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下计算机类图书出版的创新策略
2022-02-13王冰飞
◎王冰飞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084)
信息技术的快速推广推动着读者阅读方式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转变,促进读者对图书的阅读要求和内容的要求不断提高。另外,电子书籍的出现改变了单一的阅读渠道,对于传统图书出版领域的正常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这对于图书出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计算机类图书出版要审时度势,根据当前消费者的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内容,提高图书出版质量,推动图书出版行业稳定向前发展。
一、创新图书编辑出版的必要性
(一)是新媒体背景下图书出版工作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追求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信息的共享与消费者的交流评价,促使读者对图书出版行业和纸质图书有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提高纸质图书出版质量,提高读者阅读的体验;另一方面,要创新图书出版形式,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发读者的兴趣。可以通过阅读了解地区文化特色,丰富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字里行间中感悟生活、体味人生[1]。因此,要注重图书出版的创新,通过提供更优质的阅读媒介,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不断促进读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是新时代背景下巩固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地位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子书籍打破了传统纸质书籍对于市场的垄断。一方面,电子书籍存在于读者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中,方便读者携带;另一方面,电子书籍的便利性保证读者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极大程度上增强了阅读的便利性,人们因此降低了对纸质书籍的需求量,这是对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严重威胁。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电子书籍是否能够完全替代纸质图书仍需进行一定的考量。尽管电子书籍自身具有便利性、灵活性、精美性等特点,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电子书依然不能取代纸质书籍的收藏、记录、反复阅读的功能[2]。另外,纸质书籍能够有效增强阅读的真实性,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提高读者的记忆力。因此,图书出版行业要充分抓住纸质图书的发展优势,提高纸质图书的质量,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消费循环,推动图书出版行业以及纸质图书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新时代背景下满足读者阅读需要的必然突破口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渠道,而且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阅读产品,推动着读者不断提高对阅读体验感的要求。一方面,读者不仅注重纸质图书的质量、封面和书本排版,另一方面,读者为了丰富精神世界更加追求书籍自身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图书出版单位要进行多方考量,结合消费者当前的购买需要,有序创新图书出版工作,进一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从而推动图书出版产业健康发展,能够在图书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稳定发展。
二、当前计算机类图书编辑出版现状
根据当前的计算机类出版行业发展需要,图书编辑出版的题目要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但就当前的形势而言,计算机类图书的选题存在单一性、重复性,不够新颖等不足,图书编辑人员往往借鉴、抄袭网络上已经发表的优秀作品,导致图书缺乏新颖的内容,降低读者对计算机类图书的兴趣。同时,电子书籍的快速发展,不断冲击着纸质图书的原有市场,导致许多图书出版社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占据市场份额,图书编辑工作多呈现形式化、表面化的特点。另外,部分图书出版社过于关注经济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忽视了图书本身的内容和质量,造成计算机类图书质量进一步下降。在这种竞争环境下,图书内容雷同、图书品质低下,严重影响计算机类图书的市场份额,降低预期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如下。
(一)计算机类图书出版同质化现象严重
传统的计算机类图书出版内容呈现低水平、重复化的发展趋势。由于入门级图书技术门槛低,导致图书编辑多扎堆于入门图书,而真正高水平内容的图书却屈指可数。例如,市场上存在的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入门实践教程等图书,多为入门学习的计算机类图书,却很少有难度较高、研究较深入的学术专著类图书[3]。随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读者开始追求深度学习,逐渐挖掘知识的内在价值,将阅读重点放在扩展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浅层的图书出版不利于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不利于扩大图书行业的市场份额,提高图书的内在价值。
(二)计算机类图书营销方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不利于计算机类图书的快速发展。当前的出版社的市场部门和发行部门往往采用线下售卖的渠道,通过零售店将图书展现到读者眼前。这种传统的销售渠道,导致图书编辑不能及时了解读者的真实需求,也就无法提供精准的图书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编辑要想满足当代读者的需要,就要通过新媒体技术拓宽销售渠道,并打造信息交流平台,不断出版多元化、多样化的特色图书产品。
(三)计算机类图书出版设计效果不佳
一方面,图书编辑行业对印刷环节不够重视。实际上,图书印刷是保障图书出版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很多图书编辑出版单位忽视了印刷环节的作用,导致排版错误、错别字、印刷不清晰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影响图书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损害了图书的对外形象。另外,由于纸质图书的成本和价格远高于电子图书,若质量不佳,频频出现出版失误,会降低读者的阅读体验,降低读者对纸质图书的信任度,不利于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面,图书编辑行业对图书装帧设计不够重视。好的图书装帧设计可以快速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收藏价值。因此,图书编辑行业要格外关注图书装帧设计,重视出版图书的外观和质量。当前的图书外观设计简单普通,很难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更难发挥收藏的价值。另外,不少图书出版编辑不注重图书内容的排版设计,如在图书中穿插与内容不符的插画、图书排版不合理、图书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由于图书编辑人员的不重视,缺少对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导致图书质量整体下降,降低了图书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影响消费者对图书的购买欲。
