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园城市中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研究
——以凤栖湿地为例

2022-02-12吴瑾洋李宗亚

绿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生态区景观生态

蔡 威,吴瑾洋,李宗亚,王 琪

(1.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2.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司,四川 成都 610031)

1 场地概况

1.1 项目地理位置

凤栖湿地公园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科学城中路东段南侧,总用地面积176 hm2,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典范区域;是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需要承载“碳中和”展示和体验场景(图1)。场地属于二绕生态隔离走廊,贯通东风渠来水并引入鹿溪河,同时接收周边地块雨水散排,是涉及水环境、水安全的水生态系统腹地,应当构建成为公园城市山水林田湖全域生态骨架中的重要节点,为科学城创新创业和高品质生活提供生态支撑。项目周边用地性质以商业与行政办公用地为主,配套部分文化娱乐以及居住用地。应考虑区域生态保护功能与城市生活的兼容性。整体呈现科技、智能创新的风貌特征。

图1 风栖湿地区位示意

1.2 场地环境条件

场地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共占55.56%,其次为林地、水面、建筑及公路,土地规划中部分耕地现状为果园、苗圃及其他园地(图2)。场地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高程差值约为44.9 m,整体坡度较平缓,仅在局部靠近农田的区域由于人为开垦,坡度近80°,且靠近灌溉渠,不利于水安全及生态驳岸的建设。现状水通道主要由东风渠引水,经回龙水库自然汇入西北角洼地,水源充足。水体主要以沟渠组成,基本连通项目东西向,汇入洼地形成自然水域。场地基本形成农田、林地、库塘、滩涂4个不同的生态区域。现状建筑面积共9.1 hm2,占比5.1%;建筑数量共118 栋,住宅人口约470 人;道路占地2.6 hm2,占比1.5%。

图2 现状用地平面

1.3 主要问题

对场地水系、场地条件及生态本底进行调查与分析,风栖湿地生态修复与重建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受地形影响,现状多数为库塘水体,多数未连通,且水体无循环。场地内蓄水与灌溉主要来自现状回龙水库、池塘与沟渠,生活蓄水来自场地内圆形蓄水池,各类水体驳岸均以硬质驳岸为主,自然滩涂驳岸较少,生物多样性受限。

(2)农田用地分布较分散、农田活动区景观区域特质不明显,土壤及灌溉沟渠内的水体长期受到农药、化肥污染。

(3)林地内以桉树、松树及杂树林为主,树冠线单一,层次变化少,林地缺乏完整的植物群落,保水能力差,水源补给方式单一,彩叶、观赏树种缺乏,景观效果欠佳。

(4)现场道路多为村道,建筑多为村民自建砖砌及土坯房,以村民住宅及水工建筑为主,公服建筑缺失,整体风貌亟待提升。

总的来说,场地人为干扰因素过多,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较薄弱,景观风貌需要整体提升重塑。现状高程和坡度如图3和图4所示。

图3 现状高程示意

2 总体规划

2.1 总体构思

凤凰,是美好的象征,可指代筑巢的飞鸟虫鱼、优美的生态环境、落户安家的人才,也隐喻被市场追捧认可,被社会认可的城市发展机会等。因此风栖湿地以“筑巢引凤,万物共栖”为理念,以解构平面形态为巢,引大地景观图腾之凤,以多类生物所需的空间构筑为巢,引生态系统修复之凤,以动态化生态农业景观为巢,引城市新文化创新之凤,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巢,引智慧体验新经济试验场之凤。

图4 现状坡度示意

2.2 目标定位

城市的本质在于提供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公园城市作为回应新时代人居环境的新需求,塑造城市优势的重要实践模式,是要城市环境同时具有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诗意栖居的景观价值[1],以文化人的人文价值,多样低碳的经济价值,以及开放友好的社会价值。风栖湿地提出“人口友好型韧性城市生态开放交流空间”的总体规划目标,其中生态开放交流空间是设计方向、韧性城市是发展内核、人口友好是城市建设最核心竞争力。将风栖湿地建成映射天府山水林田湖的生态格局窗口、诠释智慧科创城的人文传承高地,打牢科学城凤栖产业园区生态本底基础,形成丘区都市农业产业多元化新经济样板窗口,同时可提供中西部智慧文旅体验公共试验场,最终成为国家未来人口友好型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先导区[3]。

2.3 设计策略

风栖湿地借鉴湿地自然生态系统结构[2]、特征和景观进行规划设计[4]。结合场地地形、水系、植被、生物、人工构筑、产业等本底条件[5],对核心山体进行保留及保护,对水系进行梳理,遵循河流湿地洪泛、涵养、自净的自然规律,通过沟渠将河流、湖泊、洲岛、草泽、水田、塘堰等联通[6],形成具有天府特色的“丘区河流湿地+面状扩展湿地+小微湿地[7]群的复合湿地系统”[8]。重塑滨水湿地及农田生态,提升生物多样性;通过补种乡土树种、补植常绿阔叶林等生态修复的方式提升公园碳吸收量;通过设置灵活拼接的公服建筑盒子,使之具有满足不同功能需求的多种形式,提升建筑利用率,减少需建造的建筑数量,实现公园建设期间的节能减排;通过园区内对新能源智能交通、平衡车道等绿色出行方式趣味性的提升,鼓励和引导游客绿色出行,减少交通废气排放等措施,同时设置碳中和示范展览馆,将碳中和理念及技术对大众进行普及。对建筑进行改造及利用,把人群活动动静明确引导区分,同时结合场地功能,通过栈道、架空平台、生物栖息地打造等生态化的设计手法,将人的活动对自然影响降到最低,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具体包含以下湿地水系梳理、地形整理、生态构建、功能优化四大策略。

