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对等理论的旅游文本英译策略①
——以《如意甘肃大观》英译版为例
2022-02-13张文婷
张文婷
(甘肃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陇南 742500)
由于中外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审美标准、意识形态、表述习惯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区别。在旅游文本的翻译中,这种差异会导致误译或内容空缺,影响信息的传递和文化交流。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依据进行旅游文本的翻译,能够为译者提供更有效的翻译策略,能更好地保留其文化内涵,最大程度地复制出原文信息中“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使其获得更加广泛的受众范围。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最早由尤金·A·奈达(以下简称奈达)提出,其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最为著名的同时被广大翻译者应用的理论,则是奈达在《翻译科学与探索》当中所提到的“动态对等”以及“形式对等”〔1〕。由于“动态对等”曾引起学术界误解,因此在后续又针对“动态对等”展开了新的研究和解读,最后将这一定义改为了“功能对等”。该理论指出,翻译的本质具体是指从语义以及问题的角度出发,将与其最为贴近、自然的对等语翻译到译文当中,以达到再现源语信息的目的〔2〕。这也正是奈达对“功能对等”作出的定义。“对等”能将原文与译本进行结合,保障其是对等语而并非同一语。这一词语强调的是信息之间的呼应,而不仅仅是形式间的对应。由此可以看出,奈达在该理论中重点凸显了“以内容为主,形式为次要的思想”〔3〕。我国翻译界也有学者认为,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要素应是保障译文中的措辞足够通顺,表达内容拥有深刻含义,读者阅读后拥有相似理解。因此,在功能论视角下进行旅游文本翻译,译者应当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指导性原则,针对译文当中实际呈现出的内涵意义进行恰当翻译,关照交际意图和译文读者语言、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译作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源语语义、目的语语义紧密相关,要保障译作的优秀,还要注意体现出目的语以及源语之间的相互转换标准〔4〕。
二、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旅游文本对外英译的误区
(一)缺乏文本类型差异研究
通过分析甘肃旅游英译作品可以发现,许多译者并未针对中英文旅游文本当中蕴含的差异性展开对比和分析,导致相关译文缺少对比性研究这一层面的可靠理论根据〔5〕。从实践角度讲,中文、英文旅游文本当中存在差异化特征,而正是由于这一类差异性特征,导致其逐渐成为这一类型文本翻译无法打破的局限。这也导致最终研究结论无法实践性深入,很难对后续旅游文本的英译实践给予针对性指导。
(二)缺乏实践探究性
不少旅游文本的翻译只着眼于“为了翻译而翻译”,未能表达出旅游文本的实际功能和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翻译而翻译”〔6〕。例如,甘肃旅游文本在介绍崆峒山时写道:“崆峒山是道教文化圣地,历史十分悠久,有传说黄帝在此得道。”这句话目的想要凸显出崆峒山的道教氛围,以及黄帝得道传说,但文本中将这句话简单地译为:“Kongtong Mountains is a sacred place of Taoist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and legend has it that Yellow Emperor was enlightened there”,外国游客们在阅读时恐怕会一头雾水,许多游客对于中国文化并不了解,不知道“道教”“黄帝”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只能作为传递信息的用途所在。
三、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甘肃旅游文本对外英译策略
在开展翻译实践的过程中,信息传递是否具有准确性只是使译文获得成功的基础,最关键的一点是使读者获取到相关译文实际要表达的深层内涵。基于功能对等理论,译者针对相同的原文可以应用差异化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此来完成最终的翻译目的和应用需求〔6〕。本文以《如意甘肃大观》英译版为例,针对书中示例进行分析,探讨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如意甘肃大观》选择以“如意甘肃”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文化概念作为基础理念,并将甘肃地区范围内的自然风光作为空间叙述线索;具有代表意义的名胜古迹、文化遗迹等作为时间叙述线索。将甘肃地区悠长文化历史作为切入点,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范围中解读甘肃的千年文明史,为大众全面描述了甘肃在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本书共描写了四个方面的甘肃,分别为人文、绚丽、养生和今日,通过这一方式向大众展现出甘肃地区特色化的旅游资源。同时将甘肃地区对中国、世界有着关键影响的130个亮点介绍出来,引导中外读者共同认识甘肃的美、感受甘肃的美。另外,这本书还全面介绍了甘肃的地域习俗、自然景观、历史传承、发展历程等,通过详细的解读,使游客清晰地认识到甘肃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
(一)直译
有学者认为,翻译的基础过程是直译,不论是针对任何的翻译类型而言,其实践翻译工作都将以此为前提。对于直译来说,其不仅是原文内容的真实展现,同样是展现原文的真实翻译方式,可以将其看成翻译领域的“一对一”。直译方式的基本目的,是为了充分保障原文的基础形式,而并非扭曲其原本意义。
例如:文县地区白马藏族的池哥昼舞蹈久负盛名,因其舞姿热烈豪放、神秘原始,让人一瞬间联想出五万年前白马人祖先跨越大陆的艰辛历史。
译文:The Chige dance of the White Horse Tibetan people in the Wen County,Gansu region is renowned for its passionate,uninhibited,mysterious and primitive dance,which evokes the hard-fought history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white horse people who crossed the mainland 50,000 years ago.
