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至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自觉与自信

2022-02-13

关键词: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特色

张 燕 芬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确立的,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加快了中国在新时代的持续发展[1]。这一论断的提出,首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对于中国所实行制度的自信,也意味着中国的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体现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把“人民至上”作为工作导向和原则[2]。在工作中始终贯彻以及发展“人民至上”的价值自觉与自信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也是帮助国家以及政府维护社会和谐与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

一、“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根基

“人民至上”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最根本利益,人民才是最坚固的基石,为广大群众谋福利是所有中国共产党员的心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才能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人民至上”应当是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当前以及未来都坚守的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前进的动力源泉[3]。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人民当家作主只是美好的遐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且符合人民利益的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登上世界政治舞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代表的倡导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案相继出台,这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改革开放后,时代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牢牢把握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满足人民生存发展的需要、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领域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入新时代以来,为了加快制度体系的进步和发展,满足人民对于完善制度的迫切需求,在中共中央的带领下,政府和人民顺应时代潮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5个方面统筹推进中央总体布局,打造全新治国理政框架,使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4]。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上,中国共产党首次详细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总结了中国在推动新时代制度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

结合所述,融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现状相适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完善,以更好和更全面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深层次地践行“人民至上”这一准则,有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5]。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觉

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步与发展,进一步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必须坚定自我价值根基,自觉遵循“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自觉树立服务人民的思想理念。

(一)自觉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中国的制度优势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立场,中国共产党主张为广大人民谋求幸福,这同西方国家的制度存在本质差异。在新时代的发展中,中国共产党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的人民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工作,依靠人民的力量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发展,真正实现人民富足和国家繁荣的发展目标。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对中国现有的社会制度形成正确的认知,要坚定“人民至上”的制度立场,这样才能避免在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上发生偏离,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发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作用,基于整体角度作好统筹规划,从始至终贯彻落实“人民是根本”的思想[6]。要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将“人民至上”理念贯彻其中,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使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均体现人民的选择,确保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实现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

(二)自觉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人民利益的追求

人民是国家的基石。每个人都是有思想的完整个体,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了有效解决社会矛盾问题,必须尽可能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将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人民,维护人民的利益,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对此,在开展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强化维护人民利益的制度追求,将人民利益的维护作为工作重心,有效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需要从根本上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健全国家现有的保障制度,切实帮助人民解决问题。在稳步推动国家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要团结人民的力量,深入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应令所有人都能全方位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带来的实惠[7]。社会制度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人民最关心的领域着手,建设完整合理的民生制度体系,使人民的各方面利益都能得到持续性保障。

三、强化“人民至上”价值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路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将“人民至上”这一价值立场进行强化,以此保障人民在制度建设中的决定性作用[8]。强化“人民至上”价值自信,可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制度保障。

(一)在制度实践取得的成就中坚定“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劣,以一个人或者多个人的主观认知来评价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制度的好坏只能由广大人民群众去评说,由人民去感受,让事实来说话。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被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所证明,而不是由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主观认知决定[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制度的适应性,极大地促进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大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这些成就令中国共产党直接感受到“人民至上”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建设中所承载的非凡意义。要全方位地认识人民于时代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明确人民才是制度的制定者和受益者,更是制度的评价人。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坚持以“人民至上”为准则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只有这样,中国人民的力量才能得到展现,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力量的统筹,在发展前进道路上创造奇迹。

(二)在制度优势的理性认知中强化“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

中国人民之所以有坚定不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除了由于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制度完善带来的福利,还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只有在强烈的“人民至上”价值自信引领下,才能够发挥人民力量,逐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在很多方面,它体系严谨且能经受住历史的检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取幸福,所以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继承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呈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建设过程中有了正确的精神导向,展现了中国人民共同的期望与追求,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是民主的和公平正义的[11]。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遵循[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可以合理配置物资人力,平衡社会发展,不仅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能够将国家发展取得的成果合理公平地分配到每个公民手中。中国的制度优势还在于其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科学调动和分配,快速有效地处理突发问题,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确保人民的利益免受侵害,实现社会的稳定长远发展。

(三)在制度优势的创造性转化中提升“人民至上”的价值自信

要体现“人民至上”在制度建设中的价值自信,应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行有效转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表现为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完成重大任务。可以依靠人民力量,将这一优越性转变为治理效能。在制度优势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让人民成为制度建设的主体,科学合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智慧,在制度执行中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人民至上”原则的重要性,让中国共产党真正认识到人民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引导中国共产党注重发挥广大人民的创新精神,利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进一步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让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新局面[13]。在新的时代,坚持“人民至上”仍旧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设新时代强国必须坚持的价值观念,所有决策必须以人民为核心,为人民争取最大利益。新时代应以人民为主体,充分展现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在实践发展中吸取经验,持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超前意识,及时解决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合理施策,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只有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才能拥有群众基础[14]。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步入新时代,“人民至上”依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最重要的原则,以“人民至上”为根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定会在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内涵,获得更深层次的发展[15]。“人民至上”将继续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未来制定决策和开展工作的最根本的价值遵循,“人民至上”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创造性。

猜你喜欢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特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完美的特色党建
“人民至上”的真实含义与内在要求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读懂穆青 弘扬穆青精神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增强党性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