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婚俗变迁探析
2022-02-13田正国陈祥志何璘
田正国,陈祥志,何璘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 550025)
1 松桃苗族传统婚姻
1.1 传统婚姻形式
松桃地区的苗族婚姻总体上可分为自主婚姻、半自主婚姻、包办婚姻三类,在旧社会时还存在姑舅表婚,但现在已经没有再看到了[1]。
1.1.1 自主婚姻
过去松桃地区的苗族青年男子一般是通过赶场(赶集)、外出劳动、走亲朋做客、节日活动等结识青年未婚的苗族女子,通常,搭讪借口多是以向女子讨要糖吃、讨要苗歌、讨要饭菜等。这个搭话过程一般需要男子经过反复的主动搭讪,如此女子便会开始进行礼貌回应,男女双方就此开始交谈,如果双方有继续深入了解的意向,便会进行多次的相会,对苗歌、聊天等,以此来增加两人情感。当两人感情深厚之后,便私订终身,通常此时女子便偷偷收拾好自己的生活所需品,自己独自一人或叫上要好的姊妹陪同,男子自己孤身一人或叫上几个好友一起到女子村寨附近双方约定好的地方。趁夜色,男子带着女子来到自己的家,就此开始同床共枕,在女子私奔的过程中如果被女子家里发现,如若女子家人较为凶悍,一般女子的父兄会拿着刀棍等器械在村寨附近寻找男子,如果追到男子后进而威胁男子不许再来纠缠。女子到男方家中后,择日男子的父母便会委托他人去告诉女方家人女子已经被带到男方家中的信息,女方家人得知情况之后,会叫上亲戚族人等一同去男方家里做客,一则领回女子,二则了解男方家里的基本信息。在接待女方亲族时,男方会设宴款待,并邀请村寨内能说会道、威望高的人来代男方家赔不是,茶饭之后,将女子领回,在领回女子时,男方再三诚恳地央求女方家长同意这门婚事,通常情况下,女方家长会委婉地表示等待男方按照正常的礼节来进行后续认亲。传统的认亲顺序一般是男方挑选一个良辰吉日去女方家设宴款待女方亲族好友,席间酒肉桌数均由男方依据女方房族人数来确定数量,举办了这个认亲酒,代表着婚事已成。待到婚后头胎孩子出生,男方会举办满月酒,此时女方便送来嫁妆、被服、稻米、鸡蛋等。
1.1.2 半自主婚姻
此种婚姻形式与自由婚姻相差不多,一般的情况为青年男女已经自由恋爱到很深的程度,但是男女并没有擅自做主,而是委托他人进行搭桥牵线。委托人一般要三番五次地前往女方家替男方说媒,此过程一般要跋山涉水,还要携带美酒美食做进门礼,女方父母即使心里满意这门婚事,也会等待委托人的多次上门。这些都是依据过去人们缔结婚姻的一种心理认同,称为“不苦不甜”。等到女方同意婚事后,便按照传统的婚姻礼节,进行求亲、认亲、订婚等一系列的婚姻流程,最后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迎娶女方。半自主婚姻是松桃地区的主流婚姻形式,它具有男女自由恋爱的需求,又符合传统的婚姻程序。
1.1.3 包办婚姻
包办婚姻,旧社会时期的“姑舅表婚”即是,当地俗称“扁担亲”[2]。人们在婚姻上遵循着娘亲舅大的古训,因此当舅舅家中的男子与姑姑家中的女子年龄相仿时,在他们幼年时期时双方家长便已经给他们定好了婚姻。通常情况下,由于古训的存在,舅家一旦开口想要缔结姻亲,姑家基本上便会答应,但是当男女年龄差距较大时,姑家可以拒绝,但也有在定好婚姻后舅家男子不愿迎娶姑家女子的情况。还有一种包办婚姻,就是某些存在身体缺陷或性格老实不善言辞之人,这种一般由男方委托媒人走访介绍。如果男女双方在婚前有过更加深入的了解,且年龄相仿,身体健康,奠定了良好婚姻的基础,因此婚后也多幸福美满。如果,男女双方婚前因缺少足够的深入了解,没有打好感情基础,婚后多难以创建携手共进的家庭,因此具有较高的离婚率。包办婚姻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如今已经不存在,如今只有岳父母的称呼还延续着这一婚姻形式的称谓方式。
1.2 传统婚姻程序
松桃苗族地区的苗族青年无论是何种婚姻,既定的婚姻程序都是一样的,其顺序分别是“讨亲”“认亲”“订婚”“讨庚”“结婚”这 5 个缔结婚姻的程序[3]。
1.2.1 讨亲
