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机制的构建研究
2022-02-12刘卫华
刘卫华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 102400)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任务和“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支持,2019 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引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和成长规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北京市房山区境域面积广,教育规模相对较大,校际发展不均衡,学校起点低,内涵发展不足,对教研的需求强烈,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面对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要标志的教育内涵发展形势,急需教研部门给予专业支持与指导,为此,教研部门要转变服务理念,规范区域教科研服务体系,提升区域教科研服务能力,构建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机制,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区域中小学教育科研服务机制的构建研究旨在通过教科研服务意识的强化、服务机制的构建及服务措施的实施,最终使区域教科研有效有序开展,进而推动和促进区域教育与研究的相互渗透,为学校及师生发展服务。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构建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机制,需对北京市房山区教科研发展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明确房山区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及服务方向;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教育科研服务机制的构建研究,确立房山区教育科研服务机制构建策略。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座谈访问法、文献资料法。提升教育科研的服务水平,需了解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现状与需求。基于此,本研究研制了“房山区教育系统教科研工作现状和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学校教育科研现状、教师教育科研现状、教师科研成果整理情况及教师教育科研需求等几个方面设问,调查问卷以抽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5 所实验校一线教师共计432 人,发放问卷432 份,回收有效问卷420 份,有效率为97%。与问卷调查相配合,课题组与15 位一线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数据处理并结合访谈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本区域教育科研现状与需求,明晰未来教育科研服务方向,确立房山区教育科研服务机制构建策略。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学校教育科研现状调查
教育科研工作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科研工作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作用方面的数据结果显示,49.06%的教师认为作用非常明显,43.4%的教师认为作用比较明显,7.55%的教师认为作用一般;据本单位教科研工作作用发挥情况的数据结果显示,41.51%的教师认为作用明显,50.94%的教师认为作用一般,4.07% 的教师认为没有明显作用,3.48% 的教师认为影响教育教学。教师能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仍需加强(详见表1)。
表1
对学校分管教科研组织机构及教育科研书面规章制度进行调研可知,在学校分管教科研组织机构及教育科研书面规章制度一项中,30.05%的教师选择学校有教科室和教育科研书面规章制度,15.65%的教师选择无教科室和无教育科研书面规章制度。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些学校的教科研机构及制度不完善(详见表2)。
表2
(二)教师教育科研现状
对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的掌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8.3%的教师基本掌握,可以较好地运用于实践;49.06%的教师基本了解,与实践结合不尽理想;22.64%的教师对教育科研理论了解一些,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一线教师对专业领域内新理论、新知识和实践有一定了解,但在深度和实际应用方面有待提高或加强,还有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学习了解专业新理论、新知识。调查数据反映出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困惑(详见表3)。
表3
对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89%的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熟悉并掌握;54.72%的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熟悉,但能力需加强;35.85%的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不太熟悉,能力弱;7.55%的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不熟悉,能力弱(详见表4)。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程序性知识认识不清楚,对规范的科研路径认知比较模糊。
表4
(三)教师科研成果整理情况
据教师撰写科研成果数据显示,1.89%的教师能够撰写科研成果,可以提炼经验,形成新理论;47.17%的教师能够撰写科研成果,叙述经验多,提炼出较少理论;41.51%的教师能够撰写科研成果,只叙述经验,难以提炼出理论;9.43%的教师很难撰写科研成果(详见表5)。
教育科研成果的传播是将教育研究成果的思想、观点、内容等,在校内外同时进行研讨与交流,以扩大研究成果的效益。论文作为教师传播教育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师教育科研传播水平的高低。据教师公开发表和获奖的教育科研论文、案例、反思的总数量统计结果显示,22.64%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教学成果,43.4%的教师发表过1~2 篇,24.53%的教师发表过3~5篇,9.43% 的教师发表过6 篇以上(详见表5)。
表5
从以上两组数据可知,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但难以提炼成科研成果,教师发表文章的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增强一线教师科研成果的提炼及转化意识。
(四)教育科研需求情况
开展教育科研,教师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掌握必需的教育科研方法。在选择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方面,35.85%的教师选择向专家咨询;35.85%的教师选择和同事一起研究;24.53%的教师选择自己看书解决。
在需要提供教育服务方面,21.03%的教师希望搭建教育科研展示交流平台;35.17%的教师希望及时开展教育科研培训;30.06%的教师希望对课题各个环节进行适时指导;13.74%的教师希望实行教育科研奖励制度(详见表6)。通过访谈了解到,基层教师需要的科研培训为:专家结合实例讲析、研究成果展示交流、系统科研知识通识培训。因此,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教科研专家到校开展教科研方面的讲座,并指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与教师面对面交流,在专家与教师的合作交往中,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表6
