,对肌腱及骨折块进行上述同样操作。取1 枚直径1.0 mm 的克氏针从指尖轴向植入,将DIPJ 固定于0~5°过伸位,随后从中节指骨骨面与撕脱骨折块背侧呈35~45°的位置,取1 枚直径1.0 mm 的克氏针钻至掌侧骨皮质,之后利用C 臂机观察骨折复位情况。两组术后均对患指提供牢固的支具进行固定,DIPJ 处伸直状态,在随后的2~3 周内拆线。术后6~7 周内拆除支具,对患指进行主动屈伸锻炼。并利用X 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未发现相关影响情况下,6 周后去除克氏针并加强功能训练,直至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

1.4 观察指标

①术后3~8 个月内进行随访调查,记录远断端肌腱长度、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②观察指甲畸形、延迟拆线、甲根压迫及指背侧疼痛症状、再现锤状指畸形、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针眼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③术后随访3~8 个月,以末次随访结果为最终结果,使用量角器测量患指DIPJ 手术前后静止状态下屈曲角度以及术后主动屈曲角度,并与健侧对应指活动度进行比较;④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6]评估患指被动屈曲DIPJ 至最大关节活动度时疼痛程度,总分1~10 分,疼痛程度与分数成正比;⑤参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on motion, TAM)[7]测量评定标准评价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总分16 分,分值越高提示手指活动度越好,以13~16 分为优秀(活动正常);9~12 分为良好(TAM>健侧的75%);5~8 分为尚可(TAM>健侧的50%);4 分及以下为差(TAM<健侧的75%),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进行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比较

两组术中远断端肌腱长度、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 组术后骨性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 组,术后VAS 评分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evant indexes a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及疼痛评分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evant indexes a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A 组(n=24)B 组(n=21)t 值P 值远断端肌腱长度(mm)4.21±1.24 4.06±1.41 0.380>0.05手术时间(min)41.24±6.12 44.57±7.68 1.618>0.05骨性愈合时间(d)38.87±4.25 42.35±5.12 2.491<0.05 VAS 评分(分)3.06±1.02 4.57±1.78 3.547<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患指DIPJ 主动活动功能比较

A 组患指屈曲角度较B 组更大,患指活动度较B 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 组患指伸直受限程度较B 组较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患指DIPJ 主动活动功能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DIPJ active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患指DIPJ 主动活动功能对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DIPJ active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s),°]

组别A 组(n=24)B 组(n=21)t 值P 值屈曲角度46.98±11.24 37.87±10.25 2.825<0.05伸直受限程度5.82±2.34 6.15±1.69 0.535>0.05活动度42.97±2.45 37.64±3.12 6.412<0.05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TAM 评定情况比较

术后并发症:A 组中有1 例出现指甲畸形,2 例出现因皮缘浅表结痂而延迟拆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50%;B 组4 例出现因皮缘愈合后对合欠佳而延迟拆线,1 例出现甲根压迫及指背侧疼痛症状,1 例再现锤状指畸形,1 例出现指甲畸形,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3%。两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针眼感染等现象,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6,P>0.05)。

TAM 评定情况:A 组中,疗效尚可2 例,疗效良好4例,疗效优秀18 例,优良率为91.67%;B 组中,疗效尚可6 例,疗效良好5 例,疗效优秀10 例,优良率为71.43%。A 组疗效情况显著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2,P<0.05)。

3 讨论

指伸肌腱止点位于手指末节指骨背侧,由牵附于末节指骨基底部的指伸肌腱的侧腱束末端组成[8]。DIPJ背侧的伸肌腱末端侧腱束是手指中的重要腱束,与手指中的掌侧指伸屈肌腱、PIPJ 背侧的中央肌腱束共同维持着手指的正常外观及功能[9]。当前临床上关于骨性锤状指的治疗方法种类多样,一般对于骨折关节面损伤程度≤1/3 的情况,临床通常建议以保守治疗为主;当出现关节面损伤程度>1/3 或关节面的骨折块整体碎裂情况时,临床通常建议以手术治疗为主,如采取骨锚钉指伸肌腱止点固定、钢丝抽出法、切开内复位克氏针固定、肌腱缝合法等方式,彼此各有优缺点[10-12]。而目前临床上较常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方式,治疗骨折块碎裂或>1/3 关节面类型的骨性锤状指,通过闭合复位克氏针阻挡固定撕脱骨块,具有术后相关并发症较少、创伤范围较小、操作简单便捷等优点[13-14]。而克氏针固定有常规刚性固定与弹性固定两种不同方式,两者各有优缺。

本研究中弹性固定法将阻挡针与固定针通过折弯形成L 形弹性结构,可有效防止出现克氏针刚性固定时,两枚克氏针发生骨折块受力不均的情况,而利用位于指骨背侧的阻挡针,可持续性的对骨折块进行弹性加压,避免过多的克氏针直接穿刺骨折块造成骨质碎裂的风险,且可以有效防止骨折块发生位移或旋转,有利于骨折愈合[15]。本研究中弹性固定A 组术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刚性固定B 组(P<0.05),A 组术后被动屈曲DIPJ 至最大关节活动度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B 组(P<0.05),且术后末次随访时,A 组DIPJ 主动活动功能中的屈曲角度与活动度显著优于B 组(P<0.05)。弹性固定能较为精准的扣压骨折块,而且弹性固定后能允许DIPJ 地微动,后期DIPJ 功能恢复情况更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A 组的TAM 评定优良率可达91.67%,高于B 组的71.43%(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均较少,且A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闫浩等[16]的研究结果显示,锤状指经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后,患指主动屈曲角度为(82.67±6.78)°,其被动屈曲时VAS 评分为(3.06±1.06)分,治疗后优良率为83.33%,患者平均满意度为4.2 分,弹性固定治疗效果较为有效。此外,本手术方式中使用Z 形手术切口,该方式能有效减少创口的暴露面积,且术中的克氏针多为经皮固定方法,利用该法可以尽可能地降低甲床所受损伤与创伤面积,能够有效减少克氏针对关节囊局部软组织的干扰,减轻局部组织的粘连情况,利于术后DIPJ 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克氏针弹性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畸形较常规直接固定方式疗效更佳,患者患指并发症、主动活动功能及优良率均较佳,能缩短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情况,适用范围较广,但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克氏针及调整相应角度,对于术中操作具有一定要求。

猜你喜欢

患指克氏屈曲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和营止痛汤治疗指屈肌腱断裂修复术后肌腱粘连的效果研究
延续性护理对手外科患者术后患指功能训练的效果评价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克氏针骨穿辅助复位石膏固定治疗难复型尺桡骨骨折
弹响指 自我推拿来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