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问题的教育策略创新研究

2022-02-13赵萍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策略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党的新鲜血液的重要来源。因此,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纷繁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多元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刻不容缓。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策略;创新研究

[作者简介]赵萍,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 D26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1-0039-03

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科技高度发达,竞争日趋激烈,是对年青一代充满诱惑和困惑的时代。面对机遇与挑战,党员必须加强党性修养。由于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缺乏创新、制度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党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格等诸多原因的存在,导致大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把重视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水平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对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以此解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问题,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和合格接班人,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发现“症状”,找准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大学生党员缺乏端正的入党动机

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其争取入党的精神力量。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要求入党的大学生的动机是端正的、明确的,他们希望成为党组织的一员,为崇高的事业而奋斗。但是,一部分大学生在入党之前缺乏对党的认识,别人入党,我也入党;或者把入党作为证明个人能力的方式,可以炫耀的资本;还有部分大学生受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潮的冲击和影响,认为入党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可以在评优、评奖、考公选调等方面增加砝码,为自己的就业和前途带来好处,把入党视为一种实现个人利益的捷径。本着以上动机入党的大学生虽然形式上加入了党组织,但是他们的思想距离党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部分大学生党员重视专业课学习,轻视政治理论学习

大學生党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理想信念如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部分大学生党员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觉性,对党的历史及路线方针政策知之甚少,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片面。还有部分大学生党员碍于制度约束,勉强学习,应付了事,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

(三)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观念不强,人生观、价值观存在偏差

大学生党员由于社会阅历浅、入党时间短、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坚强的党性观念,很容易在是非曲直面前摇摆不定,丧失自己的立场和看法。部分大学生党员认为只要自己学习好,遵守校纪校规,洁身自好就行;有的对同学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闻不问,袖手旁观;还有的大学生党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要待遇多,讲奉献少,在一些涉及个人利益问题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以上种种情况,归根结底就是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匮乏,党性修养不足造成的。

(四)部分大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思想上的引领、工作中的模范、学习上的榜样、生活中的表率,这是大学生党员所应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部分大学生入党前高标准严要求,入党后认为目标达成,进了“保险箱”,就开始松懈。在班级中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也不明显,认为学习成绩是自己的,应该搞好,而学生工作是集体的,搞好搞坏无所谓。对于班级集体事务不闻不问,甚至避而远之,未能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出现了“入党前进步,入党后停步,转正后退步”的现象。

(五)部分大学生党员组织观念淡化

党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基础。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认识不够明确,不能正确理解党的性质、任务、纲领,没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重大问题原则性不强,缺乏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影响了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支部的自身建设。

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中的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少数党员中,不具有普遍性,但也反映出高校大学生党员群体中潜藏的党性危机问题,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已经刻不容缓。

二、查找“病因”,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弱化的成因分析

(一)各种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党员产生影响

随着各种社会思潮大量涌入,一些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不断对大学生党员进行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对他们尚未完全定型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出现了大学生党员信仰缺失、政治信念不坚定等现象。

(二)入党前培训考察时间短

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加之缺乏入党前系统而全面的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培训和深入的考察培养,缺乏对党的组织原则的深刻领会和对党内各项纪律和制度的深入认识。从而导致在利益诱惑、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出现立场不坚定、违背党性原则的情况。另外,在发展党员时,比较重视其在学习上的表现,而对其党性修养、理想信念的考察缺乏有效的手段。

(三)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育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1.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前紧后松的现象,党员入党再教育有待加强。高校往往把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党员作为工作的重点,却忽视了对大学生入党后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大学生党员比较集中的受教育机会主要就是入党前的党校集中学习,入党后的政治学习、思想汇报、情况考察等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松,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入党后出现松懈退步的现象。

2.没有充分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对大学生党员的需求不够重视,仅仅将大学生党员作为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基本局限在学习党内文件、政府会议报告和讲话,听党课或专题教育讲座。基本是授课老师单向理论的大班式灌输,缺少师生双向互动,导致部分党员感觉理论脱离实际、内容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大学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3.对大学生党员的考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不够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估体系是党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考核评估体系是党员自我教育、管理和提升的重要依据。缺乏合理科学的党员监督激励机制,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党员思想上的松懈和行动上的懒惰,发挥党员的先进性更是无从谈起。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策略的创新性尝试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时代发展潮流和高校实际情况,进行了高校党员教育管理策略的创新性尝试。

(一)依托“互联网+党建”的有效融合模式,实现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的网络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创新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网络上新兴的微博、微信等各种社交软件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便捷性、交互性等多种优势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因此,积极推进“互联网+党建”工作,借力于当前互联网事业发展的迅猛势头,加强“两微一端”建设,突破党建工作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增加理论学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以此实现凝聚“微”力量,推动党建“大”目标的效果。