讨亲在当地苗语称为“洒去”(汉语谐音),讨亲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男方父母看上某一家的女子后,再询问男子意愿,便请求媒人(媒人,汉语谐音“各使”)前往牵线搭桥。第二种是男女双方早已经情投意合,开始交往,双方父母并不反对,此时便可以请媒人前去女方家里讨要亲事。媒人要携带酒一壶或一瓶,糖一封或一斤,糖和酒寓意着长久和甜蜜,媒人不论男女,要熟悉相应的礼仪,媒人代表着男方,所以得懂礼节,会说话,媒人进女方家里后,客套之后,便直接说明来意。讨亲的过程,一般媒人要来3次及以上,一般的说辞以夸赞男方好处为主,而女方则是以女子年轻、家里贫困等言辞予以婉言拒绝,媒人如此三五次之后,女方感受到男方的诚意,同时也通过一段时间的打听,询问了解男方的基本情况后,方才答应。
1.2.2 认亲
认亲,当地称为“潦去”(汉语谐音),待女方同意亲事之后,男方父母会带领男子前往女方上门认亲。男方选定一个良辰吉日,带上一刀猪肉,一公一母两只鸡,白酒一瓶作为上门礼物,双方在女方家互叙家常。吃饭时,女子一般要为男方客人端水洗手洗脸,吃饭时男方一般要为女方家长夹菜倒酒。
1.2.3 订婚
订婚,当地苗语称为“将去”(汉语谐音),礼品数量依照家庭实际情况而定,种类一般为猪头、白酒、首饰、衣物、蜡烛、香纸,食物是用来给女方设宴款待亲戚所用,衣物首饰是给女子,蜡烛、香纸是拿来祭祀祖先所用。吃饭之前,要先烧香祭拜祖宗神灵,然后再请寨中歌师说礼词,说礼词包括男女两方,礼词内容为互相赞美,通过互相的礼赞,提高满堂的喜庆氛围。人们便在喜庆的气氛中开始吃饭,饭后依据具体情况,男方可当日回去,也可次日吃过早饭后回去。男方回去时,男方家里要准备一些赠礼,一般为布料或裤子。
1.2.4 讨庚
讨庚,就是男方向女方索要女子生辰八字,男方请算命先生据此择选娶亲的日子,这里需要精确到女子的出门时辰和进入男子家门的时辰。讨庚,需要男方委托媒人前去讨要,同时依据实际的经济情况赠送相应的礼金,女方收取礼金之后,并告知媒人需要商量,之后再择一个吉日将女子生辰八字告知媒人。待到男方收到女子生辰八字,“先生”算好日子,并告知女方,让女方做好送亲准备。
1.2.5 结婚
结婚,当地苗语称为“当去”(汉语谐音),在娶亲的前一天,男方根据女方嫁妆多少、亲族人数,组织“官春”(汉语“轿夫”),在媒人的带领下,“官春”负责抬着置办酒席所需的酒、肉、米等物品。接亲队伍的带领人除去媒人外,一般还有男子亲族长辈作为领头人,决定接亲事宜,接亲队伍一般20人左右,接亲队伍均为家庭美满的人。当天,女方用男方送来的食物操办宴席,宴请女方亲戚朋友。当晚,会在女方家堂屋唱苗歌,要把第二天走路要唱的歌都唱一遍。次日清晨,也就是接亲当天,女子在堂屋进行分亲出嫁仪式,在堂屋焚纸祭拜祖先后,此时一般母亲会说一段出嫁词,想到此刻之后便要成为他家成员,不禁泪流满面。女子出门后由弟或兄扶着或背着,再由一名女性负责为新娘打红伞。走在新娘前面的是引亲婆,并手持马灯或灯笼,用来驱邪和照亮前程,接亲队伍的“官春”负责抬新娘的嫁妆走在其后。在启程前,需要在女方家吃早餐,席间,女方姊妹会用锅底灰涂抹接亲队伍的脸庞,一是表达自己姊妹被娶走的愤;二是“黑”在当地苗语念“拐”与“官”的读音相似,寓意生个后代当大官;三是接亲队伍被涂抹得像花猫一样,返回路上,所遇之人皆是嬉笑不已,既增加了一路的乐趣减缓劳累,又寓意着对新郎新娘的祝福;接亲队伍需得回到男方家中,放好东西后才可擦洗。如若路遇相同的接亲队伍,队伍争取走高处或新娘双方互换手镯,表示互不吃亏。送亲队伍依据宗族大小,从几十到上百人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女方送亲的长辈中父亲不送亲,哥嫂、姊妹、亲戚等人组成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
队伍到达男方家后,新娘不落地,有男子一直背着,直到进门坐下为止,在大门外或院坝由“先生”举行接亲仪式,“先生”在桌子上摆有酒、肉、公鸡、香纸,焚纸烧香,手握一只公鸡诵念相应口诀。之后接引新娘进门就座,新娘等人一般从侧门进入,随着送亲人员陆续进屋后,男方家人为新娘舀饭,进行“吃新娘饭”仪式。晚饭,分先后顺序进行用饭,送亲队伍(正客)坐堂屋,席间由男方寨中德高望重之人作为陪客。宴席当天,男方宾客加上送亲队伍,宾朋满座,热闹至极。从晚饭的时候起,男方便开始簇拥着女方来对苗歌,席间不时唱起添饭歌和劝饭歌 (汉谐音“撒草瑞草立”)。男方的青年男女往往会为女方送亲队伍的青年男女盛上大碗饭和夹上大块肉,并唱起苗歌或说起句子,这又是青年男女互相认识的一个绝好机会。送亲队伍通常要在男方家留宿一夜,有的两夜。晚饭过后,宾客们围着火塘座一圈,男方宾客便会邀请女方宾客来对唱苗歌,这里是夜歌(当地称为“撒庞底”),对歌双方分工为作词和唱两人,既比作词人的能力,也比唱歌人的能力和耐力,苗歌均为现作词现唱,有的歌还是两人一组唱歌,双方共6人。半夜的时候男方一般会备有甜酒供宾客们消夜,还要为唱夜歌的歌师们挂红,也就是斜挎一跟红布并在红布上沾一定的酬金以示感谢,待天要亮时,双方歌唱内容开始唱和,表示主人家喜事圆满。
