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文献研究
2022-02-13庞思齐
庞思齐,孙 芳
(河北北方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国家三大安全,且粮食安全更具有不可替代性。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一整套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战略、政策和做法。近年来,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国际环境的变化,国内玉米价格上扬,社会各界对粮食安全问题格外关注。对于我国来说,粮食安全要遵循大食物观,不仅是包括谷物,也包括畜产品与林产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鼓励各地争创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依据不同区域的资源优势,振兴农业产业需要发挥农业资源的特色与优势,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非常重视特色农业的发展,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供给保障能力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村产业链为主,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该文就特色枣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农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特色农产品发展影响因素、枣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等文献进行梳理研究,通过研究寻求该类问题的学术研究规律,为该类研究提供学术研究基础,为该类问题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区域特色枣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对策建议。
1 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相关文献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主要涵盖了特色农业发展组织形式、特色农业区域特征及特色农产品等相关内容。
1.1 特色农业产业相关研究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资源、特色农业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利益联接机制、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和经营模式等构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环境与市场消费需求、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有利的自然条件等优势,同时,其发展也具有农业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素质偏低,贫困面广、程度深,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低,特色农业产业产业链短、产业链机制不完善,品牌意识弱、品牌优势不明显等方面的挑战[2]。一个地区或同类型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同质化竞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层次低、产业优势未能形成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村镇建设特色定位不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产业链有待完善、特色农业产业缺乏品牌建设与管理等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或外部竞争压力等问题[3]。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从粮食产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新产业新形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农业产业集聚等角度,分析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振兴我国农业产业新思路的三个重点:即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树立大农业观念,在全产业链、价值链谋求农业效益提升;构建新型农业供给体系,通过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变,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以适应激烈的开放市场竞争[4]。在对农业产业集群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为例,分析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四阶段”模型及可持续创新发展的内在机制,并挖掘了“寿光模式”的“集群”本质[5]。
特色农产品发展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可能的原因有产业化组织缺失、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品牌宣传与推广效果差、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对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重视不够[6]等。贵州地区重点发展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等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由于坚持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统筹推进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贮藏、运输、包装等产业纵横一体化经营,其绿色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7],为各地区特色农产品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特色农产品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成为重要的基础保障,以特色农产品产业为基础分析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并探索最佳的融合发展策略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8]。
1.2 特色枣产业发展相关研究
枣产业发展不仅涉及生产环节,还涉及加工、销售等环节,红枣产业发展应当引入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的管理模式,加强互联网信息和销售渠道多元化建设,走“品牌化”道路[9],如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好想你”品牌[10]。枣产业发展应从产品、品牌运营、人才、政府及相关部门入手[11],实行红枣种养贮加一体化有机创新生产模式[12]。因此,厘清多元主体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定位与其利益诉求、有效整合系统创新资源、发挥主体间的协同效应,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金丝小枣产业高质量发展[13]很有必要。河北省部分地区如沧州市黄骅冬枣产业存在内部优势劣势和面临外部机遇威胁[14]。应以提升冬枣品质为主攻目标,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冬枣产业转型升级[15]。果品产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市场的发展,沧州市果品产业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要求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快转变发展模式,按照“调整结构,唱响品牌,培育龙头,依靠科技,促进增收”的总体思路,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果品提质增效工作的深入开展[16]。
由于近年来全国枣树种植面积以及新品种的增加,沧州的枣业受到了巨大的威胁。金丝小枣品质下降、烂枣频出、种植面积缩小、收入减少等问题的存在,对沧州市枣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7]。沧州枣产业应当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应用新品种,提倡枣粮间作;扶持壮大枣加工企业,搞好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强化标准技术,促枣果提质增效;加强红枣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利用;加强监管力度;加强科研联合攻关,提供科技支撑;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等对策,以促进沧州枣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8]。
2 特色农业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有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的,也有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这些研究成果都为该类问题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启发。
2.1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有专家通过从宏观角度出发,用定量方法找出影响甘肃农业的主要宏观因素,并进一步用定性方法讨论了各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19]。冯丰寸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为出发点,基于“钻石”模型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的理论依据,构建包含生产要素因素、市场因素、企业及内部创新因素、相关支持产业因素、政府因素等5个一级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影响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降维分析,得出影响香榧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20]。也有对特殊区域的柑桔、草食牲畜和水产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关问题[21],以及特殊区域金丝小枣特色产业发展问题[22]的理论与实证的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