上述例句的翻译采用了直译,其中对“池哥昼”的翻译以源语为基础进行表达。使其具象化展现在读者面前,方便国外游客更轻松地理解译文当中蕴含的内容。
(二)省译
由于中西方文化在意识形态、思维形式、人文思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两种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使译文表达足够流畅,可以合理将译文中的非现实性词汇省略。但要注意的是,原文省略应当立足于原文本身,确保翻译内容的真实性。
例如:武都万象洞,又名五仙洞、仙人洞。因洞中藏洞、琳琅多姿、乳石丰富,恍若包罗万象的阆苑仙宫而得名万象洞。
译文:Wudu Vientiane Hole,also known as the five fairy cave,fairy cave.Because the cave is full of caves,beautiful scenery and rich in milk stone,it is named Wanxiang cave for the Immortal Palace of Langyuan which is like Paul’s million-way.
相较于汉语而言,英语具备更为强烈的工具性特征,因此其十分注重简要凝练。这也意味着实际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缺乏实际表达含义以及较为繁琐的修饰类语句可以不用进行翻译。因而在短句中的“琳琅多姿”“包罗万象”等具有重复意义的词句则可以不用翻译,对于游客的理解也并无实践性帮助,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才对其进行删减。同时保障异域游客在阅读过程中不会出现困扰,充分结合英语语言的基本特点。
(三)改写或重写
改写或重写是针对翻译过程中表达问题以及语序问题进行解决的根本手段,目的是充分保障译文的可读性,更加显著地发挥出翻译的优势。由于中外语言特点、表达方式方面的较大差异性,原文当中的形式、内容应当在正式翻译过程中,展开整体性的调配和组合,保障译文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实际需求。
例如:陇南乃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秦人挥戈抡锄、蜀汉曹魏兵戎相争,宋朝吴玠父子二人抗击大金。历史上的陇南之路,一如蜀道难中的“百步九折萦岩峦”,留下了无数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译文:Longnan is the place to battle since ancient times,Qin Brandish Hoe,Shu Han Cao Wei armed conflict,Song Wu Jie father and son against big gold.The road to Longnan in history,like the“100 steps make a lingering rock”in the difficult road to Shu,has left behind countless epic stories.
句子中的“戈”和“锄”的含义对于国外游客而言有着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能够充分使外国游客明确挥戈抡锄、兵戎相争,译文选择在结构和用词方面进行调整,“百步九折萦岩峦”,改写其字面结构,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降低了游客理解过程的难度,通过改写策略,将其中想表达的真实含义,比较明确地表达给游客。
(四)注释、增译
由于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在翻译旅游文本的过程中,要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注释是不可忽略的关键手段。具体来说,就是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地添加一些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词语空白。虽然有学者认为这是没必要的,但对于一些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特征词汇而言,添加注释是完全可行的。
例如:陇南地区还有值得一提的文化资源——三国文化。这一地区属于川甘交接地区,其同样也是三国时期蜀、魏交战的地区,耳熟能详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多次伐魏都在曾在这里发生。
译文:In Longnan,there is another cultural resource worth mentioning---the culture of the three kingdoms.This area is part of the Sichuan-Gansu border region,it is also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of Sichuan (The Liu clique,the Cao clique,the sun clique and the clique of the warlords associated with them fought their way to the time when Emperor Wu of Jin established the Jin Dynasty to unify the country),Wei war area,familiar with Zhu Geliang six out of Zhu Geliang’s Northern Expeditions,Jiang Wei many times in Cao Wei have occurred here.
三国文化是具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文化概念。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外国游客在针对有关词语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可能出现较为抽象化的概念。但这些词语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都是耳熟能详的,因此通过应用增译加注释的形式,使国外游客具象化地了解到这类特色词汇传递出的精神涵义,为他们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理解。
四、结语
甘肃是中国著名文化标志“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枢纽地带,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区域。这一发展机遇在带动甘肃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使甘肃的旅游产业获得了新生。旅游文本是否具备优秀的翻译水平,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甘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化传播。在这一背景下,有关译者应当持续强化自身翻译水平及素养,针对旅游资源和翻译策略展开分析,通过借鉴“功能对等理论”,采用省译、直译、增译、注释等多种方式,将地方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向异域游客传播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