(四)计算机类图书出版编校制度不合理
完善图书编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图书编辑出版的质量。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图书出版单位存在编校制度不合理或不健全的问题。一方面,图书出版单位内部书稿三审制度不健全、责任编辑制度不完善,加之部分图书单位校对任务权责落实不明,导致部门内部刻意减少校对流程,影响图书编辑流程和正常发行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校对人员过度依赖编校软件,导致一些编辑问题无法查出,进一步降低了图书的编辑出版质量。
三、计算机类图书出版编辑工作的创新策略
在信息技术快速普及,电子书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图书编辑行业要想在图书市场中占得一席之地,就要精准定位目标人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图书质量,这样才能使图书出版行业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可能。
(一)增强数字化编辑出版意识,创新营销策略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图书编辑要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把握社会发展的新动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要深入研究市场所需,充分调查消费者的阅读需要,创新编辑理念,使图书编辑工作者能够编排出专业性强、满足读者需要的图书,发挥图书编辑的社会价值。另外,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图书编排工作者要关注热点时政,凭借独特的眼光和社会观察力,在图书编辑中增添创新元素,提升图书内在质量,进而提高读者的关注度,引发读者的共鸣,推动图书出版行业平稳发展。
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图书出版行业忽视图书质量,片面扩大生产规模,导致市场快速饱和,反而降低了图书编辑行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图书编辑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大局观,统筹兼顾,注重图书的出版质量,及时发现图书自身的排版、内容、印刷等质量问题,把握图书编排发展方向和方针,充分发挥图书的阅读价值,保证读者的阅读体验感,引发良好的社会反响。因此,图书编辑者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避免犯政治错误。另外,图书编辑者要注重图书编辑出版质量。首先,编辑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认真斟酌图书内容的逻辑性、合理性、完整性等,及时发现并纠正图书内部的问题[4]。其次,要形成辩证思维,严格审查图书中的插图和表格,避免出现与文章内容不符或排版不精美等问题。另外,要保持和作者的密切联系和沟通,适当运用校对软件,根据软件的提示错误进行合理的修正。同时,要注重图书内容的细节,从根本上保障图书的质量。最后,要创新图书交流平台,图书编辑工作者可以通过读者的反馈及时更新图书编辑方针,切合实际,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阅读需求。
(二)创新销售渠道,实施精准营销
当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推动图书销售渠道从单一的线下零售向多元化的线上线下一体销售转变。图书行业的相关销售部门要针对不同的计算机类图书采用不同的营销方式,创新销售渠道。例如,针对计算机类学术专著,要将重点放在出版后的新媒体营销方式上,根据当时的技术热点和作者的权威性,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运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另外,打造作者专业粉丝群,建立技术读者讨论群,在推动学术交流的同时,为未来的图书销售做推广。针对计算机类科技图书,要运用新媒体手段,将作品策划、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等内容进行全过程营销[6]。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平台,介绍技术和作者的创作过程,吸引读者的关注。另外,还可以邀请各类名人、大咖进行点评,多种渠道结合,努力将即将发行的计算机类科技图书打造为畅销图书。
(三)提高图书装帧创新设计水平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不断提高对阅读质量的要求。在图书装帧实际工作中,要提高图书装帧设计质量和水平。图书编辑出版单位要明确市场定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阅读习惯创新与图书内容相契合的封面和装帧。同时,图书出版企业可以招募和培养与图书装帧设计相关的专业人才。根据读者喜好和市场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为读者提供更加精美的图书装帧和图书内容,提高图书的阅读价值和收藏价值[5]。
(四)创新图书编辑校对制度
图书编辑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增强图书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图书出版行业必须完善和创新编辑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人员工作职责,明确权利主体,推动图书编辑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开展。同时,要关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要提高工作人员招聘标准,选拔有知识、有技术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确保企业编辑人员具备正确的政治思想,避免图书内容出现思想性的错误。
另外,要创新图书编辑校对制度。众所周知,图书校对工作虽看似简单、枯燥,实则精细、复杂。这不仅需要员工掌握过硬的专业语言知识,还需要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正确对待校对工作。为此,有关工作部门要根据当前图书出版企业的现状,创新并完善“三审三校”校对环节。首先在校对初期,可以适当应用新媒体校对软件,甄别错别字、错误排版等问题;在人工修复和检查后再次运用软件进行查验,确保图书大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另外,在审稿流程结束后,审查人员要对图书内容进行适当的抽检,确保编辑工作顺利进行、出版工作成功开展。
四、结语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类图书出版要想获得突破,扩大市场占有率,就要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销售渠道,通过提高计算机图书的质量,探索计算机类图书的发展之路[7]。同时,计算机类编辑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追求计算机类图书的深度和广度,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要,对图书编辑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提高书籍的传播价值和收藏价值,从而增强图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