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探析

2022-02-13姜俊伊

关键词:技能职业发展

姜俊伊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22)

2018年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1〕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强大的基础力量。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类型,应结合自身固有属性,培育职业教育本体,强化职业教育本能,回归职业教育本质,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培育职业教育本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校应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不断变革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完善教育体制,进而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一)学以养德,培养职业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应做到内外兼修,即内修良好的职业素养,外练高超的技术技能。如果说技术技能是学生的看家本领,那么职业素养则是作为学生的理论基石,二者互为充分必要条件,同时也是学生由合格走向卓越的价值追求。梳理不同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可以发现核心素养更加关切个性、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其涵盖的内容更加综合,旨在实现个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一。〔4〕结合不同维度,统一不同要素,制定个性教育开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支撑,理论基础。

(二)学以增技,提升职业技能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优势,结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和规律转变学生的学习模式。一是提高学生的自律性,让学生能够习得学习方法,掌握认知途径,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在既定范式下既能牢固知识体系,又能够增强创新意识。二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习质量是指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满足学生提升自身素质需要的程度,其通常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观感受和学习成果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5〕,即在学习中满足需求达到预期。三是加强学生时间观念,使学生能够珍惜并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在企业实践时间,做到学中思,劳中悟,掌握技术技能,推动技术进步。

(三)学以致用,推动社会发展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注重实践,理论结合实际,以服务为基础,将所学技术技能运用到社会生产实践之中。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的产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实践活动,既是个体通过学习掌握技能,获得生存能力的过程,也是个体不断地追求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6〕职业技术人才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服务生产过程中,社会发展进程中,充分发挥优势,进而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自身价值。

二、强化职业教育本能

随着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以及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形成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构成了创新多元的文化格局,使得职业教育应当借助各方力量,发挥协同育人的优势,形成系统全面的育人合力,以应对各种挑战,筑牢学生素质底色,实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是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迫切现实需要,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职业人才保障。

(一)教书育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具有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殊属性,因此对教师队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迫切需要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需建立全面系统的教师培养制度、评价机制,增强教师的理论建设;另一方面,应从实践出发,鼓励支持教师进入企业,研究技术技能的前沿应用。同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形成良性交流互动,使得优秀教师走入企业,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企业专家走进校园,为教育教学打开思路,拓展领域,推进师资队伍进一步发展。

(二)服务育人,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服务是管理中的本质体现,是学生管理中的核心工作,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根本保障。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结合运用现代化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及时高效地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从学生入学即建立学校学生终身联系,维护学生的权益,学校各职能部门,所有学生工作者,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牢固树立学生第一位的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办事效率,形成全员育人的教育合力,陪伴青年学生成长成才。

(三)环境育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

既要美化肉眼可见触手可及的外在环境,更要建设日有所想心有所触的内在环境,既要打造学生在校期间的小环境,更要紧密联系实际,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大环境。文化活动作为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承载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力量、精神财富。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开展,以班级、专业、院系为组织单位开展班团会,以及专业性强的竞赛类活动;以学校社团、协会为基础组织单位开展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公益类活动;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组织开展区域性省级国家级大型竞技类活动等。文化活动的全面多样性渲染构建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校园文化,从不同方向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交流力、协作力、传承力和创新力,塑造学生的团队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使之能够积极向上全面发展。

三、回归职业教育本质

职业教育的本质不是其定义、目标或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等内容,但同时又包含所有与之相关内容;不是职业与教育的本质的叠加,但同时又涵盖了职业与教育本质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技术教育要以生产各个过程的“一般原理”为内容,技术培训要使劳动者学会各种行业的基本工具的实际运用与操作,要把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智育和体育等结合起来共同训练工人阶级。〔7〕总的来说,包括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二者间的必然联系,即人通过学习获得技术技能,通过实践从事相关劳动,进而推动社会进步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进一步细化技术技能分类,从而成为职业教育对人培养的指向标。

(一)就业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助力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是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发展而发展的,其办学方向、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等核心内容均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为基础,企业需求为目标。新行业、新职业、新技能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应运而生,需要职业教育紧跟市场就业形势,形成动态调整,以满足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一方面精益求精,发展特色学徒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发展的匹配度,不仅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更要为适应市场变化做好技术技能人才的保障。

(二)实践主导,注重技能需求促进全面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实践培育,以满足顺应发展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社会,更好地进入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个人成长进步起到积极作用。“职业和技术其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职业是目的,技术是内容。”〔8〕职业产生源于社会分工现象,社会分工现象的出现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故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主导地位更加凸显。实践促进技术传承与创新,技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进而加快社会经济进步。以实践教育为主导,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摊大人才培养数量,满足社会需求,增强人才培养质量,胜任社会岗位要求,真正做到在理论中学习,在实践中悟理,促进全面发展。

(三)终身学习,服务人人需求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迅猛发展,终身学习一直是人们不断适应社会的主要途径,是人们成长中抵御不可预测的复杂环境的必要能力,更是对中国自古以来活到老、学到老这一积极学习态度的良好传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终身学习符合产业发展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要求”〔9〕,将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使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够不断提升知识储备,掌握新的技术技能,适应行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展现自我价值,推动技术进步。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本质是在揭示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引导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和确证。〔10〕职业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教育,其发展进程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把握和研究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别国的特色发展经验,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技能职业发展
高级技能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职业写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