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傣族节日文化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2-02-13杨方马宏坤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34期
关键词:傣族民族文化

杨方,马宏坤

(1.玉溪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2.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1]傣族节日凝结着傣族文化的精华,是多元文化的重要表征,是社会了解傣族的一个重要窗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就了傣族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当前,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出现节日文化失真、主体失落等危机,傣族节日文化也未能幸免。诚然,在危机面前,更值得我们思考傣族节日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以傣族节日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傣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着重探析傣族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以期更好促进傣族节日文化发展。

1 云南傣族节日文化概述

1.1 云南傣族节日概览

云南少数民族众多,素有“七彩云南”之美誉。傣族作为云南特有的15个少数民族之一,因喜欢依山傍水而居,所以有“水一样的民族”的美誉。傣族节日众多,按节日属性和功能划分有岁守节日、祭祀节日、农事节日、娱乐节日、商贸节日及宗教节日[2]。岁守节日有泼水节;祭祀节日有叫谷魂、送龙节;农事节日有窝巴节、巡田坝节;娱乐节日有对歌节、花街节;商贸节日有芒果节;宗教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由于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傣族也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冬至等节日。

1.2 傣族节日文化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征状。傣族节日与傣族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傣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着傣族人民的心理特征,联结着傣族人民的民族意识。对于傣族节日来说,其特征不仅展现出民族文化的属性,还彰显着云南地域范围的文化特色。

第一,民族性。“在我国,没有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3],傣族亦是如此。傣族节日文化的民族性主要是指节日文化体现的傣族特点,与傣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有关。如花街节充分展示了傣族人民的能歌善舞,以及用对歌的方式寻找伴侣的热情。泼水节即傣历新年,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中的沐佛不仅展示了傣族对水的热爱,还展现了傣族尊重自然、爱水敬佛、温柔贤惠的民族特性。

第二,综合性。傣族人民不仅过自己民族特有的节日,还过汉族、彝族等民族的节日,而且在节日中不仅展现其文化内涵,还带动旅游业发展。在临沧耿马一带的少数民族由于傣族文化影响较深,当地的佤族和傣族信仰一致,同傣族过堆沙节、开门节、关门节。大理洱源郑家庄村由傣族在内的7个少数民族组成,民族一家亲的现象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每逢节日,各族人民一同庆祝,不仅没有让本民族文化消失,反而为大众呈现一幅和乐融洽的氛围。

第三,地域性。云南傣族分布范围较广,主要聚集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玉溪、红河、楚雄等地,由于地域不同且属傣族不同的支系,其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节日的庆祝也不同,如玉溪地区的新平、元江一带的傣族过花街节,楚雄大姚傣族过窝巴节,红河绿春傣族过巡田坝节等。

第四,发展性。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节日文化表征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特别是傣族传统节日受经济、政治、科技等多方面的影响,节日文化呈现出很多新的内容,时代气息更浓厚,节日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傣族节日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2.1 节日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傣族节日文化产业的发展

节日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相比传统产业优势较为明显,带动性较强。可利用节日文化资源实现其向节日文化产品的转化,打造节日文化品牌,并推出一批具有傣族特色的文化精品,带动傣族地区旅游、交通、服饰等行业发展,以形成联动效应,有效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傣族人民通过举办节日来刺激群众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知名度也在提升。傣族人民每逢过节都要欢聚在一起,情歌对唱、舞狮、丢包、武术、赛龙舟等节日活动,吸引众多各地的游客,现场热闹非凡,由此带动了傣族文化产品的消费。如游客在品尝傣族米花、粑粑、秧箩饭、干黄鳝、汤锅等美味的同时,还会买具有傣族特色的乐器、服饰。随着人们对傣族文化产品消费的增加,傣族文化的生产力也将逐渐提高。为此,以“节日+乡村旅游”“节日+文创产品”“节日+乡风文明”等方式打造节日文化品牌,不仅可以提升傣族人民的节日认同,还能够拓展傣族节日文化功能,发展文化产业,从而实现节日文化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2.2 节日文化发展有助于增强傣族人民的民族认同

“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纽带”[4]。傣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源自于傣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所以弘扬傣族节日文化是丰富傣族人民精神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傣族节日文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节日文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傣族人民主体性功能发挥的作用。随着国家对节日文化价值挖掘、阐述的重视,傣族节日文化内涵、价值、功能为大众所认知,傣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傣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在文化自信的影响下,傣族人民对节日的历史记忆也被重新唤起,民族认同感逐渐增强。特别是傣族青年在参与节日庆祝过程中,可以重拾节日记忆,在知晓节日习俗、仪式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节日背后民族的过去与现在,以此增加其民族认同感。2020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修正案》中批准:每逢傣族“泼水节”全州放假3天;在元江县,每逢傣族“芒果节文化旅游节”全县放假3天。地方条例是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尊重,不仅可以扩大节日的影响力,还可以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云南绝大多数地区的傣族人民都会庆祝泼水节,每逢泼水节傣族人民在街头广场共同欢度节日,互相泼水祝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傣族人民对泼水节的节日习俗有着共同的记忆、共同的情感。

