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快乐学习
——“双减”背景下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索
2022-02-13徐萍萍史冬梅
徐萍萍 史冬梅
(1.肥东县宝翠园小学 安徽合肥 233300)(2.合肥市大通路小学 安徽合肥 230011)
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教学步伐,顺应“双减”潮流,一切从学情出发,思考教育教学策略,从激发学习兴趣开始,指导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领会知识,理解方法,习得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课前兴趣激发的策略
(一)导入激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精彩的导入能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为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营造氛围,创设条件。所以,在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会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设置不同的导入。在教授《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面对着一群稚气未脱的小孩子,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导入——狮子大王给孩子们发送“邀请函”,“邀请函”上写着:小朋友们,你们好!欢乐森林将选举新的“万兽之王”,特邀请你们来做评委。希望你们能公平、公正地为欢乐森林选出一个合格的“万兽之王”。学生听了特别激动,为自己有机会当评委而开心。这一节课,学生听得格外认真,就是为了能公平公正地投票选举。新颖别致的导入,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而然就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实践激趣
在执教《中国美食》时,笔者明确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认识中国美食,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之情。我们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带领学生认识美食。但是要如何激发学生对美食的热爱之情呢?说不如做,可以借助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一做。于是,笔者在课前布置了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制作家乡的美食。第二天课上,学生们的反应让笔者既惊讶又高兴。他们从选材到烹煮,说得头头是道。甚至还有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美食打包带来,与同学们共享。这样的课外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二、课中兴趣激发的探索
(一)形象激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通常会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贴合文章内容,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这些插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抓关键词句,调动多种感官,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爬山虎的脚》时,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文中的“一顺儿”,笔者引导他们观察插图,从插图中仔细寻找“一顺儿”。果然,有几个细心的学生兴奋地叫着:“找到了,找到了。”原来他们发现虽然爬山虎的脚很多,但叶尖都朝着一个方向。这时学生再去读句子,领略了爬山虎叶子的美,体会到作者观察的细致。随后在理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这段时,学生按照笔者的提示,直接在插图中找到了爬山虎的“脚”。再让他们试着画一画,并和书本上的插图对比,学生画得都很逼真。这说明学生能理解作者的描述,能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画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插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去理解词句,以图促悟,使学生真正融入课文学习中去。观察插图,再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同时也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图引思,以思引情,以情生情,从而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内容,达到感情的深化。这样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拓展中感悟文本的内在情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精神境界。
(二)方言激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方言在表情达意上可谓是“一针见血”,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作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语文教师,说普通话已经成为笔者的工作习惯,但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方言有时更具教育力量。如教学《搭船的鸟》这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搭船是什么意思?其他学生做了解释之后,这名学生还是似懂非懂。于是,笔者想到了用方言去帮助他理解。笔者说出的方言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有学生一边笑一边使劲点头:“对,对,我奶奶就是这样说的!”接着笔者又用方言拓展了“搭车,搭飞机”,这一下学生都明白了“搭船”的意思。用方言不仅能解决难题,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方言,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趣味横生。
再如教学《清平乐村居》时,学生普遍不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句,于是笔者进一步解释:“吴音是吴地的方言。作者当时住在信州(今上饶),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就是指相互逗趣,取乐。”但学生仍一脸茫然,笔者立即出示了课前搜集的相关吴音资料,播放了相关音频,进而启发学生思考“翁媪”之间,会用怎样的方式“相媚好”。学生借助情境,模拟表演,思维活跃,课堂一下子进入了高潮。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翁媪”会用吴音怎样说。学生立即用学到的吴音知识想象当时的情形,用似是而非的吴音进入了情境。笔者眼前仿佛重现当时“翁媪”之间亲密、和谐、温暖的生活画面。在国家大力倡导说普通话的今天,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引入方言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描述的情境,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三)经验激趣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而有个性的体验,利用丰富而有趣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教学《曹冲称象》时,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首先请学生自由读一读,用喜欢的符号画出第四自然段中描写曹冲动作的词语。小组交流后,进而出示课后第二题,请学生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语言,将其化为自己的语言。笔者鼓励学生借用刚才画出的动词自主表述,学生由于有了积累,个个说得不亦乐乎。笔者进而引导学生评价哪名学生说得好、为什么,学生总结出说得好的同学在说时的优点。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曹冲在说这段话时会有哪些表情、哪些动作、哪些心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当时的情景。小组交流时,学生个个说得有声有色。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学生展现风采的欲望,学生自然全身心投入,进而沉浸到当时的情境之中,化身为聪明能干的曹冲,把课堂推向高潮。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多设计诸如“看一看、做一做、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等活动,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这样既可突破教学难点,又体现趣味性。如教学《玲玲的画》时,让学生画一画《我家的一角》,进而引导学生说说课文故事;教学《登鹳雀楼》时,配上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唱一唱这首诗歌;教学《日月潭》时,让学生画一画,并说一说日月潭美在哪里;等等。这样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内化了从文本中积累的语言,又联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活跃了课堂氛围,训练了学生语文能力。
(四)表演激趣
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故事,这些故事通常是以动物为核心角色来阐述某一个道理或表达某一种感情的,教师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扮演角色,通过直观的肢体动作演绎故事内容,启迪思想、丰富感情、提升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语言精练,含义深刻,深受学生的喜爱。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创设表演情境,表演故事内容。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以动作、语言、神态,把故事搬上了讲台。这样的趣味教学,将“要你学”变为“我要学”,使课堂教学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低段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童话、寓言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既学习到语文知识,又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兴趣中培养能力,一举两得。如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时,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表演,不仅抓住文本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学《寒号鸟》时,笔者引导学生表演,学习寒号鸟的语言,深化对故事的理解,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笔者引导学生表演后,想一想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学生在与同伴的讨论中,理解了故事内容,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后兴趣激发的尝试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文能力的主要方式还是实践。传统的抄写、背诵、默写等作业形式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更体现不出层次性和趣味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创新作业形式,课后多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实践性作业,重在开发智力、培养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一)阅读作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普遍存在问题,亟待改变。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设置了一系列板块,如“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阅读策略单元”等,目的是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从理解、积累走向评价、运用。如布置读书摘抄、概括梗概、阅读批注、写读后感等形式的作业,或引导学生在读整本书之前,制订一个读书计划,按计划阅读并填写“阅读记录单”,画思维导图、人物谱,评说人物,开展故事会等,引领学生进入深度阅读。
(二)综合作业
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与生活相关,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综合性实践中学习语文。如教学《葡萄沟》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葡萄沟的资料,将资料与文本结合制作手抄报,整理表格,画知识树,开展班级展示评价,形成“找—做—画—展—评”作业模式。再如教学《端午粽》后,可以引导学生查阅家乡美食的有关资料,寻找制作方法,和家长一起做一做家乡菜,并拍照上传至班级群进行介绍。这样既内化所学,又趣味横生,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语文教师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有创新思维,立足学情,大胆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出生机盎然有吸引力、趣味性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