2.2 特色农产品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特色农产品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围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要素并加入用户感知因素,建立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调查收集农产品电商从业主体的相关数据资料,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论:农村宽带普及率、从业者信誉评价、电商平台的专业化程度及安全性、特色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仓储物流等因素对特色农产品电商发展有显著影响[23]。有专家选取区域特色农产品B2B电商平台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的三级编码过程,发现B2B电商平台受供货、交易、购买和环境等4类关键因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平台发展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24]。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枣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呈现出勃勃生机的同时,也有一些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开始显现出来。无公害生产滞后,国内市场占有率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企业加工上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含量低;产品营销上,生产农户无组织、产销之间无信誉、商企之间无序竞争等,都是产业经营水平低下的表现,严重影响着冬枣产业的发展[25]。
3 农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
农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涉及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农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
3.1 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相关研究
产业竞争力亦称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体现的竞争力。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比较概念。1817年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F.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而不是生产技术的差别出发,解释了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的不同,以此说明比较优势的产生,提出了资源禀赋理论。资源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对传统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补充,指出国家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决定着贸易的流动方向[25]。Prokopenko Kateryna引入了以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的指标体系深入研究了全球化条件下乌克兰农业的竞争力[26]。Viet Van Hoang通过研究识别东盟国家在全球市场上的农业竞争力,分析这些指标在1997—2015年的动态,研究以RCA、RTA和NRCA为第一目标,LS方法和马尔可夫矩阵为第二目标,统计工具为最终目的[27]。
我国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提高我国大国农业竞争力为目标[28]的量化评价研究文献较多。有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地区间横向比较与多年纵向比较不同地区农业竞争力水平的,结论显示农业资源禀赋水平、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农业经营主体状况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要素影响农业竞争力的提高[29],有通过SPSS软件来对各个城市的农业竞争力进行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城市的农业竞争力水平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30],也有通过客观权重赋值法,从自然禀赋、流动投入、产出能力、设施机制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实证测算农业竞争力,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剖析农业竞争力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31],还有对农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实证分析,并结合不同时间断面上农业竞争力等级分布图和插值效果图,归纳总结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32],以及综合应用因子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的农业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动态分析[33]等。孙能利通过区域经济学的视角,用现代农业的体系来研究、省域农业竞争力的解释要素和影响因素,并从制约因素的角度分析省域竞争力的差异[34]。王永德构建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绩效、竞争力潜力和竞争力实现3层次的概念框架和相应的评估指标竞争力绩效的主导评估指标为市场份额和盈利性效率作为盈利性的参照指标竞争力潜力的主导评估指标为成本和质量指标[35]。采用类似研究方法进行农业竞争力的评价较为成熟,为该文对特色枣产业竞争优势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证参考。
3.2 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Vlada Maslova,Natalya Zaruk,Clemens Fuchs,Mikhail Avdeev通过讨论欧亚经济联盟(EAEU)国家粮食竞争力计量面板数据模型的定量分析结果确定了各种因素对竞争力的影响程度[36]。Ukilyay Kerimova提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强烈依赖大多数类型食品的进口。明确了提高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竞争力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因素的主要方向和形式[37]。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处于竞争劣势,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农产品竞争优势较强[38]。中国与中亚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且贸易潜力大,但贸易结构仍比较单一,整体贸易竞争力水平较高但细分农产品竞争力差异较大的结论[39]。城乡流通差距与农业集约化程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溢出效应及其区域差异性[40]有影响。有专家研究认为出口商品市场过于集中、出口商品结构不完善、新贸易壁垒的广泛应用、人民币汇率不稳风险等制约农产品出口[41]。虽然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制约性问题,我国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整体偏弱[42]。
3.3 农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相关研究
关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钻石模型”中竞争力的提法通常被用来分析国家的竞争力,但一些研究表明,波特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国家、地区、行业和单个企业的规模,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
(1)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
在借鉴国内外竞争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43]。Anna Nowak,Agnieszka Kaminska运用TOPSIS方法评估了2009-2011年欧洲联盟27个国家的农业竞争力,包括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生产率以及农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44]。Jeremiás Máté Balogh,Attila Jámbor认为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流量分析的重要指标[45]。Jarunee Wonglimpiyarat探究了波特钻石模型的政府维度[46]。阿布力孜·布力布力认为竞争力表现的评价指标,测算一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选择国内市场占有率、规模优势指数和成本利润率来判断最为合适[47]。莫少颖在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给出隶属函数及权重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农产品批发市场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最后对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实例分析[48]。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降维技术设法将原来众多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相互无关、较少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49]。