2.3 节日文化发展有助于傣族节日文化价值发挥

傣族节日作为傣族人民重要的文化遗产,联结着傣族人民共同的情感,是傣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文化自信可以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因节日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由多个要素组成,如民歌、美食、舞蹈、乐器、民间艺术等都在节日中得到充分展现。傣族节日每年都有固定的时间庆祝,傣族人民每年在节日庆祝中认识每个节日的仪式、习俗,这有利于傣族人民了解本民族节日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傣族节日文化中也融入了新元素、新内容。文化自信不仅可以将傣族节日文化中的传统元素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同时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节日文化价值的发挥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不仅要对傣族节日文化的内容完整全面地阐述,还要运用多样载体创新节日宣传方式,满足大众需求,从而增强傣族节日文化价值。如在元江、新平一带庆祝花街节时,可以向傣族人民普及花街节由来、产生的文化渊源,花街节的仪式、习俗、民风等,尽可能完整的再现花街节的原貌,增强傣族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同时促进节日文化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2.4 节日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生态价值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5]当前,傣族节日文化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加之社会不断变迁,节日文化的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节日文化“失真”现象逐渐加重。所以,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对傣族节日文化的习俗、特征、内涵、仪式等方面进行多维度整体性分析,尽可能还原节日文化生存空间,在保存节日完整性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同时发挥傣族人民在节日文化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在保护民族节日文化中唤起傣族人民的文化自信,以更好地保护节日文化的生态价值。

3 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傣族节日文化发展的举措

“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非常丰富,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其中所蕴含的积极精神资源,对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意义重大。”[6]当前,傣族节日文化还面临着节日文化“活”利用度不高、节日文化传承主体相对薄弱、节日文化内涵认识度不够和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等方面困境,为了更好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3.1 发挥政府部门在傣族节日文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实现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傣族人民的努力,还需要依靠政府的强有力支持。首先,提供资金支持。政府要加大民族政策的宣传力度、资金投入力度,让傣族人民知晓民族政策的同时,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范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加强民族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其次,把握正确的节日文化发展导向。随着人民对美好需要追求的提高,政府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投入人力、财力,加大对民众的文化教育,用先进的文化理论教育引导傣族人民,让傣族人民从思想层面认识到节日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节日文化面临的困境充满紧迫感和危机感,自觉传承和发展好本民族节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最后,完善服务体系。政府需搭建节日文化发展平台,建设民族节日文化特色馆、文化室。每逢节日都有文化活动举办,不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为宣传傣族文化艺术做出积极贡献,满足民众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当前,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傣族青年对本民族语言、服饰、音乐、舞蹈、饮食等了解不够深入,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然而这些与民族节日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加上云南部分地区的傣族没有文字,傣族节日文化的传承发展举步为难,为此,政府要扩大傣族文化教育机构的影响力,举办培训班,鼓励傣族青年学习本民族语言、文化,认识傣族节日文化,接过民族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3.2 发挥傣族人民在节日文化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文化自信追求的重要维度是激发文化共同体的主体意识”[7]。傣族人民作为傣族节日文化的传承主体,他们对傣族的节日文化了解最多,最有发言权,在节日文化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首先,傣族人民对傣族节日文化要有整体性认识,傣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基于傣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因此,只有在全面认识节日文化基础上才能产生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其次,在对傣族节日文化整体认识的基础上要把握节日文化的内涵、特点,这也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再次,以包容的心态看待节日文化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节日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文化自信视域下文化主体对节日文化的多样性、节日文化功能、节日文化发展途径等多方进行研究,提高节日文化的利用率。总之,发挥傣族人民的文化主体自觉不仅有利于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经济、政治、生态等多方面协同并进。

3.3 挖掘傣族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树立节日文化自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挖掘傣族节日文化内涵,既是傣族人民节日文化价值所在,也是傣族人民传承和发展节日文化的根本所在。首先,要秉持唯物史观的视角认识傣族节日文化,云南傣族有些地区信仰佛教,有些地区崇拜原始宗教,为此,需要全面认识节日文化内涵、习俗、仪式,果断摒弃傣族节日文化的腐朽部分,汲取节日文化中的精华,促进积极、向上、有价值的傣族节日文化发展。其次,增强对傣族节日文化价值的认识。节日文化价值的发挥不仅有利于节日文化功能的实现,也有利于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从实际出发,整合多方资源,引导节日文化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挥节日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强化节日文化的核心价值,让节日文化富有时代气息的同时更接地气、更富有民族特色。最后,发挥专家学者在傣族节日文化发展中的专业性,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专家学者应充分运用自身专业技能,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增加收集整理力度,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发掘节日背后的丰富内涵和哲理。将傣族节日文化作为傣族文化的活化石,根植于傣族人民生活,承载傣族人民历史足迹,时刻彰显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如花街节文化真实展现了傣族人民生活真实生活;独具特色的花腰服饰反映了傣族的民族文化心理。花腰傣妇女腰间带的秧箩绣上美丽的图案,秧箩里面还装有干黄鳝、彩色米饭,都呈现出花腰傣人特色的文化符号;过节时傣族人还会拴红线把美好祝福赠予客人。所以,全面、细致地挖掘出傣族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传承、弘扬傣族节日文化的有效路径。

3.4 运用多种载体扩大傣族节日文化的宣传力度

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与媒体的宣传报道息息相关,在多种媒体的宣传报道下,傣族节日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通过媒体的宣传,把傣族节日文化浓厚氛围传递给大众,把节日文化传承发展现状介绍给外界,激起研究者对傣族节日的关注,吸引外界前来欣赏傣族节日,把节日文化打造成大众了解傣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这既有利于开展节日文化本质研究,还原节日的真实性,又有利于开发节日文化产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为此,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民族特色活动,充分运用电视台、互联网等多种载体记录每个傣族节日中的精彩瞬间,真实传递傣族节日文化的内容,促进傣族节日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4 结语

傣族节日文化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之一,不仅兼具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还蕴含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因此,探究傣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着重探析傣族节日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对策,进一步提升傣族民众认识本民族节日文化特色,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是对傣族节日文化最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傣族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