待天色微亮,新娘要去村寨中象征性地挑水,由男子父母倒入水缸之中,表示婆媳和睦。之后举行酬亲仪式,中堂罗列着嫁妆和送亲的随礼,男子的父母、叔伯和女子母亲、叔伯、兄弟、叔娘等在中堂坐定,聆听男方歌师述唱酬亲词。酬亲词内容为男女双方结合是自然规律和苗族的历史,即迁徙、经历的苦难、传统理念等。吃过早饭,宾客回家,此时男方村寨之人便会在村寨一路设“卡撒”(拦路歌),向即将离去的客人讨歌,通常情况下每过一道卡,就得留下一首歌,设卡的多数为年轻男子,主要是卡前来送亲的年轻女子,直到出了男方村寨[4]。传统苗族婚俗仪式不行三拜六叩之礼,没有新婚洞房的习俗,松桃苗族夫妻之间沿袭着有女子父母在一起时不同房的规定。散客之后,新婚夫妇会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携带点礼物回访娘家,在娘家留宿两到三日,此后便开时经营自己的家庭。
1.3 传统婚礼形式
传统婚礼的形式,举行婚礼的地方皆为房屋的堂屋,举行女子出门和进门的相关仪式,之后新娘便待在新房,宾客亲朋可进新房与新娘互相认识。
2 松桃苗族现代婚姻
现代婚姻习俗婚姻程序和婚姻形式上都有许多变化,在程序上的简化和在婚姻形式上的多样选择,皆是当前人们适应现代生活对婚姻习俗做出的调整。
2.1 现代婚姻形式
松桃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自古以来主流的婚姻形式是遵循着传统习俗的半自主婚姻,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包办婚姻已经难以见到。而自主婚姻在现代社会的男女交往观念中已经被融入自由婚姻的范畴里面,即男女恋爱,私定婚姻在现代社会的男女交往观念中就是自由恋爱。传统的自由婚姻现在也不多见,在现代法律的规定下,男女恋爱自由,所以基本全为半自主婚姻,但是有所区别的是不经过媒人求亲的过程。一般双方父母知道男女交往之后,男方父母便会挑选一个日子,带上礼物前去女子家求亲,礼物主要为烟、酒和猪前腿,其他礼物不定,可以是水果、茶叶等礼品,前往女方求亲的人一般为男子家人和叔伯家人等。双方至亲借此机会加以认识,认亲时男方会给女方一笔定亲礼金,若女方父母收下,代表同意双方交往及后续谈婚论嫁。相反,女方父母通常会在往后的日子里对男女的交往进行阻挠、反对。媒人介绍的婚姻也有所简便,不再需要同过去那样需要媒人三番五次地跑,一般是通过手机或媒人上门介绍后男女双方相约见面,同自主婚姻一样,遵循着自由恋爱观[5]。
当前的婚姻形式,主要是在程序上的精简,追求快捷的效率,这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有直接关系。男子对女子搭讪的借口依旧如过去一样,讨糖、讨歌等,如今增加了现代大众的交友方式。
2.2 现代婚姻程序
过去的“讨亲”“认亲”“订婚”“讨庚”“结婚”这 5个缔结婚姻的程序,是必不可少的,现代的婚姻程序主要分为3个,即“讨亲”“订婚”“结婚”。其中讨亲和认亲合并,省略了媒人讨亲的过程,也没有规定的仪式,通常情况下有男方父母在合适的时机下同女方父母进行一个交谈。如果女方父母没意见,再经过男女青年会面之后,即半自主婚姻中的媒人由男子父母自己担任,便择定日子进行认亲礼,生辰八字依旧是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项。但是在“讨庚”这一环节上不再需要经过媒人讨庚环节,缩减了程序的烦琐度,可以在认亲以后,在商量好大概的婚礼日期时直接询问女方生辰八字,通过请人来选定具体的结婚日期[6]。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松桃县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同大多数地区一样,人们都外出打工去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而传统婚姻程序的基本特征是重复,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讨亲”“讨庚”等都需要媒人经过几次三番地来回联系,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相矛盾。