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及艺术表达

2022-02-13胡小婧

关键词:监狱现实

胡小婧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3)

一、引言

《警察与赞美诗》自出版以后便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受到读者的好评。作者以纽约地区和街头发生的故事为主体展开创作,以流浪汉苏比发生的故事为主线,通过生动形象的表达方法将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背后,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分享给读者。作者运用反讽的创作手法,讽刺和批判荒谬的社会现实。作品具有较大的阅读价值,值得读者及文学创作者的学习和思考。

二、《警察与赞美诗》内容解析

《警察与赞美诗》故事情节发展并不曲折,尽管是以小人物为主线展开的小说创作,但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并不会感觉到乏味,还会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陷入思考、分析。作者希望运用令人轻松的方式体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下的黑白颠倒,告诉人们当时社会发展中社会底层人是如何艰难生活的,从多方面对社会发展情况进行批判。在人物描述中,作者描述的都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看似毫不起眼,但是却能将人性的光辉展现出来。即使日常生活中有自私和粗鲁的行为,但是自私和粗鲁行为的背后又体现着淳朴真诚的品质。小说中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未运用过多的华丽语言描述,主要运用明喻、暗喻、反讽等艺术手法呈现真实的人性和真实的社会现状,但所反映的生活和艺术加工又使作品高于生活,通过该方式真真实实地将生活真谛诠释出来,引发更多人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该作品的题材主要来自生活,生活丰富的社会内涵赋予作品更多的社会意义,作品将底层人民的无助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向世人揭示出当时美国社会黑白颠倒的实际状况。小说故事的发展往往在读者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故事中的小偷犯法却无人问责,依然逍遥法外,并不断给安分守法的人带来威胁;而安分守法的人却面临陷害,不得不饱受牢狱之灾。作品中的主人公苏比为了解决温饱想着去调戏妇女然后进入监狱,在准备实施时发现看似良家妇女的人实际上是一个妓女,而在路边仪表堂堂、落落大方的绅士,则是令人厌恶的小偷。在作品创作中,作者没有像其他作者一样运用严厉写作方式抨击社会问题,而是运用幽默的语气和思想情感对社会进行批判,将丑陋的社会事实揭露出来,同时,轻松、愉悦的语气表达形式反而将真实、悲惨的现实社会更好地描述出来,提升了作品的创作效果。

三、《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思想

(一)讽刺、批判荒谬的社会现实

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方向发展。整个美国社会发展中都显露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该制度在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美国资本家陷入纸醉金迷的糜烂物质生活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自身对贫富差距分化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揭示出美国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者希望运用该作品讽刺和批判荒谬的社会现实,并以此为载体引发更多人思考、探究美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作者一系列作品中,该作品是批判社会现实最为辛辣的典型,无论是小说标题还是具体情节设置都极具讽刺意味,结尾的表达也出人意料,将人带入一种现实而又荒谬的社会情境中。从文章的标题看,作者将警察和赞美诗这两个意象并列,看似正向,实则反讽。在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设置和人物刻画方面,每一个故事情节的出现和发展都合情合理,但是最终结果却是荒谬至极,这又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表达的社会现实合理性产生强烈怀疑。通过这种方式,突出该作品讽刺和批判荒谬社会现实的主题思想。该作品运用独有的亨利式结尾,主人公在赞美诗的影响下决定改邪归正,但是在改邪归正期间却被警察抓住锒铛入狱。通过这种结局的设计,令读者有效分析和感受到赞美诗与警察之间的关联,在让人感到现实荒谬和不合理的同时,又能分析出作者贯彻全文的辛辣讽刺与批判现实社会的创作特点,让更多人在作品分析和探究中体会主题思想,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实际含义。

(二)将希望寄托在社会的改变

作者希望运用小说主人公的故事与行为,表达自己对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主人公苏比想尽一切办法进入布莱克威尔岛监狱,其目的是在监狱度过寒冷冬天。在实现愿望过程中,苏比却被无情的社会击得粉碎,未能实现进监狱度过寒冷冬天的愿望。就在苏比在教堂外受到赞美诗的影响决定重新做人时,却意外地被警察抓捕,实现了之前在监狱过冬的目的。这一情节设计表达出作者虽然不认为通过现实社会可以找到快速脱离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道路,但是通过代表爱和善良的赞美诗,也能找到未来改良社会的希望。赞美诗在对社会进行改良过程中,未能给现实社会起到任何作用,主人公在被感召之后依然进入了监狱。将希望寄托于社会的改变,作者试图运用主人公自身经历探究赞美诗对社会改良的价值和方式,但是赞美诗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十分薄弱,难以从多方面运用赞美诗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通过警察和赞美诗之间的矛盾特征呈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从而引导读者对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思考。

