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老视域下昆明城市公园游憩满意度提升研究

2022-02-12璇,区

绿色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要素公园

方 璇,区 智

(西南林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社会趋势之一[1]。“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急速发展新阶段,根据昆明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底,昆明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达10.4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2.12%[2],即将成为深度老龄化城市。为协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2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3],强调持续发展和维护老年人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内在能力,促进实现健康老龄化。

已有研究表明,身处在城市绿地环境之中的老年人能够缓解负面情绪,有效地改善自身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4]。2016年全国老龄办印发的《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5]提出,要加强公园、景区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道路系统、休憩设施、标识系统的综合性无障碍改造,使公共设施更适合老年人使用。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6]中指出,要盘活整合城市现有公园资源,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提升老年宜居环境质量。国家对面向健康老龄化的户外环境越来越重视,对此国内有部分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公共空间满意度评价。如马翻昕[7]在《老龄化背景下“住区—公园”步行环境满意度研究》中,从步行环境可达性、安全性等方面为城市公园提出具体优化方向,以使开放空间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使用;黄媛华[8]在《老龄化背景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满意度调查与更新规划思考——以南京市为例》中提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改造提升应结合老年人需求的共性和差异性。国外学者多基于种族、文化等方面研究老年人公共空间满意度。如Tins-ley[9]通过解析不同种族各年龄段老年人的公园活动行为特征,发现相对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种族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公园满意度的影响更大;Mppre S[10]识别不同街道特征对老年群体公园活动需求的影响,明晰老龄化程度高的街道对公园环境的要求更高。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知当前针对老年人公园游憩满意度评价主要从老年人需求出发,通过对老年人使用感受和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访谈、实地调查等社会调查,得到其主观因素评价。但大多数研究仅基于客观的使用角度,忽视了老年人心理潜在的隐性偏好需求,不能得到准确的评价因子属性特征,从而无法确定对城市公园环境提升改造的先后顺序,会导致城市公共资源浪费的问题。针对这一状况,相关学者将IPA-Kano双因素综合模型应用于联合评估中,得到评价因子的实际表现,最终确定提升改造的优化路径。IPA-Kano模型目前涵盖的领域主要包括环境提升[11,12]、建筑空间改造[13]、民航服务业优化等[14]。而在城市公园满意度相关领域的研究并不多见。

鉴于此,本文从老年人需求视角出发,在对昆明市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获得老年人对公园内部各项设计要素的属性性能和实际表现绩效,并通过描述性分析,进一步获取其隐性重要性。然后利用IPA-Kano模型工具析出各项设计要素的品质归属,根据测量结果结合实际表现绩效明确了城市公园各设计要素优化路径,为城市公园满意度提升提出了详细策略,以期能合理优化市政资源配置及为同类型公园适老化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

在对空间要素进行量化的研究中,IPA(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分析法[15]和KANO需求属性模型[16]都是常见的测量工具[17]。相较于传统的数理统计法,IPA-Kano模型(图1)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环境特征的优先次序,更好地解释特征因素的实际表现绩效与属性重要性之间的影响关系[18]。例如,如果某些属性表现良好,那么其重要性就容易被使用者忽略[19],造成其主观评分与实际品质属性不符。

图1 IPA-Kano模型

模型以IPA模型测量的显性重要性(Explicit Importance)为横轴,以KANO模型测量的隐性重要性(Implicit Importance)为纵轴,通过栅格将表现的显隐对比结果划分成4类要素,在对满意度的作用上,其有效程度按高低排列为:象限Ⅰ的双高重要性的关键性绩效型要素、象限Ⅱ的低显高隐的魅力型要素、象限Ⅲ的双低的非重要绩效型要素、象限Ⅳ的高显低隐的基本型要素,其中非重要绩效型要素由于影响作用较弱,不纳入研究范围。

3 研究区域与研究数据

3.1 研究区域

参考《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20],综合公园的设施和功能比专类公园全面,更能吸引老年人进行游憩活动,选择综合公园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和筛选,最终选取了昆明市主城区的黑龙潭公园、月牙潭公园和莲花池公园这3个综合公园进行研究(表1),三者的游憩类型丰富且老年人到访量充足,非常满足本次调研所需的条件。

表1 3个城市公园基本情况

3.2 公园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

老年人游憩满意度研究的设计范围较广,众多学者从需求角度出发将其划分成了不同维度:陈思[21]将其分为心理健康需求和生理健康需求2个维度;王延君[22]将其分为安全性需求、识别性需求、健康舒适需求和交往学习需求4个维度;陈晨[23]等将老年人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5个维度。本研究基于现存理论,结合城市公园设计要素,把它归纳为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社交需求、心理需求4个需求层次;管理服务、景观品质和可达程度等6个要素层;植物景观、空气质量、水体景观等33个指标层,随后进行预调研。随机选择公园内共72名老年游憩者进行面对面访谈,收集整理影响老年人需求的设计要素,淘汰提及频次不足20的因素,最终形成城市公园老年人游憩满意度设计要素评价体系(图2)。