2.3.1 湿地水系地形规划策略

场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高程差值约为44.9 m,整体坡度较平缓,局部靠近农田区域由于人为开垦,坡度近80°,且靠近灌溉渠,不利于水安全及生态驳岸的建设。现状水通道主要由东风渠引水,经回龙水库自然汇入西北角洼地,防洪规划水系走向由西北转向西南排出,途径一片高差约40 m的山体,开挖量较大,且左上方农田标高较低,场地内排水需结合地形重新考虑。因此在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拓宽地势较平缓的现状沟渠,增加一条新的防洪主通道与之汇合;结合场地局部地形调整,形成上游至下游,水位由低变高的变化;将硬质灌溉渠自然化改造,与周边农田及山体以自然缓坡衔接,形成滨水湿地空间;将场地散布的库塘进行自然化改造,形成林间小微湿地[9];左上方地势低洼地带,考虑桑树、池杉、荷花等耐水淹的作物品种[10],形成水上森林湿地,完善场地的海绵功能[11](图5)。

图5 水系规划平面

2.3.2 湿地生态系统规划策略

场地共形成四个不同的生态区域,分别为农田生态区、库塘生态区、滩涂生态区、林地生态区[12]。

其中农田生态区生产者为农田作物、野草;消费者有植食昆虫毛虫、蚜虫、蝴蝶幼虫等,肉食昆虫如蜻蜓,动物有青蛙、鸟、蛇;分解者为各种菌;农业活动以种植、养殖为主,对场地造成一定农药、化肥等污染[13]。农田考虑采用生态轮作保持土壤肥力,减少病害虫害,由此减少肥料、农药用量,减少面源污染。结合沟渠自然化湿地化改造,对面源污染进行初步净化。

林带生态区生产者为各果树;初级消费者有田鼠、蚂蚱、蝴蝶等;其它层级消费者有各种鸟类、蛇、老鹰;分解者为菌类。林地以人工苗圃、果林,以及桉树林、杂树林为主,没有形成完整的乔-灌-草植物群落,保水能力差,生物多样性低,彩叶、落果、观花等观赏树种缺乏,景观效果欠佳。规划采用增加食源性、蜜源性植物、补种乡土树种及季相树种的策略,保留局部林盘斑块,极大丰富林带生态系统。

库塘生态区及滩涂生态区生产者为各种藻类、湿生植物、水生植物;消费者为小鱼、小虾、田螺等;二级消费者有大鱼、鸟类等;分解者为各种细菌和微生物;现状以硬质驳岸为主,已经呈破损、堵塞等状态,生物稀少。部分水体周边为自然驳岸,局部形成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规划库塘及滩涂活动区结合地形的微整理,补充湿生、水生植物群落,以形成多样的滨水生态空间,形成动物良好的栖息地[14](图6)。

图6 生态系统规划平面

2.3.3 湿地游憩系统规划策略

风栖湿地现场建筑多为村民自建砖砌及土坯房,公服建筑缺失,场内道路均为村道及田埂路。风栖湿地在注重保护的同时,避开生态敏感区,适度布置建设用地、布置开放活动空间, 结合活动节点及景观视线亮点位置,通过现状道路系统与建筑分布分析,在不同的区域规划不同参与强度的人类活动内容和空间,梳理村落林盘民居,对具有文化特色的建筑予以保留[15],改造为田园活动、文创交流、生态体验等功能的聚落式建筑;依托民居建筑,结合当地农耕文化形成田园文创艺术综合街区等。结合场地地形优化交通流线,形成主题环线、特色游线、原始村道共三级路网。根据游线对场地功能区的串联,形成特色水街、科普游线、湿地生态环线、农业环线、林间康养步道、林盘连接线、智慧环线、水上森林步道、城市活力步道等共11 条具有不同趣味性体验感的游憩路径。区域内,通过景观桥梁联通水体两岸,同时为动物提供生态通廊。设计完善的游憩系统,突出景观性、参与性、安全性,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态共享的绿意空间(图7)。

图7 游憩系统规划平面

3 结论与讨论

风栖湿地结合东风渠灌区和川西林盘的文化底蕴,将“疏而不堵”的治水理念引入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中[16],通过水系的梳理、生态系统的修复以及游憩系统的搭建,将湿地公园与周边城市建设区域功能进行了补充和延伸,通过湿地景观的生态价值研究,以生态水田为本底,将湖、塘、渠、堰、田串联成生态水廊,结合山地林盘的保护,打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湿地-山林共生的川西丘地小微湿地生态体系[17],形成人与自然各得其所的同生共长的有机生态圈[18]。另外,结合适度引入的配套服务和经营项目,将湿地建设和生态保护、生态文旅、健身运动、实地研学等相关产业相融合[19],将使科学城片区获得包含城市小气候提升、生物群落构建、减轻面源污染在内的生态效益;进而获得产值更高的旅游业、服务业、教育业的生态经济效益。同时也将获得包含景观提升、文化开放、市民归属感、人口增长、公共品牌形象宣传等在内的城市软实力整体提升,形成了“水润智城,引凤来巢”的文化底色,成为天府新区科学城的人文关怀新基地,形成以生态引领城市区域生长,以运营管理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维持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模式,最终获得科学城片区人口增长动力的最大社会效益,进而形成新区人口聚拢效应。

风栖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将成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成渝双城经济圈巴蜀生态走廊湿地连绵带的创新实践示范性项目,对践行公园城市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全面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自然生长城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

猜你喜欢

生态区景观生态
景观别墅
“生态养生”娱晚年
黍稷种质资源的经济系数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火山塑造景观
山西省黍稷高抗倒种质资源的丰产性和适应性鉴定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大都市生态区综合规划思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