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以H 镇为例

2022-02-13肖庆玲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2年9期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肖庆玲

一、前言

2017 年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大会报告中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随后在2018 年相继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等文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方式和运行机制等政策,足见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极端重要性。在实施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对于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精准破题、多措并举,创新发展。

二、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

(一)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动力之源

现今社会,城市和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过去城市的大发展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前往城市致力于城市建设,虽然带来了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提高,但也导致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集体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发展是较为缓慢、疲软的。但鉴于农村家庭经营规模小、经营土地收益小、风险大,故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又是必然要做的。在当下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发展乡村集体经济可以有效吸引外出农民特别是一些有才能的人士返乡,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并适度进行规模经营,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

乡村振兴的核心精神力量是什么?就是乡村文明。人民的需求形式多样,不仅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阶段,人民的着眼点主要是满足生存,对精神需求自然会相对弱化。但伴随着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富裕了,人民便有了追求更高层级精神需求的动力和能力,从而能够更有效地破除一些遗风旧俗,还乡村风清气正。通过加大建设村级文化设施、举办多样的文化活动以及乡村典型优秀事迹的宣传,让村民感受正能量,以便树立更加良好的乡村风气、生活习俗,最终致力于民风淳朴、和谐的乡村文明环境的构建。

(三)乡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乡村治理的基本制度依据。但当下我们面临的现实是绝大多数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村里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乡村治理面临着较为突出的人才短缺问题,懂得经营、拥有管理能力、能带动致富的领头人少之又少,专业技术人员更是尤为缺乏。发展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可以集聚人才、资金、技术与各方面资源,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三、H 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一)H 镇基本概况

H 镇位于芜湖市湾沚区(原芜湖县)东部,东与宣城市隔河相接,北部濒临水阳江并与当涂县相望,总面积102.5 平方公里,总体半岗半圩,辖10 个村、2 个社区,截至2020 年末镇域户籍人口达4.13 万。全镇耕地面积、非承包耕地面积总数分别为4.35 万亩、3.2 万亩,水面面积达2.3 万亩(其中可养殖水面面积1.6 万亩)。

(二)H 镇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探索实践

为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安徽省坚持五级书记抓党建,大力实施“四提升行动”,将“一抓双促”工程推深做实。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要实施新型集体经济提升行动,要求各村要突出主体地位、因地制宜,力争到2022年,各类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薄弱村基本被消除,集体经济强村比重总体达到9%,有序实现全省“两基本、三确保”的目标,为此芜湖县(H 镇所在县)出台了《芜湖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纵观H 镇各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多以资源发包型为主,在注重环境保护的前提之下,对村内的水、林、景等自然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特别是充分挖掘当地贫水、荒地、荒滩等资源潜力和乡土文化优势,发包给村民入股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种植、养殖业等,形式较为单一。近年来,H 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先后在朱桥社区(原沿山村)建设沿山村招待所项目,在花桥村投资粮食烘干储备建设项目,不断探索创新路径。其中沿山村招待所项目计划通过自主经营或对外发包招待所的方式,来增加村集体收入;花桥村的施茶湖烘干厂,主要通过公开招标交专业组织管理,希冀既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又增加村民收益。总体看来,这些经营性资产虽已初现雏形,但后期如何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产生稳定经济收益并让村民们有真金白银的分红,是极端重要、不能忽视、需要面对的问题。由此来看,H 镇虽然在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多重路径,但探索之路却走到了“瓶颈期”。

四、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收支缺口大

收支缺口大,这是当下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很多,历史、现实、人为、制度因素可谓皆有之。在现阶段,一方面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窄,增收能力弱;另一方面村集体经济社会负担日渐沉重,当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的事项涉及的范围非常之广,诸如道路施工与维修、水电建设与维修、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支出均需要村级集体经济来负担。此外,当前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支出等方面变以往全额支付为“财政出一点、村集体配套一点”,这无形中必将加重村级集体负担。H 镇全镇目前暂无账面存款超过200 万元的村,最多的村(城东村)约190 万元,最少村(复兴村)账面资金仅有25 万元。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村集体提供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托底保障服务必然会“水涨船高”,基于“人民至上”“构建人民城市”的服务诉求,村级集体的经常性支出必然呈现刚性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当前村级集体收入结构也不尽合理,自营收入占比低且增长潜力有限,更多的是依靠土地和上级财政补助,并未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撬动好本土资源,更多的是处于低水平同质化竞争,效益低、内生增长动力差。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人才支撑

一是村级班子建设相对滞后。村“两委”干部作为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直接管理者,是其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但目前部分村干部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或认识不深、或思考不足,这直接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墨守成规、缺乏新意和创造力。二是对村干部激励不足,导致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足,往往满足于现状,行为短视,认为与其辛苦作为不但无益反而有可能担责,还不如在任期内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保障好村集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即可,特别是对于一些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子,村干部认为要想发展壮大需要付出数倍的心力,且在自己的任期内还不一定能看到成效,于是他们便放弃内生式“造血”模式,选择外生式“输血”模式,使尽浑身解数争取资金,造成乡村经济发展的虚假繁荣。但这种发展无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旦外部支持不存在,村集体将会立刻陷入发展困境、经济增长急速下滑。就比如H 镇,水域面积广,这本是它的优势,各村仅仅依靠水面发包就能够获得相当不错的收益,但也正因为如此导致某些村干部安于现状、思路僵化、不思进取、碌碌无为。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单一

