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①

2022-02-13靳格格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靳格格 陈 玲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蕴藏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毕生追求与信仰,这种强大的力量为推进伟大复兴事业注入不竭动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2〕青年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需要伟大建党精神的培育与引导,同时伟大建党精神也需青年的传承与发扬。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及育人价值,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对于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接续发展,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党在历经艰辛磨难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对党百年来风雨历程、奋斗足迹的生动诠释。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初心、勇往直前,始终坚持在寻求真理中升华思想、在不辱使命中不断实践、在英勇斗争中砥砺前行、在爱党为民中锤炼品格。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强大力量。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以理想信仰为灯塔

真理造就崇高信仰,理想指引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永志不忘的理想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3〕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随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由此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展现出强大的思想力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4〕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根本在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观点和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事业发展的思想利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紧密结合,坚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一直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手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武器,朝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不断迈进。

(二)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初心使命为航标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归结起来就是紧紧围绕“人民”俩字。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公然入侵使中华民族遭受到空前未有的殖民掠夺和侵略,为了拯救人民、拯救民族,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开启了长达一百多年的上下求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推翻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三座大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新中国建立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行改革开放,确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是为了人民的幸福。〔5〕我们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幸福放在首位,无论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等,都是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答不答应、高不高兴、赞不赞成当作衡量自己工作的标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就是我们党为之奋斗的目标。

(三)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英勇斗争为法宝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是处在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亡的情况之下,我们党自诞生之时就烙印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民族气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党领导人民迎接风险挑战,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这些胜利是靠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用生命、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近代以来,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奉献自己宝贵生命的英雄烈士将近2000多万,其中包含着很多无名英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威胁,我们党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在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战士共36万余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夺取脱贫攻坚的胜利,献出生命的有1800多名同志,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献出生命的医护人员中有70%是共产党员。当国家处于危急关头,人民群众的生命与生活受到威胁之时,是中国共产党人义无反顾、挺身而出。

(四)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党和人民为要诀

近代以来中国由衰弱走向强盛的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领导者,是因为具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坚持自我革命、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对党忠诚,不仅是忠诚党的信仰,还有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要爱党护党、永不叛党,兴党强党、一切为党。不负人民,就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使命,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不断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坚决兑现党对人民所做出的庄严承诺。在新征程中,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严于律己的优良作风,将忠党为民刻在心中、融入工作,用实际行动表明忠心。

二、伟大建党精神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独特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历经风雨沧桑,但仍光彩夺目,它的光环在照亮实现伟大复兴之路上愈加闪耀,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永葆青春活力的精神密码。时代新人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继承者,更要捍卫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地位。伟大建党精神对于坚定时代新人理想信念、强化青年一代责任担当、激励新时代青年奋斗意志和锤炼政治品格,在为国家事业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过程中练就过硬本领,以及在为人民奉献自己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升华都具有重要价值。

(一)是坚定时代新人理想信念的迫切需要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只有拥有崇高信仰才有推动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底气,只有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才有实现伟大梦想的勇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21年7月,在国家内忧外患,被黑暗笼罩之时,一群志同道合的知识青年冒着生命危险聚在一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启续写中国历史的新篇章。自此以后,无论前方道路如何凶险,都无法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展现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真理的信仰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是坚定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的鲜活教材。伟大建党精神必然能够激励当代青年为国家事业发展而发奋图强,自觉挑起民族复兴重任。培育时代新人就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使青年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之中,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赓续红色血脉,自觉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推动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进程中实现自身理想。

(二)是强化时代新人责任担当的内在要求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责任担当的集中表达。从建立新中国到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一路艰辛磨难、流血牺牲都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国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正是在这种深层力量驱使下才创造了一个个永载史册的壮举。当代青年身负使命,必然需要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其树立对家国的责任担当意识,更加自觉将初心使命牢记于心,践行于行,以朝气蓬勃的姿态接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接力棒,不断提升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建党百年的艰辛奋斗史中汲取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磅礴之力。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充分发挥对当代青年责任担当教育的指导与敦促作用,将引导广大青年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中成长,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6〕

(三)是激励时代新人奋斗意志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建党史就是一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国家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靠的不是充实的物质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顽强韧劲。当代青年是勇于奋斗还是不思进取,小则关系个人前途,大则关系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和民族的发展大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光荣传统去引导广大青年发扬艰苦奋斗和奋勇向前的精神。国家繁荣富强的美好明天还需一代代有志青年扛起重任,广大青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困难、不惧风险,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挥洒在中国大地上,把机会和命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于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四)是培育时代新人政治品格的必然选择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党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党经久不衰的关键。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不怕牺牲、不畏强暴的革命精神践行了他们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用自己舍生取义、无私奉献的精神诠释了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至高情怀。青年作为推进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伟大建党精神将有助于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社会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真正领悟到人生价值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新时代青年要站稳人民立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夯实为国为民之情,把为人民创造优越生活条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奋斗当做自己的座右铭。不辜负时代的召唤,不辜负党同人民的期待,与新时代同向同行、与人民共同奋斗。

三、伟大建党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的实践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对于青年的成长成才具有引领、指导、激励的重要作用,为新时代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提供了内生动力。在培育时代新人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格,对当代青年的思想、学习、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将不断提升当代青年的政治思想与理论素养。

(一)融入思政课程,突出“理论课堂”优势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首先,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在专题教学中增添党史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国建党百年来的艰辛不易,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壮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授课方式,将一些与伟大建党精神有关的文艺作品带入课堂,善于利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现代教育手段,增加课程吸引力。再次,在教学目标上,教师要贯彻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要对伟大建党精神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充分了解大学生的现状和困惑,不只是搬运书本知识,而是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带入生活中,让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能够自觉加强品德修养,争做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播者、践行者。

(二)融入实践教学,重视“实践课堂”衔接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第二课堂”,一定要与理论“第一课堂”衔接。首先,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教学理念。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理论素养,而且还要注重在行动中增强实践本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其次,要将伟大建党精神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高校可将红色资源带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熏陶。例如:采访抗战革命老兵,参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们追忆革命历史、感怀先辈烈士,升华爱党爱国的思想境界。组织开展义务活动,例如清扫街区、去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服务、助教等,用行动证明爱国之情。最后,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可以设立专门部门,由专门的教师负责指导及跟进,全面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使之为国家的繁荣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三)融入校园文化,发挥“隐性课堂”潜力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结合。高校可以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雕塑、建筑、布告栏、楼道墙面等硬件设施中,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印象,使伟大建党精神更加立体化、形象化。其次,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结合。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风、学风、班风等精神文化建设中,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践行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将伟大建党精神与校园宣传文化建设结合。通过开办伟大建党精神专题讲座,以及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班会、校园论坛等形式传播伟大建党精神。

(四)融入新兴媒体,实现“网络课堂”创新

实现伟大建党精神的广泛传播,就要善于利用网络。首先,要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网络教育内容。例如:学校公众号增设“伟大建党精神”专栏;小程序定期向学生推送伟大建党精神的小故事及配套习题,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其次,要创新伟大建党精神的网络教育形式。高校应利用好学校官网、微博超话、微信和QQ群、公众号和小程序等网络媒体平台,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科学解读与广泛传播。对传播的内容进行加工,融入一些时尚元素及网络热词或流行语来达到吸引学生关注度的目的。例如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可以通过抖音直播课堂的形式开展交流互动,拓展伟大建党精神网络传播平台与空间。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