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条件及分包合同管理模式
2022-02-13闫莉
闫 莉
一、引言
建筑工程普遍规模较大、耗费资金较多、施工周期较长,为了确保施工工作得以规范、专业的完成,在实际开展施工工作时,时常出现合同分包的情况。但分包意味着参与建筑工程的主体数量有所增加,该建筑工程面临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在分包的过程中,不仅建筑工程的投资人和发包方会承受更大的风险,建筑工程的承包人也需要肩负更大的责任。分包管理需要以明确分包合同条件为前提,因此加强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管理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合同条件及分包管理模式加以分析,明确分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提高分包质量、降低施工风险的目标的实现,创造更加适宜的基础条件。
二、加强分包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是建筑企业专业化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建筑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确保企业具备应有的专业化特点,同时也要充分适应市场经济的转型要求,使其专业能力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这样才能使其更有效地适应市场发展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分包管理过程中,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应有的管理效能和价值,加强分包管理顺应建筑市场现代化以及专业化转型发展的基本要求。社会发展形势不断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相关的建筑单位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在国家政策法规的引领下,新的分包机制建立完成,做好分包管理工作有助于分包体系的优化与完善,也有助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更充分符合建筑企业专业化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其次,满足建筑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在分包管理过程中有效结合分包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施工管理,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建筑单位的专业能力,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成本管控成效方面得到切实提升,进而满足建筑企业的高效益增长需求。将规模较大的工程划分为多个部分交给不同的专业类型分包队伍负责,有助于吸引更多专业技术才参与其中,彰显建筑单位的专业能力,促进项目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同步提升,这样可以使企业实现降本节支,在施工质量、施工效率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三、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条件
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的设立需要遵循合法性和合理性双重要求,其基本条件如下:
其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应当由承包人独立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不可随意进行分包。
其二,承包人可根据合同要求将非主体结构建筑工程交由第三方完成,但需要在获得发包人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且承包人不可将承包的全部工程交由第三方,也不可将承包的全部工程全部拆分进行分包。
其三,分包人应当具备相关资质,禁止分包人将工程再次分包给他人,且分包人的工程完成情况由承包人全部承担。
其四,在建筑工程分包合同中需要明确工程概况、承包人以及第三方需要承担的权利和义务、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管理、变更管理等要求,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加奖惩规定、不可抗力、施工干扰、违约处理、争议应对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其五,当分包合同中签订的条款与总包合同中设立的条款存在冲突时,应当秉持着平等互惠的原则,且合同内容的设置应当做到调理清晰、权责分明、内容完备、严谨细致、减少歧义,如果合同签订的双方对分包合同的格式条款存在着差异化的理解,应当以有利于提供格式条款方的理解予以处理。
四、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化市场未有效形成,分包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完善
分包合同的设立需要做到严谨、细致、全面,并严格遵循相关规定。但基于现实情况来看,在进行合同签订之前,第三方的建筑施工资质情况并未经过审查,参与分包的第三方是否能够满足相关法律要求、能否满足行业内部的规范要求、能否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无论哪一项没有进行验证,都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某些施工单位为了提高施工效率,甚至存在着先进行施工,后续再补充签订施工合同的情况,相关分包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则有序推进,各项内容并没有充分实现专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机制,因此实际管理质量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二)分包合同条款内容不齐全、不合理
一般来说,施工单位会更多关注分包合同签订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但对分包合同内容是否能够顺利执行、分包项目后续推进是否顺利有序、合同中明确提及的安全管理事项、建筑工程质量要求等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却未能予以严格约束,这使得合同管理空有其表,未能真正的落实到实处。相关合同条款内容往往存在不齐全、不合理等相关现象,进而导致分包合同的相关内容不能在实现的过程中有效执行。
(三)分包商工程质量不佳
在分包商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工程质量不佳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并没有充分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内容,因此限制了工程质量的提升。合同管理是一项琐碎、繁杂、高标准、高要求、协调性的工作,但是许多施工单位并未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与合同管理相关的制度也缺乏完备性。没有足够完备的管理机制作为支持,合同管理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情况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和效能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四)分包商现场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技术人员素质比较低下
在分包商的现场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应用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具体操作环节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人才的优势和应用效能相关方面,也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细致的管理和培训,因此导致各项工作往往无法协同推进,这对于整体工程的综合效能和施工质量的提升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五)分包商长时间拖延工期,系统性不足
在分包商的管理过程中,往往并没有严格按照进度规划顺利推进各项内容,甚至只是为了自身的施工管理,对于项目的整体性缺乏深入研究,各项工作不能结合具体的要求顺利推进,因此导致整体工程的工期被拖延,这对于整体工程的质量和综合效能会造成严重影响,从而限制了施工进度的推进和整体目标的完成。
五、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管理模式的优化
