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

2022-02-13张厚贵余敏

江西教育C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张厚贵 余敏

摘   要:重视家庭教育,探究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是新时代的教育需求。随着“互联网+”与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笔者对部分拆迁安置小区配套小学的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存在一定的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依托数字化教育平台,探索了“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指导方式。

关键词:互联网   家庭教育   指导方式

目前,家庭教育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家庭教育的理论化程度、专业性等都有待提升。本文聚焦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培养,依托“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数字化平台,探究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旨在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学生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

一、部分区域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

(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不容乐观

依据调查,在较大的拆迁安置小区的配套小学中,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失地农民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家长都能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家庭教育指导对提高家长的素质、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现实中,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務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部分家长表示,虽然孩子所在的学校有时会安排相关的家庭教育专家讲座,但是考虑到和自己的上班时间有冲突,因此很少参加活动。另外,失地农民经济条件、生活方式及对待子女的教育观念等都有待发展,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迫切需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二)教师对家庭教育缺乏细致的指导

目前,教师对待家庭教育的观念亟须更新,大部分教师认为家庭资源属于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有效补充,仅是家长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种配合。教师在家庭资源中的价值被忽视,导致失去了很多的教育契机。很多教师都将家长视为教育过程中的“助手”,相对来说,家长属于从属和被动的位置,主要是服从教师的安排与调遣。长此以往,教师和家长的这种关系会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家庭教育资源。因为教师对家长缺乏细致的家庭教育指导,所以家庭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教师与家长共同支持孩子学习的目的无法达成。

那么,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让家庭教育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就成了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互联网+”背景下,笔者依托数字化平台,探索出了新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

二、 “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

(一)专家讲座,成为家校共育的指南针

在“互联网+”背景下,家庭教育将会遇到诸多机遇,同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家长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多种网络渠道,随时随地学习家庭教育的相关内容。尽管有诸多好处,但教师还是应该提醒家长,互联网上缺乏专门的学习平台,上面的一些信息具有不系统、不规范、不科学的特点,令人难以甄别。在通过互联网选择家庭教育方式时,有些家长没有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完全是做了无用功。

“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微信平台的开通,为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了一个权威的平台。该平台由众多专业的媒体提供支持,也有来自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参与。该平台整合了社会中最专业的资源,每周会发布专家讲座,教师可以将讲座的信息转发给家长,提醒家长观看。家长则可以利用平台定期学习与家庭教育相关的知识,并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写一写自己的感悟。通过对专家讲座的学习,家长能够了解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定期的学习能够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优秀的孩子离不开好的家庭教育,而好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优秀的家长。家长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让自己越来越优秀。专家讲座以互联网为突破点,通过线上讲座的形式不断拓展家庭教育的空间,为家庭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专项培训,成为家校共育的基石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管理者队伍的建设,决定着基层指导人员的思路与方法,也决定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效果。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取得良好家庭教育指导效果的重要保证。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家校(园)共育”数字化项目办公室、东北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级家庭教育指导教师的专项培训活动,并鼓励教师获得结业证书,从而具备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格。

专项培训能够让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不断修正指导方案,解决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困惑。与此同时,鼓励家庭指导者参与统一、规范的标准化培训,进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认证工作,可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成效。学校也能以此作为努力方向,逐渐构建出一支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资队伍,努力为家校共育奠定基石。

(三)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家校共育的催化剂

在“中国家庭报·家长学校”数字化平台中,每周有一次亲子互动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设置,每周的活动都会由家校共育指导教师确定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方案、活动步骤,并以图文的形式展现给家长和学生。在平台上,学校会每周征集优秀社会实践活动作品,真正体现出线上家长学习、线下指导孩子完成亲子作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如果说每周开展的专家讲座是对家长的正确引导,那么每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家庭教育应该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学生的主体意识越强,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学习活动中的自觉性就越强,从而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精彩纷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家庭活动开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展开注入新的催化剂。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一个有着广大发展前景和无限潜力的新型业态,在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现实条件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努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作为教师,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格。同时,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学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以正确的方式引导青少年。对于学校来说,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数字化的家庭教育服务产品,合理引入线上及线下互动的家庭教育模式,拓展家校共育的信息服务渠道,为家长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指导服务。充分发挥教师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健康稳步发展,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夏小红.幼儿园教师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自觉品质的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14(2):60-63.

[2]李静洁.家校合作模式下学困生的转化[J].小学生(下旬刊),2021(11):122.

[3]袁媛.让懂教育成为家长“标配”[N]. 新华日报,2021-10-27(003).◆(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伦先小学)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与本土化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 AHA180015)的子课题“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的方式研究”(课题编号:AHA180015-2038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互联网+互联网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