目前H 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极为单一,基本主要依靠资源开发。主要通过开发村里的土地、山林等自然资源潜力,将其转化为经济优势,但自然资源并非无穷的,故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村集体经济发展除了可以进行资源开发,还可以有产业带动、资产经营、服务创收、农旅结合等,但目前各村在其他模式方面的尝试较少,不太敢想、不太敢做,仅有的尝试基本为入股上级合作社、购买厂房租赁等,收益小。

(四)资源缺乏、利用率低

资源是发展的基础。当前农村资源的基本情况,一是资源占有存在先天不足的不利境况。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户的小农经营不仅抗风险能力弱而且也很难形成规模效益,难以形成推动集体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二是资源整合不够,利用效率低。囿于改革滞后,大量农村资产无法盘活,一些土地并没有实现合理流转,土地碎片化现象严重,农业生产难以达到规模化、组织化优良状态。除此以外,农村基础设施发展也处于滞后状态,公共服务不足,既难以服务内部群众也难以吸引外部资源。

(五)农民参与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

农村经济某种程度上具有“封闭性”,农民作为生产主体更多地满足于自给自足,但是,近些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吸入外部资源打破原有的组织封闭性,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村民的决策主体地位;此外农村群众相对文化程度不高、开拓性不强;村级财务公开公示不规范、走过场,群众对于村集体经济的情况往往不了解,不了解导致的信息不对称必然会加剧对村集体的不信任,想要参与往往欲入无门,这些都必然会降低农民为集体经济发展建言献策的踊跃性和主动性。H 镇在发展过程中就存在经营权过度集中的问题,生生把群众隔离在外,最终把集体经济演变成为干部经济。

五、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建强人才干部队伍,夯实壮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

村集体经济改革的成效与农村党支部基层管理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必须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要选好“领头雁”,在农村,村“两委”就是这个带头人,但目前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村“两委”的年纪大、文化程度低,管理能力差甚至出现缺位等,他们显然已经不太能够适应日益繁杂的乡村基层治理工作,这时如何选取有能力且有志向建设农村的人才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谋定而后动,要拓宽选拔范围,将目光从乡村内部转向内部+外部,比如本地有丰富治理经验的村民、返乡创业大学生、乡贤、退伍军人、致富能人等,畅通竞选通道,并定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举办业务培训、业务交流活动,使大家不断更新知识,相互借鉴。

(二)发展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农村集体经济建设应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深入挖掘经济增长点,依托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一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一村一产业”格局。通过开发特色种植产品,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链融合,提升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与社会效益。二是利用好区位优势,培植经营性资产。充分利用绿色包装产业园发展契机,引导周边村集体作为购买主体,实行抱团置业,组团发展,在优势地块抱团联购优质项目,集中集约建设工业地产,引进企业入驻,实现资产租赁收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活力。

(三)探索“资本经营”模式,打集体资金“入股牌”

村集体将账面闲置资金、政府帮扶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等多种资金形式变成股金,以入股或参股那些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开展村企联建共建等形式,由村委会与企业签订村级集体发展资金入股企业协议,企业每年按一定的比例给入股村集体分红,合同到期后返还本金。通过这种方式让资金增值、集体经济壮大、村民增收致富,不但避免了村级集体发展资金运营的风险,又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能量和血液,从而更加扎实地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对于一些效益好但可能村级资金不足以支撑开发的优质项目,可采取集体合股的模式,推动多村集体合资组建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同时对于通过村民集资或多村联合发展起来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要明确其收益的一部分要用于再投资和发展,避免产生分红后资金不足以支撑项目发展而导致项目“夭折”的问题。

(四)立足资源禀赋,盘活存量资源

一是充分盘活存量资源。根据村集体经济状况的调查,发现不少村庄依旧保有一定量的不宜家庭承包的荒山、荒地、果园等集体资源,如何将其盘活?可采取集体开发或公开招标专业组织管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二是充分发挥村庄的生态环境优势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契合当下人民的休闲需要,大力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三产融合,提升农民收益。三是要树立经营和保护并重的建设理念,乡村的资源是自然对我们的馈赠,要立足资源保护发展,切勿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探索农旅融合,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延伸农业经营链条,对于生态条件较好的村庄大力发展农旅山庄,培植野外素质拓展、田园采摘、农家厨房等特色项目,形成农旅品牌,公司化运作,实行订单农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实现乡村强、乡村美、农民富、生活优。

(五)提升村民集体经营意识,团结一致凝聚发展共识

长期以来,农民都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独立生产经营模式,集体经济意识淡薄,进而需要强化集体经济建设优势的宣传与普及,强化村民集体认同。一是强化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强调农产品的集体经营效益与品牌影响力,改变村民的固有观念,增强村民的集体责任感与集体使命感,形成建设合力,共同发展农村特色农产品。二是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明确划分个人与集体的资产关系,建立明确的产权规范制度,以此来保护农村集体财产权与农民个人财产权的利益。

六、结语

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加快建设,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农村集体财富和农民自身财富的共赢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后劲的加强。在当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下,乡村集体经济的壮大对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具有极端重要性,必须大力加强,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村级集体经济集体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我为集体献一计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警犬集体过生日
袁湖村的“1+X”村级民主管理模式
奔跑吧,村集体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