(一)健全分包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分包管理模式的建立需要明确相关的原则和要求。通常情况下,根据建筑工程分包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工程分包合同划分为一般性的工程项目分包合同以及专业性的项目分包合同两种类型,其中,一般性的工程项目分包合同涉及的施工技术相对简单,专业性的项目分包合同涉及的施工技术则难度较大。根据建筑工程分包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管理模式划分为指定分包模式以及协议分包模式两种类型,其中,指定分包模式在最初签订总包合同时,就已经在合同中明确了部分或全部分包项目的分包方式,协议分包模式则是总包方与分包方经过协商后,达成一致形成的分包模式。根据分包内容的不同,可以将工程分包模式划分为综合施工分包以及劳务分包两种类型,其中,综合施工分包指的是建筑工程分包项目在施工过程和施工环节全部交给分包方完成,由分包方着手开展施工工作,提供施工材料和技术设备;劳务分包则指的是分包商在签订分包合同时,其权责范围仅仅局限于提供劳务这一单一方面,不涉及其他方面的内容。合同双方在签订建筑工程分包合同时,应当秉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其一,通用性原则。即分包合同中体现的内容和条款应具备通用性、广泛性和服务性,以便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确保相关参与主体均能从中受益;其二,适用性原则。即合同条件中的要求应当简洁、清晰、明了,便于将合同条款付诸于实践;其三,严谨性原则。即工程分包合同的内容要全面、细致、避免疏漏,从跟本上杜绝因合同条款不明而导致的纠纷问题的出现;其四,规范性原则。即分包合同签订通常需要采取统一的合同文本形式,明确合同的范围。
(二)从根本上做好分包合同管理
首先,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完备的合同管理机构,扩大合同管理的覆盖面,确保合同管理工作能够涉及建筑项目分包的方方面面,使合同管理更科学合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能够在施工单位内部建立专门的法律工作部门,或者也可以与第三方法律机构合作,实时对于建筑工程项目合同以及分包合同进行法律咨询、合理性评定、履约监督。
其次,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一方面要使分包合同管理能够有所依据的进行,另一方面要为分包合同的贯彻落实创造适宜的条件。
最后,还要做好分包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制定分包合同、签订分包合同,都是为了让合同的履行能够有所依据,从而充分保障发包方和分包单位的利益,使施工工作的开展能够顺利、高效、高质的进行。如果只是空有一纸合同,而未能将合同内容落实到实处,分包合同的签订也就丧失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分包合同管理还应当加强对于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采取协调、统一的管理方法,注重对于施工过程的把控,要求各职能部门都能够参与到分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建议能够组建一支专门的管理员队伍,进行分项管理,合理控制工程的施工线路、提高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维护施工秩序,针对分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三)加强施工招投标和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施工进度
首先,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对于招投标环节的管理。即在分包计划经过了相关审批流程后,项目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分包管理程序面向社会各界的建筑工程分包队伍进行招标,确保每个建筑工程的分包队伍都能够在平等的竞争条件下进行竞价投标。施工单位应当结合该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资金规划以及市场情况,对比择优选取建筑工程分包队伍。值得注意的是,建筑工程的分包相当于将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划分为多个分项模块,还要注重协调好分包价格,如遇特殊状况应当在管理权限的范围内上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除此之外,负责部门还应当确立清晰、明确的招投标评价指标,协调好施工质量、资金支出以及施工周期等多方面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次,应当做好分包单位资质的审查工作。在正式签订建筑工程分包合同之前,应当选取既具备实力、资质,同时也有较好的社会影响力和较高信誉的分包单位,不具备资质的分包单位坚决不允许其参与到投标环节中。发包人应以身作则,秉持着对工程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原则,投入更多的精力对分包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除了实地考察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掌握与分包单位相关的信息,分包单位以往参与过的建设工程同样也可以成为了解分包单位情况的参考依据,发包人必须确保分包单位的各项条件均能满足该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及法律规定要求以后,才能进行合同签订。分包工程合同应当由发包人以及发包单位的法人或者委托人签订,在履行分包合同的过程中,应当定期对其他辅助合同的签订进行审查,并定期对于辅助合同进行抽查,查验的内容包括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是否与该分包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分包单位是否为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办理了意外伤害保险等。
(四)明确分包商权责,树立整体性观念
首先,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做好分包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分包商的权责能够得到充分的明确,并且在整体性理念的推动背景之下,使其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内容。加强对于分包单位设计图纸的审查和要求,如果分包单位在实际施工时出现了与施工图纸不相契合的情况,应第一时间将情况进行记录并上报给上级部门,坚决杜绝分包单位自行进行施工改动。
其次,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分包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直接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资金损耗情况,也决定着最后的竣工时间,尤其是部分分包工程可能是其他环节施工顺利推进的基础,如果未能如期完成,可能会影响下一环节施工工作的推进,因此需要具备整体性理念,按照具体要求顺利推进各项工作内容。相关管理部门能够随时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进度情况加以检查,确保分包单位向该建筑工程投入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设备资源都与分包合同中的规定相一致。此外,如果发现出现了施工进度滞后的情况,应当第一时间进行原因剖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方案,应当坚决杜绝随意提高施工效率的情况,同时按照分包合同中明确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
(五)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分包队伍,加强人员培训
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在分包队伍的选择方面要严格把关,使其具备良好的资质和信誉,强化人员培训,做好建筑工程材料、机械设备的管理。一般来说在分包合同中还会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使用材料及半成品的消耗率,发包方需要为分包方及时提供足够的施工材料,如果发现出现了超出预计较多的材料损耗,则应当根据合同中规定的方法以及大量损耗材料的原因予以处理。分包方还需合理保护由发包方或承包方提供的机械设备,做好维护检修工作,如果出现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设备损坏或设备报废等情况,应当按照合同中的规定进行修缮或赔偿。
最后,分包合同之外的内容同样需要纳入到管理范围内。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相关管理人员在制定分包合同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工程的差异化要求,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对于施工作业队伍的监督,为相关施工人员营造适宜、安全的施工环境。分包方在进行地下管道、高空施工、易燃易爆区域施工、输配电线路施工等一些难度较大或危险性较高区域的施工时,应当提前制定安全防护举措,在获得承包人允准之后贯彻落实。
六、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领域的迅猛发展使得项目施工日趋复杂,为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强化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体现建筑工程施工的专业性,在签订建筑工程项目分包合同时,应当明确分包合同条件,并进行分包合同管理模式的优化。通过明确工程分包合同建立的原则及要求,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合同管理体系,加强招投标管理及分包单位资质审查,兼顾分包工程技术管理以及进度管理,降低合同双方承担的风险,确保建筑工程能够顺利、有序的推进,从而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