(2)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者对于农产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尽相同。农产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由目的层、原则层和标准层3层构成。其中1个目的层为农产品竞争力,3个原则层为农产品持续竞争力(A)、农产品经济竞争力(B)、农产品环境竞争力(C),另还有15个评价因子[50]。吴键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区域竞争力分析,采取9度标位法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定性与定量地分析生产、加工、流通、营销、质量、品牌、价格7个指标对英山云雾茶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以及综合评价英山云雾茶在武汉地区的区域竞争能力[51]。肖春梅通过从农产品生产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市场竞争力和营销竞争力4个方面构建了农产品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2]。黄怡,张玉容以系统的视角探讨构建用于评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其构成指标的选择[53]。叶玉琴,石大立认为农产品专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当由竞争力显示性评价指标、内部因素竞争力评价指标和外部因素竞争力评价指标3部分组成,对3个部分的农产品专业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后形成一个4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54]。张静(2018)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4个指标对比分析各国农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55]。
3.4 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波特对多个国家、多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等4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可以借助熵值法构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对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横向省际比较及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56]。有的研究者认为农业和粮食部门的纵向一体化是影响农业市场结构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57]。部分研究者通过研究认为进口替代过程的持续时间因农产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取决于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有利的市场条件和货币贬值是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因素[58]。Puzik Vladimir认为农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直接取决于控制决策的专业和及时执行[59]。
以“钻石理论”为基础,分析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农产品生产的要素条件、需求因素、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生产组织,并为提高湖南省农产品竞争力提出了相应对策[60]。阿布力孜·布力布力构建了新疆特色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结构层次模型,运用AHP方法对其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了计算[61]。通过从价格、质量、农民生产者素质、农民生产组织、机遇与政策方面着手,分析了其对吉林市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62]。基于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研究如何提升我国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63]。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以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战略、结构以及竞争4个基本要素,和机会、政府两个变量这6个方面进行分析[64]。刘志林通过相关回归分析提出提高新疆农产品的产品力、夯实新疆农产品的基础、加强新疆农产品的销售力建设、采取有力措施保持新疆农产品的良好声誉培育和扩大忠诚顾客群[65]的建议。通过波特模型的6要素分析辽宁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并提出相应对策[66]。对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供了一个依次递进的3层次分析框架即显示竞争力,显示竞争力的直接因素,显示竞争力的间接因素的3层次分析框架[67]。分别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支持性产业分析,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政府支持政策和发展机会这6个角度分析影响河南省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制约因素[68]。对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69]。运用修正的双钻石模型,探究影响新疆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结果表明,与沿边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和内蒙古自治区相比,新疆农产品在主体战略、结构和竞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70]。
4 相关研究文献评价与启示
4.1 特色农业竞争力理论与模型相关研究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西方发达国家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措施和对策提高产业竞争力,以及从相关因素中分析如何提高产业竞争力。国外对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成果为产业竞争力研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体系。从以上国内外研究文献来看,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研究来看,在农业产业的研究上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基础、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特色农产品基础概念、相关理论、利用波特5力模型理论为特色农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发挥优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4.2 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确立了量化评价的基本原则
波特对多个国家、多个产业的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由生产要素、国内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结构4个主要因素,以及政府行为、机遇等两个辅助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个研究结论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研究框架。
4.3 农业国际竞争力相关研究为我国特色农业发挥优势提供了参考
我国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全面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现有研究文献看,主要集中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基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法的分析、基于迈克尔·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研究等5个方面。关于农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基于波特理论对其进行研究,在竞争力评价的研究方法选取方面主要通过定性研究和描述性研究,从产业的显示性指标、分析性指标、比较优势指数指标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为本选题相关问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使该题研究得到启发与借鉴。
4.4 特色农产品相关研究使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实践得到了启示
在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上要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在产品的质量方面,选择合适的品种,保证产品质量。同时,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各种平台,短视频软件等,大力宣传特色农产品,结合产品特色优势有针对性进行宣传。此外,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政策和技术层面的支持,鼓励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在形式选择上要贴合大众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品包装、销售形式,规模化生产,形成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枣产业相关研究也较为丰富。在枣产业的发展上,引导枣农转变思想观念,树立长远发展目标。要强化市场意识,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实行种植方法变革,大力推进科学种植。同时政府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组织和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