四、《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表达特点

(一)运用反讽艺术手法

作者在《警察与赞美诗》的艺术表达中,运用最多的写作技巧就是反讽。该手法在使用中对情节和人物进行反讽式描写,其目的是令读者对作者想要表达的荒谬社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以此满足作者深刻批判社会的目的。在反讽情节的设计和表达中。作者在作品中安排了六次流浪汉苏比可能被警察逮捕的情节,但是每一次的情节和结果都事与愿违,进而形成相应的情节反讽。通过警察逮捕苏比六次的情节,从侧面反讽主人公苏比为了进监狱过冬而做出的努力。尽管作出六次努力,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主人公为了进监狱过冬,第一次尝试进入豪华餐厅骗吃骗喝,但是豪华餐厅以貌取人的侍者根本就没有让苏比进门。在第二次尝试中,主人公试图用大鹅卵石击碎豪华的商店窗户。但是可笑的是,警察根本就不相信苏比是肇事者,所以没有将其抓入监狱。在第三次尝试中,主人公想着去一家小饭店骗吃骗喝,但是饭店的主人宁可将他扔出饭店也不愿意报警。调戏妇女是苏比的第四次尝试,结果反而被看似老实实则是妓女的女郎缠上。主人公在剧院门口大喊大叫扰乱公共秩序是其第五次尝试,但是警察解释为苏比在正常发泄情绪。在最后一次尝试中苏比想去抢劫,在抢到别人的雨伞以后,发现被抢人的雨伞也是偷别人的。在多种故事情节分析和阅读中,读者可以看出当时美国社会不仅是金钱至上的社会,也是贫富差距较大的社会,对于穷人来说不仅没有进入更多场所的资格,而且作为社会守护者的警察也未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在情节和人物刻画中的反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辛辣嘲讽,从多角度批判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让读者在作品阅读和分析中体会现实社会对人的不公,以及美国光鲜亮丽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

(二)运用明喻与暗喻的修辞手法

其一,明喻修辞手法。作品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明喻的修辞方法,通过as,like等单词将缺乏实质关联的单词进行拼接,进而形成某种联系,使作品中两个无关的概念内容能够产生必要联系。运用明喻的手法揭示出苏比生活的社会背景,鲜明有力地反映出当时病态的社会,描述了不同阶级的人民具有不同类型的生活痛苦,再一次将苏比的绝望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突出文章主题。其二,暗喻修辞手法。作品中的暗喻主要结合复杂的组合关系,从侧面间接说明文章中某个主体之间存在的必要关联,需要读者进行动脑思考才能领悟。在暗喻美好的事物事件时,也能通过该方法将主人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呈现出来,更是通过暗喻的形式将当时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反映出来,主人公在试图进入监狱过冬过程中受到非常多的阻挠和困难,通过暗喻形式间接表达出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分化的实际情况。

(三)采用空间转换手法

在全方位展示现实社会各种不合理现象的过程中,作者运用多角度空间转换的艺术手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在该艺术手法的使用中,主要将整个小说内容细致划分为相互独立但是又存在关联性的不同情节。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了满足自己进入监狱过冬的目的,尝试六次犯罪都没被抓,但在教堂外聆听赞美诗,备受感动准备重新振作时却被警察送进了监狱。在作品短短的篇幅中有七次空间转换,不同转换中都能引发出相对独立的情节,从而将美国社会的不同侧面体现出来。随着这些空间的不断转换,读者也能从不同角度深刻了解和分析整个美国社会发展情况。在不同的情节中又存在具有荒谬性的共同之处,进而让人更为感性和直观地对社会危机产生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印象,以此实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不合理现象的目的。另外,在多角度空间转换的艺术手法中,作者运用不同社会层面中不同故事情节之间相互渗透和验证的方式,对社会批判性主题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阐述,增加读者对作品内容的印象,以及深深的思考,从多角度探究现代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对策。

(四)作者典型的结尾手法

许多人已经熟知欧·亨利式结尾。这种结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作者对小说结局出人意料地安排。在结局的设计中,读者可以从表面看出结局令人意料之外的特点,但通过仔细分析和思索又能发现其背后隐藏的深意,感觉结局在情理之中。亨利式结尾表达方式经常运用在作者的文章结尾中,通过亨利式结尾优化整篇小说,作者在相对独立的单元故事情节中也设计了一些亨利式结尾,将结尾的艺术表达分为两种,不断带给人更多的体会和感受。在该作品中,每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都有一个令人出乎意料的结尾,主人公尝试六次犯罪情节,每一次犯罪行为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且这些犯罪行为都构成对社会秩序的侵犯和威胁,现代社会维护者警察应该将主人公抓入监狱。但是每一次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某些原因影响,导致其犯罪合情合理的失败。在主人公最终决定改邪归正时,又因为警察对其合情合理的怀疑而被抓住,然后扔进监狱。苏比最后被抓入监狱的结果让人出乎意料,因为无论苏比做出什么实质性的犯罪行为警察都会对其不闻不问。但是就在苏比接受赞美诗的感召决定做个好人时,却被抓进了监狱。精心安排和设计的亨利式结尾,可以让读者更进一步认识现实社会的黑暗。在故事转折和结尾时,作者设计了主人公受赞美诗影响而决定重新做人的情节,这种设计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美国不合理的现实社会现象仍然寄予改良的希望。作者典型结尾手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作品的中心思想。

五、结语

19世纪末期的美国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基本完成了工业化,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警察与赞美诗》是作者欧·亨利在当时社会创作完成的。作者讽刺和批判了当时荒谬的社会现实,希望通过文学故事促进社会的改变。作者笔下的主人公在听到赞美诗以后决定重新做人,这个情节的设计安排也从侧面反映出作者认为美国社会是有机会改变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作者运用明喻和暗喻两种修辞方式,是为了更好地揭示美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反讽艺术手法、空间转换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作品所要表达和创作的深意。

猜你喜欢

监狱现实
关于恋爱的残酷现实
监狱选美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论监狱企业立法
诞生在监狱中的牙刷
欢迎你到监狱来
面对聪明的罪犯,监狱还关的住吗?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刷脸取钱”将成现实
逃出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