图2 城市公园老年人游憩满意度设计要素指标选取

3.3 数据统计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代表性,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调研时间涵盖工作日和周末,为2022年8月5日至2022年8月15日的上午9:00至晚上6:00。在公园出入口和老年人主要活动空间发放问卷,采取随机采样的形式选取超过6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答题,每次选取的对象为1~2名老年人,这样使调查的结果更加合理[24]。本次调研共分发问卷380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Nhl=151、Nyy=142、Nlh=73),有效率为96.3%。其中,男性占比55.5%,女性占比44.5%。年龄分布情况为年轻老年人(60~74岁)占52.43%,老年人(75~89岁)占40.67,长寿老年人(90岁及以上)占6.9%。75岁以上老年群体占比接近一半,是昆明市城市公园活动空间的重要使用者。这个研究结果反映出老年人随着社会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和医疗水平的进步,参与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健康老龄化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25]。

3.4 问卷及数据合理性检验

将调研统计的问卷据导入SPSS 26.0,运用克朗巴哈信度法对其进行信度检验。计算得到4个维度和总量表的α值在0.859~0.927之间,均大于0.700,证明内部一致性较高,具有可靠性。

4 结果与分析

4.1 公园游憩满意度设计要素的使用感受统计分析

获取老年游憩者对案例地设计要素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表现。数据分别来源于重要性和绩效表现问卷,重要性问卷是通过询问老年人对城市公园各设计要素的偏好倾向,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打分,得到城市公园各设计要素的显性重要性。图3(a)显示3个城市公园中的设计要素偏好具有高相似性,其中植物景观、植物保育、娱乐设施、空间游憩容量、标识系统和空间互动体验重要性较高。绩效表现问卷是通过询问老年人对城市公园各设计要素的实际表现,使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打分,得到城市公园各设计要素的实际表现情况。图3(b)显示黑龙潭公园和月牙潭公园整体绩效呈现出较高相似性,在强身健体、调剂情感和空气质量方面表现良好,莲花池公园在人文景观、获取知识和空间地域文化中表现良好。3个城市公园中设计要素表现不好的有设施维护、道路铺设、空间游憩容量等。

图3 3个城市公园设计要素的显著性重要性与感知绩效表现

4.2 公园游憩满意度设计要素的隐性重要性统计分析

显性重要性是使用者对设计要素重要性的直接评价;隐性重要性是通过使用者对其它方面的评价从侧面反映出来的重要性状况[26]。显隐二者紧密联系,但各要素的重要性与绩效和满意度评价之间存在着非线性、非对称的关系[27],即提高要素质量水平不一定能增加使用者整体满意度[28,29],所以显隐属性又不完全相同,需要结合二者对照分析来探讨设计要素的品质归属[30]。研究通过SPSS 26.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重要性和绩效表现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来提取隐性重要性[31]。根据各设计要素的得分结果(表2)可知:黑龙潭公园设计要素对老年人满意度影响程度较高的有“植物保育”“人文景观”“景点的可达性”;月牙潭公园为“道路铺设”“景点的可达性”“强身健体”;莲花池公园为“水体景观”“休憩设施”和“公共安全”。

4.3 设计要素的三因素分析

运用IPA-Kano模型以显隐性的数据建立二维象限图,以30个变量的均值作为坐标原点,对3个象限领域的要素进行比对,将比对结果用三维图展示(图4)。

通过研究结果可知,3个城市公园设计要素的品质质量既有相似点也具差异性。①图4(b)表明,在显性重要性高但隐性重要性低的基本型象限领域中,空间互动体验、娱乐设施和调剂情感是共存因素。表明提升这些因素的品质对有效提高城市公园的服务质量收益较高,而对提高满意度的收益较小,说明环境质量、空间交往和个人感知的最重要,老年人在进行游憩活动时非常看重对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满足,因此完善和创新适老化的娱乐设施、丰富公园老年群体互动空间、营造老年人友好的公园氛围能明显提升公园的游憩质量与吸引水平。②图4(c)表明,在显性重要性和隐性重要性双高的关键性绩效型象限领域中,景点可达性是共存因素。表示这些因素能较大程度上影响满意度得分,其品质属性密切影响了老年人对城市公园整体满意度的评价,这显示了“可达程度”的重要性即使低于“环境质量”,其品质属性依旧会改变游憩满意度状况,提高公园内重要景点的可达性,对提高满意度更能带来收益。③图4(d)表明,在隐性重要性高而显性重要性低的魅力型象限领域中,水体景观是共存因素,其品质属性虽然不会降低游憩满意度,但是提升其性能也能带来增加老年人认同感和满意程度的效益。