四、教育科研服务方向及机制构建策略
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科研工作还存在着机构体系不完善、教科研队伍不健全、教师教科研意识薄弱、教科研方式不科学等问题。通过对学校教育科研现状、教师教育科研现状、教师科研成果整理情况及教师教育科研需求等情况的调研,可以聚焦区域教育科研问题,明晰教育科研的服务方向,确立教育科研服务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健全教育科研组织网络,提高科研管理实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应独立设置教研机构,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教研机构在推进区域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培育推广优秀教学成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调研中可知,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设有教科室分管学校教科研,这显然不利于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落实区域教育科研管理工作,区域需在建设区域性教科研组织网络上进行创新,构建四级教育科研管理网络——区教科研规划办、区教育科研研究室、学校教科室、学校各类课题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制定学校教科室建设标准、工作职责及优秀教科室评选条例,让全区各校(园)认真对照标准进行自查验收,使教育科研管理分级进行。
(二)创新教育科研培训方式,提高教科研培训效果
一线教师要敢于创新,主动学习新知识,善于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研究。通过调研发现,教师更愿意接受结合实例讲解的培训,以及专家面对面交流的科研培训会。一线教师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更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适时指导、开展及时的教育科研培训,并且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要结合当前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实际需求,把握教师群体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困惑,从而有针对地开展专项教育科研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不同发展阶段,应开设针对性的教育科研培训讲座或课程。此外,培训形式与方法要多样化,在教育科研培训的过程中,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或方法,使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学术研讨交流、教学专业咨询、观摩与模仿、合作课题研究等多种方法;也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如网络视频辅导、QQ 在线交流、微信交流、教育科研博客平台等多种手段。教育科研培训可以是针对全体教师的,也可以是针对骨干教师的;可以是一对一的科研培训与面向大多数的科研培训相结合,也可以是长期科研培训与短期科研培训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培训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对教师的教育科研活动的评价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热情,也指引着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方向,有效的教育科研评价与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强化校本教研,立足实际共研共享
校本教研要立足学校实际,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术、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着力增强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系统化,不断提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水平。因此,强化校本教研可以解决学校的真实问题,校本研究是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开展的研究,校本研究的开展均是由学校的干部教师共同探索和解决学校各自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并由学校实施和检验。校本教研改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其研究成果的推广能惠及更多学校。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学校要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在研究学生学习、改进教学方法、优化作业设计、解决教学问题、指导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要创新教研工作方式,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用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主题教研,以及教学展示、现场指导、项目研究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吸引力、创造力。
(四)跟踪课题过程性研究,做好指导与推广
在立德树人、核心素养背景下,课题研究成为理论探索、课堂实践困惑、素养落地和评价、课程开发等问题解决的关键。教师成为研究者,已势在必行,课题研究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必由之路。对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现状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不高、教师对教育科研程序性知识不了解、对规范的科研路径认识比较模糊。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新的问题,从课题申报立项、开题、中期研究到结题,每个过程都会遇到瓶颈,区规划部门应从全区课题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分级推进课题管理,实现课题项目的全过程监控和评价。本研究出台了《房山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房山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结题指导手册》《房山区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及优秀成果评审标准》,这是培育教育科研成果的制度保障。并且在全区课题管理方面,市规划课题采取全程跟踪管理,由区教科研室及聘请的市区专家定点跟进培育;区规划课题采取聚类管理,由教科研室与其他科室共同培育;校级课题则由学校自主管理。对学校的教育科研主要采取激励性发展性评价,将教师承担的市区级课题、取得的教育科研成果及教育科研论文、骨干教师的成长纳入学校综合素质评价。
区域教育科研服务机制的构建研究聚焦区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问题,通过“调研摸底、掌握实情”“规范管理、专业引领”“高端培训、带动成长”“瞄准需求、共研共享”等服务推进策略,助推区域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助力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