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

2022-02-13刘红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肺神经功能低温

刘红丹

心肺复苏是指当呼吸、心跳等停止后采取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方式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实施心肺复苏的目的在于保证大脑的正常供氧。临床发现,对于大多数实施心肺复苏救治成功的患者均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问题,对患者恢复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心肺复苏后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极为重要。亚低温治疗是指借助物理方法将患者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相关研究指出,亚低温治疗可以暂缓血流、降低大脑代谢,通过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进而起到保护作用[1]。为探究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现对56 例实施心肺复苏的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2 月本院收治的56 例心肺复苏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8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2 例;年龄38~76 岁,平均年龄(46.82±10.14)岁;发病至抢救时间3~15 min,平均发病至抢救时间(7.26±3.11)min。研究组男18 例,女10 例;年龄35~79 岁,平均年龄(46.78±11.11)岁;发病至抢救时间3~13 min,平均发病至抢救时间(7.24±2.08)min。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实施心肺复苏治疗;年龄≥35 岁;同意配合研究开展。排除标准:合并原发性肺部疾病患者;合并脑部基础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在患者心肺复苏抢救中,静脉滴注10 万U 乌司他汀(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133)+5%葡萄糖注射液20 ml,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滴注20 万U 乌司他汀+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总量<60 万U/d,同时予以充分镇静,疗程为3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具体包括:①冰帽局部降温治疗:冰帽置于冰箱中冷藏(约-15℃),时间15~20 min,结合患者情况,为防止温度过低,可以将其外部用毛巾包裹后在进行降温;②应用亚低温治疗仪4~8 h 内将肛温降低至33~35℃,并维持该温度24 h 左右。治疗48 h 后,患者开始缓慢复温,提升速度约为0.5℃/h。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复苏成功时和治疗3 d 后应用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表(SOFA)进行评估,该量表评估的内容共包括6 个方面,分别为肌酐、总胆红素、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2]。以当日评分中最差的结果作为每日评估结果,分值与预后效果呈反比。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复苏成功时和治疗3 d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满分为45 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血气指标: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研究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 Hg)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mm Hg)

3 讨论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年轻化,心脏骤停、猝死等疾病发生率显著增高,对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心肺复苏主要通过开放气道、建立呼吸循环,以恢复患者血氧供应,使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正常运行。临床发现,低温对循环、呼吸、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对于缺氧、缺血等疾病的治疗多采取低温治疗,但若温度过低(<28℃)则容易诱发多种并发症,例如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异常等,若机体体温降至<20℃,则会停止呼吸,因此,在应用低体温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低温变化,防止发生意外[3]。

低温治疗根据治疗温度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深低体温治疗、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等,其中亚低温治疗最为常见。亚低温治疗是指在物理方法下将机体体温降低至28~35℃,并通过给予对症治疗,从而降低耗氧量,以达到保护心肌的目的。相关研究指出,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保护心脏功能,其原因如下[4]:①亚低温治疗能降低脑细胞代谢,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缺氧后脑的耐受性,对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对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细胞存活率,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并保护再灌注损伤;②低体温对静脉回流具有促进作用,可以降低抗利尿激素水平,能减少“冷利尿”的发生,降低心肺复苏后的心源性休克发生。此外,对血容量正常的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可以增加心肌收缩率,降低心率,降低心排血量。临床发现,低温状态下可维持细胞膜稳定,增加了除颤的成功率,可保护缺血性心肌细胞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心肺复苏后应用亚低体温治疗可改善患者肌酐、总胆红素、氧合指数等指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分析原因,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亚低体温治疗可以减少脑组织中乳酸堆积,增加镁离子浓度,从而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促进各系统的快速恢复,不同程度保护脏器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5]。研究组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对心肺复苏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能降低心率,可减少心排血量,改善机体能量供求关系,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性,从而对缺血性心肌起到保护作用,以促进血气指标的恢复,保护肺功能[6]。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时间过短、纳入的样本量少,对亚低体温治疗的心肺复苏后患者炎症指标、并发症、肺功能指标改善等情况未进行探讨,在今后研究中可以通过延长研究时间、扩大研究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作者研究中指出,虽然亚低体温用于心肺复苏中可以对细胞凋亡予以抑制,降低细胞新陈代谢速度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但是低体温治疗的并发症也需要引起重视,例如常见的包括心律失常、脏器(肝、肾等)功能异常、电解质失衡等,为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作者建议在应用低体温治疗期间需要对患者的脏器功能指标、血常规等进行监测,一旦发生异常需要及时处理,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性,提高救治效果。

综上所述,心肺复苏患者应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气指标、神经功能等改善良好,成效确切,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肺神经功能低温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金属丝大变身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