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活化数学活动为依托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2022-02-12崔金环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小班生活化情境

崔金环,韩 笑

(1.保定市31677部队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1000;2.广西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生活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与自制力培养的意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保定市31677 部队幼儿园生活化数学活动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的引领下,借鉴《深度学习》中“赋权”与“情境化”的理念,引领幼儿在生活与游戏中自主学习数学知识,建立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是推动幼儿主动寻求知识的原始动力。自制力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使自己在活动中努力克服恐惧、犹豫、懒惰、依赖等心理;善于在活动中抑制冲动行为,专注地完成活动。《指南》中数学领域的首要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数学源于生活,也要应用于生活。约翰·杜威等著名教育家多次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基于这一理念,幼儿园应当开展一系列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充分赋权于幼儿,使幼儿在生活情境与游戏中感知、体验生活中的数,并尝试结合生活、利用生活来发现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生活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自制力状态与分析

(一)生活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和自制力状态

在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之幼儿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中发现:幼儿的自制力和兴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而中班、小班表现尤为明显。兴趣在中班时期呈现前期高点,到了大班阶段幼儿的自制力就趋于稳定,但兴趣相对有所降低(详见下表)。

生活化数学活动中幼儿自制力与兴趣调查表

(二)生活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和自制力状态分析

上述数据是在幼儿生活化数学活动之心理健康测评中所呈现出来的,这些数据反映了幼儿在数学学习及成长过程中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喜欢参与,但持续时间短,自制力相对较差。小班幼儿对新鲜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此时是介入生活化数学教育的最佳时期,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能引领幼儿愉快地进入数学王国。但小班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抽象事物缺乏兴趣,但生活中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更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生活化数学活动充分尊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渗透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知识具体化、问题简单化,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小班幼儿自制力较差,常以自我为中心,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这一阶段的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常不会自己主动解决,易出现犹豫、依赖甚至放弃的想法,此时教师除了要为幼儿创设安全、愉快的环境氛围之外,还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美妙的背景音乐,稳定幼儿情绪,辅助幼儿规则养成,及时地肯定和鼓励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自制力。

中班幼儿对生活化数学活动的兴趣浓厚,自制力有了较大提高。中班幼儿在有小班生活化数学活动的经验和基础之后,理解能力逐渐增强,对生活化数学活动也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加之到了中班阶段,幼儿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且集中时间有所延长(小班幼儿注意力5~15 分钟,中班幼儿为10~25 分钟)。这一阶段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扮演不同的角色,玩数学游戏,能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概括分类,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遇到新奇事物能积极主动地探索。与此同时,中班幼儿具备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自制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开始懂得按照规则游戏、按照要求完成练习。此时,教师在生活化数学活动中要敏锐地发现幼儿的需求,及时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并且要制定出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内容。

大班幼儿喜欢主动探索,自制力明显增强,但对生活化数学活动的兴趣有所降低。大班幼儿不再满足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加之自理能力、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的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在生活化数学活动中不再过多地依赖教师,能够比较独立地完成任务。在生活化数学活动中,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创造性地分配各种角色、工作任务。随着大班幼儿自制力的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会更加勤学好问,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望,会对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更感兴趣,并能积极探索,主动寻找答案。

三、生活化数学活动中幼儿学习兴趣与自制力培养策略

通常情况下,幼儿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注意力会非常集中,时间持久且不知疲倦。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幼儿就能产生钻研和探索的热情,进而促使他们主动寻找和发现事物的奥秘。这种探究的过程会给幼儿带来快乐感和成就感。然而,在生活化数学活动的实践研究中发现,大班幼儿呈现出了兴趣稳定或下降趋势。为促进幼儿兴趣与自制力共同提高,笔者从实践中总结出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生活化数学活动中,教师应当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在新鲜、刺激中培养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有趣的提问环节,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另外,教师可抓住幼儿“好胜”的特点,创设比赛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在主动探索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要捕捉教育契机,利用幼儿的好胜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并帮助幼儿获得成功,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逐步深入,唤发兴趣

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选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的认识。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生活化数学活动中,教师应依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及时引导幼儿由直观形象的事物联想到抽象的概念,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逐步增加难度。这既有助于解决幼儿理解力差与抽象的数学概念之间的矛盾,又能给幼儿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使幼儿始终保持“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以此提升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精心设疑,诱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幼儿才能主动探索。为此,教师既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又要善于设疑,及时捕捉幼儿思维活动的动向,运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深度思考,使幼儿在“疑”中生“奇”,在“疑”中生“趣”,从而达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值日生分发加餐的环节中,教师提出:“你们组有6 位小朋友,每位小朋友分1 个砂糖橘、3 个腰果,要怎么数才能又快又准呢?”砂糖橘很快就能分出来,每人一个,一共数6 个。但每人要分3 个腰果,要如何快速数出来呢?这就引发了幼儿的思考。有的幼儿会一边加餐一边说:“这是糖糖的、这是依依的、这是果果的……”而能力强的幼儿就会想到一个3、两个3……这样群组数的方法。幼儿在问题中思考,在思考中尝试,在尝试中提高,以此诱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猜你喜欢

小班生活化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