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验式美育初探

2022-02-13周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实践策略体验式

周萍

摘  要:美育是对生活的主动体验和自觉感悟,然后慢慢发酵,形成美感的过程。体验是美育的本质特征。在大美育观引领下,学校建构体验式美育文化,致力体验式美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提升美育素养,将学校发展为一个以美育心、以美化人的教育“场”。

关键词:体验式;美育素养;实践策略

一、建构体验式主体文化: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凤鸣山小学致力美育的探索和实践二十余年,从单一的美术项目到唯美课程群,从一个美术品牌到一个场域,我们一直把“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追求,把开发体验式美育课程,提高美育育人成效,作为体验式美育的价值取向。我们把美的精神和追求渗透到各个学科、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养成真实的自我、高尚的性灵、美好的品德、灵活的能力。

体验式美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体验”为手段,同时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促进未来发展、培养创新精神的新美育。体验式学习理论于1971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伯提出。该理论指出,人的学习是一个基于体验的循环过程,体验式学习是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亲身感知、领悟过程,并在实践中应用、证实并创新,从而使学生获得认知、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学习方式。

体验是美育的本质特征。美育是对生活的主动体验和自觉感悟,然后慢慢发酵,形成美感的过程,美育的核心在于美的体验。体验式学习是感知和感悟、直接经验+情意体验的一种综合的学习,具有真实情境,互动学习的特征。我们以“美视点”(美的对象和对象中的美)为导向,以培养“审美的人”为目标,引导学生在实践层面亲身参与流程体验、角色体验、现场体验等;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反思和总结体验的过程,提升审美力,创造力。教师、家长、学校也在和学生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一起聚焦美的视点,挖掘审美潜能,规划美育未来,至美科学精神,涵美人文情怀,健美身心素质,提高审美素养,一起做“大美凤小人”。

二、开发体验式美育课程:真实学习,美丽成长

体验式美育实施的主渠道是体验式美育课程。基于新美育观,学校提出了体验式美育课程理念:真实学习,美丽成长。通过体验式美育课程引导学生真实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提升高阶思维能力,获得生命的成长。体验式美育课程体系把美的精神与方法渗透到艺术课程、学科课程以及生活课程、综合课程之中,使课程从内容到实施、评价都体现出美育的价值,体现出美的精神和气质,从而达到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身,形成劳以达美的追求。

学校体验式美育课程以体验式学习为核心,将原有国家课程中的各个学科与校本课程分类整合,建构融“审美教育观”的体验式美育课程体系,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以审美为起点,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辅相成,以美修德、以美怡心、以美益智、以美健体形成全域美育、全员美育、全程美育,以美育人。

三、在体验式学习实践中成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一)实践策略

学校以“美视点”为抓手,统整学校所有课程,形成我校独特的唯美、融美、生活美三类课程群和简约、求异、唯美三类魅力课堂。以“融合化”为手段,以“美”为统整,超越学科中心,以跨界思维推进美育元素的融合与跨学科学习,实现美育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智慧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让每个学生有自己个性发展的舞台。以“真体验”为标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体现审美化与互动性,让学生在感受校园之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过程中爱美,呵护美,传承美。

(二)实施路径

1. 学科内拓展

梳理各学科内蕴含的审美视点,开展学科的审美化教学研究,改进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流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审美知识和获得审美感知能力。学校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从美术、音乐、书法、文学、数学、体育等方面展开资源开发,确立了“一画·童心”“一鸣·童心”“一跃·童心”“一书·童心”“一趣·童心”“一典·童心”“一美·童心”七大主题,构建“特色美术”“特色音乐”“特色书法”“特色文学”“特色数学”“特色体育”“美之大家”七个系列课程。打破学生年级、班级界限,通过分层教学,分类实施,连堂排课,分享评价等措施,在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欣赏美、创造美,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实现了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主题化,灵性地表达了“真实学习,美丽成长”的课程理念,唱响了“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人”的教育追求。

2. 学科间协同

整合学科中的审美视点,多学科在同一内容下协同教学的方式,强调对审美情境创设与审美体验活动的进一步多元丰富,通过运用习得的审美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审美理解能力。学校开发了以“心灵美”“健康美”“人文美”“理性美”为主题形成系列课程,共开设美好思想、美美球类、美之英语、美之科学等11门课,将美育渗透进这些学科之中,促进各类学科课程与美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美育课程资源,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 主题式探究

以某一主题或项目为主要任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进行主题或项目的整体设计,在开展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力或创造力。例如“动植物的奥秘”项目,引导学生感知动植物世界的奇妙,构建自己的动植物知识体系,并运用文字、图表、画作等形式,生动地表现动植物的奇妙之处。

4. 文化氛围熏陶

借助学校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包括教师和家长在内的团队文化的建设与优化,形成一种极具“磁场力”的文化氛围,以此来投射美、欣赏美和发现美,使学生受到审美的熏陶。学校充分营造了中国风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生活美的教育阵地,真正实现了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百名书画家进校园、作家零距离等一系列的主题化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等浸润学生心田。学校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的融合,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带领孩子们牵手林园部队,走进军营,体验军旅之美;走进重庆科技馆、重庆图书馆、体验城乡发展美……艺术即生活,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环境中体验生活美。

学校体验式美育之花优雅绽放,推进学校美育工作迈向新的高度:体验式美育课程体系业已成形,教师的专业得到提升,學生的潜能也得到了挖掘。近四年,学校师生比赛获国家级奖励400余人次,市区级奖励2000余人次,“孕美成蝶”效果初显。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第四届美育大会“新时代美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上,学校“体验式美育”成果惊艳亮相珠海,向世界发出了美丽的重庆声音。凤小正成为美育发展的一方沃土,一个以美化人的教育“场”。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美育之路其修远兮,仍将上下而求索!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高尚学. 美育生态壁龛:美育生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13(07):122-124+129.

[2]姜颜. 让课堂教学在美丽中绽放——浅谈美育在语文学科中的渗透[J]. 汉字文化,2017(10):60-61.

[3]张法. 中国美学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杨金芳,周洁琦. 小学生态美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13(12):48-51.

猜你喜欢

实践策略体验式
并发症体验式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体验式德育:体验什么,何以践行
小学教育专业数学实践教学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