4.4 公园游憩满意度设计要素的改进次序

只对设计因素的三要素进行分析不能为城市公园的优化提供准确依据,需要结合具体绩效表现导出城市公园优化路径。根据公园的实际绩效数据划分为A(1~10名)、B(11~20名)、C(21~30名)3个层次,用来表示绩效水平高低;然后将其与三要素结合再次进行分层次对比,明确改进的前4个优先层;最终联系实地调研情况将3个城市公园带入横向比较,更精确地针对每个样地提出能落实的改进建议(表3)。

从总体出现频次来看,3个城市公园需要改进的因子个数相同。在前3个优先级中,黑龙潭公园是重点优化对象,莲花池公园次之,月牙潭公园需要改善的因子数最少。根据数据结果(表3)显示,3个城市公园在“植物景观”“调剂情感”“外部公共交通”“空间游憩容量”“强身健体”方面的改造优先层更靠前。其中“调剂情感”和“外部公共交通”是黑龙潭公园与月牙潭公园的共有因素,优先级别最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老年人由于行动能力不足、身份转换、学习和记忆功能衰退,极易出现孤独抑郁等消极的心理特征,参加社会性活动能有效缓解此类问题。而两个公园适老性活动缺少,如黑龙潭公园园内活动多属于观赏游览类型,游憩者缺乏参与性;月牙潭公园内适宜老年群体团体活动的场地缺乏,且营造的老年人友好氛围程度不高,导致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②步入老年后,老年人的运动功能退化,对公共交通此类出行方式依赖程度提升。两个公园的占地面积较大,服务范围辐射更广。其中黑龙潭公园位于昆明市北郊,距离中心城区较远,部分老年人需要多次换乘公共交通才能到达,容易造成身体疲惫。

图4 3个城市公园的三因素分析

表2 3个城市公园设计要素的隐性重要性

表3 3个城市公园的改进优先级

“植物景观”也是两个公园的共有因素,虽然优先层次靠后,但同样需要重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①黑龙潭公园的植物季相变化丰富,但缺乏乔灌草变换搭配的层次变化,园中观花植物占比高,观叶、观果类植物数量少,会造成花期后园内景观观赏性低的问题;②月牙潭公园植物养护管理较差,部分土壤裸露,影响观景效果,园内缺少观花类植物,植物种类不丰富,水体旁栽植大量柳树,柳絮纷飞可诱发过敏。

除了上述提到两个公园共有的设计要素,各自所需要提升的因素也有区别。莲花池公园老年游客的不满主要集中在环境中质量和交往空间上,“植物景观”“水体景观”和“空间互动体验”是其改善优先级最高的要素,原因在于园内缺少多年生花卉植物。园区面积较小,位于人口繁多的市中心区域,绿地承载量过重,空间游憩容量不足,导致游客的互动参与度低。周边环境污染加剧影响园内水体水质,虽然情况随着近年来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治理有所好转,但难现昔日“龙池跃金”的胜景。黑龙潭公园老年游憩者不满主要集中在可达程度方面,包括“居住地距离”“内部交通”等因素。月牙潭公园老年游憩者不满主要集中在环境质量方面,内涵“空气质量”“人文景观”等因素。

5 结论与建议

以昆明市3个老旧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从老年人需求角度出发构建城市公园游憩满意度评价体系,利用IPA-kano模型测量各设计要素品质质量。用开放问卷统计结果分析设计要素的重要性和实际绩效表现,以此为基础得到各要素的隐性重要性,分析对城市公园老年人游憩满意度造成不同影响的三类要素,最后结合实际绩效表现得到各要素的提升优先级,生成城市公园优化提升的准确路径,可以帮助合理部署市政资源,为同类型公园适老化设计提供参考。

不同城市公园中存在同质量的设计要素,需要优先关注。管理服务和交往空间会影响老年人对城市公园的游憩活动,但远远不及环境质量和设施服务这类基本需求要素重要,是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考虑的高级需求。而个人感知状况取决于基本需求和高级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鉴于此,本研究提出了3个方面的优化策略。①在生理需求层面,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在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要求在规划设计时提高环境易识别性,对不同环境要素的颜色和材质进行区分,放大标识尺寸;设施的尺寸要符合老年人的舒适度,休憩设施的数量充足且摆放合理;②在安全需求层面,要明确空间范围,利用色彩对比及不同铺装材质明确各个空间的边际,增加老年人空间掌控感;注意道路铺设的平坦和防滑,减少陡坡的设计,规范无障碍通道,在靠近水边这类危险区域加设警示牌和防护设施。在植物的选择上,尽量避免飞絮类易引发过敏的植物,同时防止落果植物掉落砸伤行人;③在社交需求层面,增设为老年人提供交流活动的场地,老年人喜欢广场、廊、亭子这类娱乐空间,偏爱围合性好,私密程度适宜的休憩空间,因此在进行公园设计时,营造多属性和不同大小的空间至关重要,比如娱乐活动区、安静活动区及半私密休憩区等。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要素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在公园里玩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