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位栅定位应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
2022-02-13庄敏张文玺王飞鸽
庄敏,张文玺,王飞鸽
溧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江苏溧阳 213300
肋骨骨折是胸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指人体胸部因受到外力伤害,导致肋骨发生骨折,且因失去肋骨的支撑,易导致患者胸壁下陷,在胸部创伤中肋骨骨折占比高达46%[1]。肋骨骨折患者以呼吸困难、胸痛等为主要症状表现,而病情严重者可影响机体呼吸功能,甚至引发血气胸,升高病死率[2]。临床治疗肋骨骨折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骨折严重的患者效果较慢,且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3]。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手术方案中常用术式,可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纠正畸形,减少创伤并发症。但对于手术切口选择,临床需借助体表定位点、骨性标志、手指触摸等多种方法,CT 是常用定位方法[4]。本次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CT 定位栅定位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设计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胸外科收治的102 例肋骨骨折患者,以定位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1 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42 例,女9 例;年龄23~75 岁,平均(49.15±2.2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 例,坠落伤14 例,打击伤18 例。观察组男39 例,女12 例;年龄26~77 岁,平均(49.48±3.47)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 例,坠落伤10例,打击伤16 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者知情同意,本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明确外伤史,经CT、X 线等检查确诊;②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③依从性良好;④患者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合并腹部、头颅或四肢等严重复合伤者;③中途退出者;④病理性骨折者;⑤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⑧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定位方法,选取合适的体位,随后依据术前CT 表现,体表定位点及手指按压胸壁寻找骨折点,设计合适的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分离皮瓣,钝锐结合分离暴露骨折端,使用一次性使用肋骨爪形钢板固定骨折端。
观察组先到CT 室,摆放拟手术体位,在骨折区域覆盖定位栅,根据骨折所在的层面及对应的定位栅条定位骨折的体表定位点,并做出标记。而后入手术室,根据体表定位点设计手术切口,骨折的固定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4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术中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出血量,术后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②疼痛程度:由护理人员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患者前、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 及术后7 d 的疼痛程度,总分0~10 分,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③并发症:记录患者肺不张、脓胸、骨折端移位及胸廓畸形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医疗费用、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手术时间(min)121.65±14.28 98.77±15.24 7.823<0.001切口长度(cm)8.22±2.12 4.22±1.65 10.633<0.001术中出血量(mL)219.56±18.12 138.46±14.55 24.922<0.001住院时间(d)14.99±2.45 11.29±1.66 8.928<0.001医疗费用(元)3 564.26±159.48 2 977.56±127.46 20.522<0.001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leve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对照组(n=51)观察组(n=51)t 值P 值术前6.29±1.22 6.18±1.31 0.438 0.661术后1 d 5.06±1.07 4.21±1.15 3.864<0.001术后3 d 4.33±1.14 3.43±1.29 3.733<0.001术后5 d 2.22±1.06 1.54±0.44 4.231<0.001术后7 d 1.87±0.12 1.03±0.22 23.937<0.00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3 讨论
肋骨骨折发病率较高,可分为单根骨折或多根骨折,也可以是1 根肋骨上单处或多处骨折,通常由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断裂骨折端一旦发生位移,就可对胸膜、血管及肺部造成损伤,引起血气胸,病死率较高[5]。相较于单根肋骨骨折患者,多发肋骨骨折病情更为严重,可引起连枷胸、反常呼吸等症状,甚至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进一步升高[6-8]。肋骨骨折一旦发生,患者以局部疼痛为主要特征,于体位转变或咳嗽等情况下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同时存在呼吸困难、气促及咯血症状[9-10]。以往临床处理肋骨骨折,于手术治疗前需给予胸廓固定、抗感染、抗休克及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处理,常用固定方法包括胸带外固定、胶带外固定等,但目前临床应用较少,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对患者正常活动产生影响,影响患者通气,甚至导致出现肺不张等[11-13]。非手术治疗多为镇痛方式,但后续患者胸廓畸形可进一步塌陷,为确保胸部稳定,需行手术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常用术式。手术切口合理选择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实施成功的关键。传统的定位方法很大一部分依赖于术者的经验,如患者胸壁较厚,触摸时容易有较大偏差。如患者体表定位点与骨折端位置较远,也容易在骨折点定位时偏差较大,从而无谓增大了切口。而术前使用CT 定位栅定位,可精确骨折端的体表定位点,而后根据体表定位点设计合理的切口,有助于减少创伤14-15]。
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均更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医疗费用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92%)低于对照组(25.49%)(P<0.05);提示CT 定位栅定位用于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选择,可提高切口选择准确度,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切口长度为(4.22±1.65)cm,短于对照组的(8.22±2.12)cm(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为(4.21±1.15)分、(3.43±1.29)分、(1.54±0.44)分及(1.03±0.22)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CT 定位栅定位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度。廖振维等[16]选取80 例肋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取常规切口,观察组行CT 定位栅定位选择手术切口,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长度为(4.21±1.51)cm,短于对照组的(8.25±2.18)cm;观察组治疗后VAS 评分为(1.01±0.13)分,低于对照组的(2.42±0.42)分,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于CT 定位栅定位下选取手术切口,可将骨折点定位最精确化,而后再设计切口行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出血量少、创伤性小及安全性高等优势,便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可以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17-18]。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切口选择中应用CT 定位栅定位,可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并促进患者及早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