现代婚姻程序的变迁精简了不必要的程序,留存着精华的部分,从而拥有更多的从事生产的时间。如结婚这一程序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仪式,即使在传统文化传承困难的今天,必要的礼节上并不能删减,从而形成小众具有经济效益的模式,即歌师职业和送亲队伍中的传统服装的租赁。过去社会人人都会苗歌,而现代社会只有一定年纪的人或少数喜欢的人会,但是在结婚的婚俗上又需要“唱苗歌”这一传统。过去人人都有传统苗族服饰,而今只有老人还有,年轻人没有,为体现民族特色和送亲队伍的美观,人们会去专门的服装门店租赁传统服装。除此之外,多种婚礼形式并存,可以根据个人所好、经济情况等进行选择[7]。
2.3 现代婚礼形式
当前的婚礼形式多种并存,其大总体上可以分为4种。一是传统婚礼的现代形式,即总体上依照传统的婚礼形式,在部分过程进行删减和加入现代元素,这是当前的主要婚礼习俗;二是现代的酒店婚礼,当今人们多外出打工或贸易来获取经济来源,苗族青年男女在与外界的持续接触中,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三是传统的现代形式与酒店式的结合,现代是不分民族、不分地域的全国各族人民一家亲的社会局面,两个年轻人由于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的工作岗位等原因,出现这种混搭式的婚礼习俗;四是传统婚礼的现代形式与西方露天式婚礼的结合,当今人们不仅和国内其他文化进行接触和交流,同时也和西方文化接触,导致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其他的,也有不举办婚礼的,以及在婚后的数年再补办婚礼的,在婚礼的形式选择上不存制约,由当事人而定。多种形式并存的婚礼习俗,反映了松桃苗族人们对形式的认识,形式只是服务于人的,一切依照人的意志来进行选择,这是一种动态的婚礼习俗,一方面适应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实现了传统婚俗与现代婚俗的结合[8]。
3 现代婚俗中传统文化核心的活力
自现代化建设以来,传统的婚姻习俗与现代经济生活结合以后,部分程序被人们摒弃或更替,部分加入现代的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一去一留便可以发现其文化的核心要素。程序上的认亲、订婚、结婚为核心的存在,其中的民族风俗依旧,在婚礼程序上严格遵守时辰行事,酒席上宾客主家坐主位,晚上唱苗歌,陪嫁队伍穿传统服饰等。其中有些基本脱离了当下的日常生活,但是依旧获得苗族人民文化认同的核心,如唱苗歌,基本只有50岁及往上的中老年人在听和唱,穿苗服饰也只有送亲队伍和60岁以上的妇女在穿,但是仍是人们对婚礼主家心理上的赞誉和认同,这就是表现在共同文化上共同心理素质的文化共同体,即是民族文化的核心[9-10]。
4 结语
文化是动态发展的,松桃苗族的婚姻习俗也在随着社会发展而变迁,婚俗的变迁可以看出当传统习俗不契合人们生产生活的节奏时,相对落后的或不适应当代生活节奏的部分会被社会所淘汰和更替。习俗文化的存在,需要相应的土壤,当外环境发生变化后,一些对应的文化也会失去存在的环境和条件。民族文化的变迁有内部的发展变迁也有与外部接触的交流变迁,从松桃苗族的婚俗变迁可以看到传统习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民族文化习俗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结合,展现了当今民族文化的交流交融。在这过程中出现的弃用和引入都是文化自身活力的体现,正是婚礼习俗的动态性使婚礼习俗能够在保留其文化核心的同时兼顾现代经济生活。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习俗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所以在习俗变迁的今天,传统婚俗的现代化可以加入各方的积极助力和良性引导,使之既能展现民族特色又紧贴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