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研究①

2022-02-13刘佳卓

关键词:辽宁红色思政

刘佳卓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辽宁 沈阳 110122)

“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红色基因的传承,并强调充分利用好地方特色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现实意义,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2〕。

一、辽宁红色资源的内涵与特征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历史遗存、精神印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内容形式表现多样,主要通过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遗址、红色历史、红色精神,即“人”“事”“物”“史”“魂”五个方面体现其丰富的内涵,以下简称“五红”资源。辽宁是抗日战争的起始地、解放战争的转折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积累了宝贵经验;辽宁还是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国歌素材地,辽宁的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厚的育人功能和教育价值,为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培养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提供鲜活的素材。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年代,辽宁都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如今辽宁人以多年的历练与奋斗,形成了担当作为、艰苦奋斗、大胆创新、甘于奉献的红色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因此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蕴涵的教育和育人功能是十分必要的,让新时代青年进一步学习辽宁的革命史、奋斗史和发展史,关心辽宁的未来发展,为振兴老工业基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辽宁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和时代价值

在辽宁这片热土之上,无数革命者在一次次的伟大斗争中奋勇前进,从播撒革命火种到十四年抗战,从解放战争的伟大转折到站在抗美援朝支前的最前沿,从建设新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到闯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留下了一段又一段珍贵的红色印迹,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高校思政课为红色资源提供了价值传承平台

高校思政课是传承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的主要平台,其教学内容需要丰富的红色资源加以补充。鉴于目前部分青年大学生对革命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对红色基因情感淡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不够深厚〔3〕,再加之外来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切实需要加强思政课的育人功能,让红色资源深入课堂,既丰富其理论内容和时代内涵,同时又能很好地将其优秀的精神内核融入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中,切实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近日,辽宁省教育厅印发《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出台预示着辽宁省将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政作用,有效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体系,有效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此举不仅提升了辽宁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同时也为辽宁地方红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红色基因的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奠定了基础〔4〕。

(二)红色资源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增强思政课程感染力

红色资源在内容上与高校思政课十分契合,其为思政课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和资源,学生们在思政课堂上通过学习,能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革命传统、历史文化、精神实质融入理论知识中,通过“五红”资源中的人物事迹、历史事件、革命精神来加深认知和感悟,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使理论讲授变得更加生动,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从而使思政课程更加具有感染力〔5〕。

(三)红色资源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

青年是祖国发展建设的未来和希望,青年一代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价值引领,这样才能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了解辽宁红色资源,可以让青年大学生学习辽宁的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英雄事迹,明晰辽宁革命史的发展脉络,引导其要传承先辈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受西方文化的侵扰和不良思想的影响,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进。

(四)红色资源促进革命传统的传承与弘扬,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辽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辽宁人民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实践和革命考验,最终形成的精神内核。红色资源不仅蕴含了革命先辈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也深刻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坚毅品格,这些都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学习和发扬的优秀品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还可以传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使青年学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和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辽宁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辽宁地方红色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程的有效融合,是新时代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更好地传承革命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举措,这为高校上好思政课,提升教学质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与实践探索。

(一)“五红”资源融入思政课堂,打造经典思政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阵地,我们要让红色文化、红色传统、红色精神进课堂、入头脑,通过“五红”资源的有效融入,让思政课堂“活”起来,打造经典思政课。学生们通过生动的红色案例、鲜活的人物形象、催人奋进的革命精神将理论知识学明白,理清晰,灵活用,最终有效融入思想意识中,落实到行动上。通过丰富教学资源的运用,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使同学们对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增强其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与文化素养。

(二)线上线下营造红色氛围,创新教学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6〕

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因势而生、因变而新”,在后疫情时代的“云机遇”背景下,思政课要应用和利用好各种网络信息资源,打造突破空间限制的专题系列课程,打造具有特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品牌思政课”,将红色经典,红色基因有效融入,营造红色学习氛围,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开展虚拟仿真实践体验,打造红色课堂

依托学院的党性教育基地、思政部的虚拟仿真实训室,有效发挥学院优质的教学资源,有效利用红色教育虚拟场景,改变传统授课方式,重构革命历史场景,通过全景式、全方位地展现重要历史事件,带领学生完成体验任务,开展项目式分组教学,让学生筑牢红色记忆,品味革命精神,既有利于红色教育成效的检验,又拓展了红色资源的覆盖面,加强了红色资源的有机融合。

(四)搭建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提升教学活力

辽宁地方红色资源丰富,重要的革命旧址、历史遗迹、纪念馆、博物馆、人物故居等数十处,其中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市区共10个,是辽宁青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联系,带领学生进行实地红色体验,引领学生弘扬伟大中国精神,传承辽宁“长子”情怀,培养忠诚担当意识,让辽宁红色基因永续传承,从而提升思政教学活力。

(五)开展思政教师红色交流培训,提升红色文化素养

思政课教育主体是学生,引领者是思政课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7〕。要让我们的思政课更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让思政课征服学生,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和红色交流培训是十分必要的,让思政教师走出去、开拓视野,更加了解红色历史和文化,提升红色文化素养,才能让所知所学更深入更具体,优化资源、升华思想,在深刻的思想解读中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体验,从而在情感上引发共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让学生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尤为重视铸魂育人的功能,将中国精神与红色文化、红色资源提炼出来,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体现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才能将党的红色基因真正发扬和传承〔8〕。高校要通过辽宁“五红”资源的有机融合,在思政课教学中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教诲的,“我们要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9〕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接续奋斗!

猜你喜欢

辽宁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辽宁之光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读辽宁 爱辽宁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辽宁舰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