“微博”:将微博打造成支部党建活动的线上重点宣传阵地,着重建设微博“党建直播室”和“党建要闻推送”的两大平台。“党建要闻推送”,利用微博“头条文章”模块,以“发布权威信息、加强政策解读、正面引导舆论、加强互动回应”为目的,及时发布线下党建活动的相关文字新闻。“党建直播室”,取名为“PCT(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现在进行时)党建直播室”,利用微博“直播”模块,将党支部的全部线下党建活动进行线上实时直播,且其在线评论功能便于实时线上互动交流。

“微信”:建立微信学习群,每日实时推送时政要闻、党内外新闻大事件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定期发送党章党规等学习资料。运营团队由最初的支委会成员小组推送转变为全员参与推送,为全体党员发布最新最前沿的思想要闻和政策解读。同时在微信群中组织开展阶段性的知识竞赛活动并设立奖励机制,考核党员的学习效果,检验线上党建活动产生的影响。微信群的建立,方便了党员接收图文并茂的党建资讯,有效地把党建工作延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端”:积极运用“灯塔——党建在线”平台,下载手机客户端每日浏览党政新闻和社会热点,转发共享,对时政要闻发表看法见解,聆听每个成员的声音,让思想互惠互通,形成良性循环。

基于“两微一端”线上新媒体的灵活运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整合优化现有的各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逐渐形成了形式丰富的网络矩阵,不断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高校党建联盟,实行“互学互访共建共享”的体制机制,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交流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定期组建党务老师带队、大学生党员参加的访学团队,奔赴其他高校,以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工作为重点开展相互交流活动。采取“讲、看、问、答”的方式,围绕党员培养管理、党的理论宣传、党员教育常态化等重点工作互学互评,对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对于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借鉴运用。同时,签订党支部共建协议,秉承“学习借鉴、共同发展”的宗旨,通过支部联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等形式,汲取对方在党员系统化培养管理、基层党支部活动建设方面的优秀经验。同时立足党支部工作实际,在现有的工作方式中合理引入对方经验。高校党建联盟,进一步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思维能力。

(三)以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党员切实感受党员义务,从实际生活和实践中提升党性修养

志愿服务是引导广大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有效途径,也是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体现。建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中坚力量的志愿服务队伍,以点带面,吸引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中,用青春力量和实际行动展示新时代大学生风貌。

1.实现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的基地化。组建以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為主的多个志愿服务团队,依托学校内部,学校周边、贫困山区、养老院为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2.实现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的专业化,大学生党员结合专业,以结对子的形式,为后进生答疑解惑,在学业上助其一臂之力;与新生面对面,面对大一同学的种种困惑,老党员传帮带,给新生耐心详细地进行解答,为新生四年大学生活规划,确立奋斗目标提出指导性建议。

3.实现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化和特色化。学生党支部设立“帮扶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岗”,爱心志愿者通过书信、网络互动、学习辅导、生活陪伴等形式,鼓励留守儿童树立信心,茁壮成长。设立“党员迎新示范岗”,组织大学生党员轮流值班,为每一名前来报到的新生提供积极热情的服务,主动为他们介绍学校基础设施及住宿等相关情况,让远道而来的新同学一入学就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帮扶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岗”“党员迎新示范岗”,已形成特色志愿服务岗位,一批批志愿者以接力棒形式一直传递下去。

大学生党员是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年青群体,是党的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重要力量。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和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让他们不忘入党初心,时刻牢记党员义务,努力成为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勇于担当、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丰富主题党日活动,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与培养的重要形式。近期对学院200名大学生党员的调查问卷中显示,在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形式方面,61%的大学生党员希望开展志愿公益活动;57%希望开展参观访问和调查;59%希望开展读书学习、专题讨论; 40%希望开展文娱、知识等竞赛活动。可见,新时期背景下,主题党日活动的开展形式必须进行创新,从主题内容、活动形式、平台搭建等各方面要紧跟时代脉搏,满足大学生党员的迫切需求。

主题党日活动不仅可以将理论学习改进为专题研讨、时政沙龙网络视频会的形式开展,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以演讲、朗诵、歌咏等竞赛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也可以走出校园,大力拓展社会调查、红色基地学习、公益劳动、结队帮扶、捐助支教等主题党日活动,使广大的大学生党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党员素养,增强服务社会的综合能力。此外,在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重要阵地的大背景下,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也可以充分运用各种网络平台来激发主题党日活动的活力。建立主题党日活动的QQ群、微博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在这些平台上定期发起主题党日活动,如网络征文、话题讨论、意见建议征集、每日一读等,广大学生党员不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各抒己见,通过交流达成共识,最终把思想统一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来,更可以将党内活动的影响力通过网络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内,更深入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总之,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要做好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教育培养工作,让他们不忘入党初心,时刻牢记党员义务,成为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勇于担当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宋珺,张慧芬,陈小立.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难点和途径[J].学理论,2011(24):173-175.

[2]陈菊,江杨岗.“互联网+党建”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重庆行政,2019(5):105-107.

[3]龚明,陈奕达.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8):109-110.

[4]俞燕.“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探索——以大理大学为例[J].大理大学学报,2019(7):43-46.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教育策略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树立党章意识 加强党性修养
传承耀邦家风 增强党性修养
汲取新时代加强党性修养的强大力量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